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聚焦问题解决过程,引导学生采用“四自评价”的学习方式,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解决问题的结果,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机 构】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江新城实验小学 3112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焦问题解决过程,引导学生采用“四自评价”的学习方式,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解决问题的结果,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其他文献
以大概念为导向的单元教学是当前国际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为小学数学课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带来新的契机和可能.在确立单元大概念之后,教学应以单元大概念为导向,以预期结果为航标,规划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真实的深度学习.具体实践路径有三:以“大概念”逻辑重组“学习内容”;用“预期结果”统领“学时目标”;从“基本问题”演化“学习问题”.
我国数学课程与教学的一个传统是重视计算,学习者对于视觉感知和推理的经历与经验不足.“数学的眼光”作为数学素养以及数学课程目标的要素之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可以弥补这样的缺憾.把数学的眼光与视觉感知和推理联系起来,让其成为认知主体与外界对象、环境交往互动的过程与结果,同时将其发展为人的一种认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眼光作为一种认知能力,是需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锻炼并提升的.利用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常见的平面图形面积关系的比较,详细说明了“数学的眼光”具体、狭义
让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围绕数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手段.“有意义的问题”可以是在“What、Why、How”(3W)框架引领下,围绕具体内容所提出的数学问题.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复习为例,教师通过联结“3W”框架与数学内容,借助知识归类与合情推理等手段,引导学生围绕整个单元的内容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排列”与“组合”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对这两者经常混淆不清.以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中的例2为例,对“排列”与“组合”两种方法的内涵与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起点分析,寻找知识连接点”“题组对比,揭示概念本质”“优化材料,促进深度学习”这三条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沟通建立知识联系,通过对比感悟数学思想.
“百分数的认识”被纳入统计范畴后,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让百分数的认识更具统计味.rn一、处理数据,理解百分数的含义rn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rn教师出示视力等级表(如图1),请学生对照自己的视力,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表示,教师记录数据并制作成统计表(如表1).
推理是“数学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小学阶段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具体可从如何让学生经历归纳推理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如何让学生体验演绎推理的严密性这三个方面展开,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推理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以一道龟兔赛跑题为例,通过对题目由表象到本质的层层剥离,启发和引领小学生逐步深化对数学问题解决的认识和理解,发展解题思维,努力实现解题境界由低级到高级的四重体验.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只关注“围成”或“围不成”的外在形式,陷入重形式记忆、弃本质理解的怪圈.研究团队尝试发挥审辩式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突破原有思维定式进行教学.形成的新设计基于前置性学情诊断,通过“曝光”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分歧,聚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数学本质.教学中还应重视三边关系结论的理性分析,构建递进式的学习阶梯,渗透确定三角形的充分且必要条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习得,而且要关注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育.模型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学生经历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可以深度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以“归一问题、归总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建构指向图式表征的图式模型、指向思维表达的思维模型和指向知识建构的知识模型,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进而感悟模型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近年来小学数学拓展课学习材料的开发逐渐成为一线教师的关切点之一.教师在研发拓展课学习材料时需避免目标不清、难度太大、负担加重等问题.基于“IPS+”教材二次开发理念的拓展学材研发方式,可以成为一线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研发时可借鉴的一般流程和具体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