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在写话教学中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该如何更有效指导学生来学写话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二年级;第五单元习作;兴趣;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描述
关键词:单元作文;训练设计;困惑;问题。
在人教版二年级第五单元的作文中,教材中是这样要求的: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写,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也可以写写它的生活习性,也可以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写下来,然后把写的内容跟同学交流交流,听听同学的意见。
这一单元作文,要求写一种熟悉的动物,根据大纲的要求,我原来想这样设计训练习作:布置一项观察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动物,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最后再写下来。我认为,二年级学生,乐于写作就是放手写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老师不能干预太多,否则学生对写作没有乐趣和信心。但是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对习作训练既不感兴趣又不会写,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没有感情色彩。我很困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经过我认真反思,我找到了问题所在。
二、案例症结
关键词:心理学;认知特点;问题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是笼统的、不精确的。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且常与兴趣有密切的关系。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展现,直观具体的特点。根据小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二年级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存在观察不具体、特点不突出是正常现象。例如:观察猫以后,一个学生写道:我家有一只花猫,长着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条长长的尾巴。
另外,在兴趣上,学生对动物的兴趣点不同,兴趣的程度也不一样,观察的结果势必也不一样。因而写话时,写出来的动物自然不一样,即使是观察同一个动物。
三、案例突破
关键词:激兴趣 ;触需要;抓特点;按序写。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灵感的催化剂。精心地创造条件,进行情感蓄势,让学生的情感尽量地越积越高,达到不吐不快的关键时刻,顺势抛出作文题目,学生肯定会争先恐后地写作。就拿二年级的这次习作来说,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主动想去观察,迫切地想去说,尽量地想说清楚,那么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和自觉性就提高了许多,那孩子的语言表达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这节课,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大屏出示一只可爱的猫的图片,老师介绍说:“这是我喂养了5年的猫,你们觉得它可爱吗?可是他在昨天丢失了,我很着急,一直在找它,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找到这只猫吗?”
一石激千浪,一个问题一下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写寻猫启事;有的说打广告。有的说,发动身边的朋友去找。老师说,你们说得没错,可是他们没见过老师家的猫,怎么办?学生立刻就说,把猫的样子告诉别人,别人就知道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老师顺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猫的特点。
(二)因势利导,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
1.引导观察,抓住特点
要想找到猫,必须告知别人老师家的猫的特点,那么,老师家的猫有什么特点?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补充,老师随即引导学生观察仔细,抓住特点来说。例如:有的学生说猫的眼睛很有特点,又大又圆还很亮。有的学生说猫的嘴巴是三瓣嘴。有的学生说猫还长着胡须。有的说猫的耳朵小小的,尖尖的。有的说猫的颜色很特别,背部是咖啡色斑纹状的,肚皮毛的颜色是白的。
2.抓住特点,叙说具体
在学生抓住猫的特点以后,老师随即又问同学们:“这样给别人介绍,老师家的猫能找回来吗?”让学生主动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学生认识到,光抓住特点不行,还得把特点说具体,而且越具体越容易把猫找到。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反思,再次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把猫的特点说具体。例如:猫的眼睛又大又圆,像什么呢?猫的眼睛很亮,如果晚上看到这对眼睛,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的想象力一下子打开,思维活跃起来,结合生活实际,一下子把猫的眼睛说得活灵活现。又如:猫长着胡须,老师启发学生,这胡须像什么?它吃东西时,胡须又会怎样地摆动?最有意思的是有个学生竟然想象胡须像一根根鱼刺,是猫偷吃鱼时不小心扎上去的。把猫的样子写活了,同时把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融进语言文字中。
(三)先说后写,按照一定的顺序练写
1.说话有序,力求完整
猫的每个特点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说具体后,老师又问学生:“猫的各个特点我们把它随便拼凑在一起介绍给别人,行吗?”学生发现这样介绍会显得乱,那么怎么介绍别人会觉得不乱呢?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先整体介绍猫的颜色、胖瘦,再介绍头,最后介绍尾巴。于是,老师让学生按照这个顺序完整说一段话。学生的语言表达清晰了许多。
2.巧设题目,顺理成章
学生在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能说清猫的特点后,老师让大家开始下笔写,定什么题目好呢?学生纷纷出题:老师家的猫、寻猫启事、丢失的爱猫……最后大家认为,寻猫启事较好,于是,同学们开始帮老师写寻猫启事,都争先恐后地努力把猫的特点写出来,好让更多的人帮助老师尽快找回丢失的猫。
通过这个案例,我发现,指导学生习作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触动学生内心的需要,让习作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习作训练才是有效的、扎實的。
