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如何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是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实验、许多新知识都可作为探究的主题去开展探究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以探究性的视角去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因素,设置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就会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验知识获得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探究”活动概括起来大致包括四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一定每个环节都面面俱到,也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探究。如何有效的进行“科学探究”,本文将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例谈谈科学探究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提高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的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有句话写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如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述,这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如果没有这一步,探究也就无从谈起。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指向探究主题的科学问题呢?由于教材的特殊地位,其中的问题多为陈述性的问题,一般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引入他们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中。知识只有在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苏教版四上科学《空气的性质》一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呢?我在上这一课时,从学生身边的空气入手,采用猜谜语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空气实实在在在我们身边,它是占据空间的。占据空间的空气如何验证它的存在?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最后,自己动手做一做。在问题的牵引下,学生打开了思考的闸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建立起了“占据空间”这一概念,同时也激发起了探究的欲望。
二、合作分享,提高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的有效性
探究问题引出来后,如何科学设计好实验过程,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难题。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组互相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发挥大家的智慧,共同分享实验设计的过程。在教科版四年级科学《加快食物变质的速度》一文中,怎样设计变量实验,让学生们自己先在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汇报各自的方法,最后统一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确保方案设计不出现错误是开展探究活动的有效保障。
三、自主实验,提高科学探究中“实验验证”的有效性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论证科学结论的重要手段,更是揭开科学秘密的钥匙。实验教学是科学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自主实验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耳、口、手等器官去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实验,从而真正吸收知识。学生经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解决实验问题,自主完成整个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学生的知识获得将终身难忘。
在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摩擦力的大小》实验中,学生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归纳出来两个方面:一是摩擦面的粗糙、光滑程度,一是物体的重量。有的小组在实验中,同时改变了两个变量,摩擦面不同,物体的重量也不同,结果测量的摩擦力数据有问题,导致实验结果不明确。经过老师的指导,控制一个变量,再来实验,学生明显发现了问题,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表面的光滑程度和重量都有关系。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他们用双眼去观察,用双手去实验,用大脑去思考,用嘴巴去交流,整个探究过程呈现出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格局。
总之,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要使科学探究活动更加有效,教师不仅要在材料、指导等方面下功夫,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探究方法,让学生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悟有效探究的乐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培养,才能彰显探究的魅力,焕发课堂应有的活力。
“科学探究”活动概括起来大致包括四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一定每个环节都面面俱到,也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探究。如何有效的进行“科学探究”,本文将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例谈谈科学探究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提高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的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有句话写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如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述,这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如果没有这一步,探究也就无从谈起。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指向探究主题的科学问题呢?由于教材的特殊地位,其中的问题多为陈述性的问题,一般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引入他们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中。知识只有在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苏教版四上科学《空气的性质》一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呢?我在上这一课时,从学生身边的空气入手,采用猜谜语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空气实实在在在我们身边,它是占据空间的。占据空间的空气如何验证它的存在?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最后,自己动手做一做。在问题的牵引下,学生打开了思考的闸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建立起了“占据空间”这一概念,同时也激发起了探究的欲望。
二、合作分享,提高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的有效性
探究问题引出来后,如何科学设计好实验过程,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难题。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组互相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发挥大家的智慧,共同分享实验设计的过程。在教科版四年级科学《加快食物变质的速度》一文中,怎样设计变量实验,让学生们自己先在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汇报各自的方法,最后统一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确保方案设计不出现错误是开展探究活动的有效保障。
三、自主实验,提高科学探究中“实验验证”的有效性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论证科学结论的重要手段,更是揭开科学秘密的钥匙。实验教学是科学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自主实验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耳、口、手等器官去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实验,从而真正吸收知识。学生经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解决实验问题,自主完成整个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学生的知识获得将终身难忘。
在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摩擦力的大小》实验中,学生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归纳出来两个方面:一是摩擦面的粗糙、光滑程度,一是物体的重量。有的小组在实验中,同时改变了两个变量,摩擦面不同,物体的重量也不同,结果测量的摩擦力数据有问题,导致实验结果不明确。经过老师的指导,控制一个变量,再来实验,学生明显发现了问题,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表面的光滑程度和重量都有关系。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他们用双眼去观察,用双手去实验,用大脑去思考,用嘴巴去交流,整个探究过程呈现出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格局。
总之,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要使科学探究活动更加有效,教师不仅要在材料、指导等方面下功夫,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探究方法,让学生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悟有效探究的乐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培养,才能彰显探究的魅力,焕发课堂应有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