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活动教学先后在课外活动、活动课、活动、活动类课程、科学探究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但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 活动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同学们根据经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促进了对条件反射的理解。此外,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动点”的有效方法。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象片: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要想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且要尽量多地设计或创造让学生活起来的机会。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潜能,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在食物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用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将学生直接地带到了食物链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 学生感到原来食物链就这么简单我也能学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在生态系统教学中教师用大雁南飞、蜜蜂跳舞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将学生引进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别提有多高啦。寻找生活细节中的闪光点,引发学生共鳴,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以快乐的心态进入新课。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制作、讲故事等灵活使用,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他们希望老师能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海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了学科内的知识而且促进和提高了教学效率。借助多媒体,使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对于没有电脑等设备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自制的图片、模型来模拟。总之不管应用什么方法,只要教师自身善于动手、动脑才有可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充分利用教学中实验,让学生动起来
人的认识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但受年龄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哪怕是课本上最简单的理论知识,对他们而言,教师的讲授有时仍像“纸上谈兵”。怎样把书本知识这种间接经验变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呢?在生物 教学中教师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恰当的实验,学生学起知识来才不至于枯燥无味。 如:“植物无性生殖在农业上的运用”这节中对于嫁接的知识,无论课堂上怎样讲都不如亲自给学生演示效果好。讲到类似的内容,笔者都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课后布置学生实践,让他们体会知识的价值所在。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知识永远是一条河流,它在不断地演变、充实和发展。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帮助其学习和获得镌刻在其中的情意、态度和认知能力。这些仅靠接受和记忆学习都是不能获得的,只有通过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亲身直接体验才能获得。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因此活动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活动化教学,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 活动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同学们根据经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促进了对条件反射的理解。此外,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动点”的有效方法。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象片: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要想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且要尽量多地设计或创造让学生活起来的机会。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潜能,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在食物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用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将学生直接地带到了食物链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 学生感到原来食物链就这么简单我也能学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在生态系统教学中教师用大雁南飞、蜜蜂跳舞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将学生引进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别提有多高啦。寻找生活细节中的闪光点,引发学生共鳴,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以快乐的心态进入新课。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制作、讲故事等灵活使用,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他们希望老师能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海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了学科内的知识而且促进和提高了教学效率。借助多媒体,使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对于没有电脑等设备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自制的图片、模型来模拟。总之不管应用什么方法,只要教师自身善于动手、动脑才有可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充分利用教学中实验,让学生动起来
人的认识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基础,但受年龄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哪怕是课本上最简单的理论知识,对他们而言,教师的讲授有时仍像“纸上谈兵”。怎样把书本知识这种间接经验变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呢?在生物 教学中教师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恰当的实验,学生学起知识来才不至于枯燥无味。 如:“植物无性生殖在农业上的运用”这节中对于嫁接的知识,无论课堂上怎样讲都不如亲自给学生演示效果好。讲到类似的内容,笔者都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课后布置学生实践,让他们体会知识的价值所在。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知识永远是一条河流,它在不断地演变、充实和发展。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帮助其学习和获得镌刻在其中的情意、态度和认知能力。这些仅靠接受和记忆学习都是不能获得的,只有通过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亲身直接体验才能获得。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因此活动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活动化教学,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