作者简介:朱明华,新疆医科大学子女学校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从教30年的经历,曾获得市教学能手、 教学骨干、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多篇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大赛获奖。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二年级;第五单元习作;兴趣;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描述
关键词:单元作文;训练设计;困惑;问题。
在人教版二年级第五单元的作文中,教材中是这样要求的: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写,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也可以写写它的生活习性,也可以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写下来,然后把写的内容跟同学交流交流,听听同学的意见。
这一单元作文,要求写一种熟悉的动物,根据大纲的要求,我原来想这样设计训练习作:布置一项观察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动物,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最后再写下来。我认为,二年级学生,乐于写作就是放手写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老师不能干预太多,否则学生对写作没有乐趣和信心。但是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对习作训练既不感兴趣又不会写,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没有感情色彩。我很困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经过我认真反思,我找到了问题所在。
二、案例症结
关键词:心理学;认知特点;问题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是笼统的、不精确的。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且常与兴趣有密切的关系。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展现,直观具体的特点。根据小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二年级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存在观察不具体、特点不突出是正常现象。例如:观察猫以后,一个学生写道:我家有一只花猫,长着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条长长的尾巴。
另外,在兴趣上,学生对动物的兴趣点不同,兴趣的程度也不一样,观察的结果势必也不一样。因而写话时,写出来的动物自然不一样,即使是观察同一个动物。
三、案例突破
关键词:激兴趣 ;触需要;抓特点;按序写。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灵感的催化剂。精心地创造条件,进行情感蓄势,让学生的情感尽量地越积越高,达到不吐不快的关键时刻,顺势抛出作文题目,学生肯定会争先恐后地写作。就拿二年级的这次习作来说,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主动想去观察,迫切地想去说,尽量地想说清楚,那么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和自觉性就提高了许多,那孩子的语言表达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这节课,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大屏出示一只可爱的猫的图片,老师介绍说:“这是我喂养了5年的猫,你们觉得它可爱吗?可是他在昨天丢失了,我很着急,一直在找它,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找到这只猫吗?”
一石激千浪,一个问题一下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写寻猫启事;有的说打广告。有的说,发动身边的朋友去找。老师说,你们说得没错,可是他们没见过老师家的猫,怎么办?学生立刻就说,把猫的样子告诉别人,别人就知道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老师顺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猫的特点。
(二)因势利导,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
1.引导观察,抓住特点
要想找到猫,必须告知别人老师家的猫的特点,那么,老师家的猫有什么特点?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补充,老师随即引导学生观察仔细,抓住特点来说。例如:有的学生说猫的眼睛很有特点,又大又圆还很亮。有的学生说猫的嘴巴是三瓣嘴。有的学生说猫还长着胡须。有的说猫的耳朵小小的,尖尖的。有的说猫的颜色很特别,背部是咖啡色斑纹状的,肚皮毛的颜色是白的。
2.抓住特点,叙说具体
在学生抓住猫的特点以后,老师随即又问同学们:“这样给别人介绍,老师家的猫能找回来吗?”让学生主动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学生认识到,光抓住特点不行,还得把特点说具体,而且越具体越容易把猫找到。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反思,再次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把猫的特点说具体。例如:猫的眼睛又大又圆,像什么呢?猫的眼睛很亮,如果晚上看到这对眼睛,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的想象力一下子打开,思维活跃起来,结合生活实际,一下子把猫的眼睛说得活灵活现。又如:猫长着胡须,老师启发学生,这胡须像什么?它吃东西时,胡须又会怎样地摆动?最有意思的是有个学生竟然想象胡须像一根根鱼刺,是猫偷吃鱼时不小心扎上去的。把猫的样子写活了,同时把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融进语言文字中。
(三)先说后写,按照一定的顺序练写
1.说话有序,力求完整
猫的每个特点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说具体后,老师又问学生:“猫的各个特点我们把它随便拼凑在一起介绍给别人,行吗?”学生发现这样介绍会显得乱,那么怎么介绍别人会觉得不乱呢?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先整体介绍猫的颜色、胖瘦,再介绍头,最后介绍尾巴。于是,老师让学生按照这个顺序完整说一段话。学生的语言表达清晰了许多。
2.巧设题目,顺理成章
学生在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能说清猫的特点后,老师让大家开始下笔写,定什么题目好呢?学生纷纷出题:老师家的猫、寻猫启事、丢失的爱猫……最后大家认为,寻猫启事较好,于是,同学们开始帮老师写寻猫启事,都争先恐后地努力把猫的特点写出来,好让更多的人帮助老师尽快找回丢失的猫。
通过这个案例,我发现,指导学生习作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触动学生内心的需要,让习作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习作训练才是有效的、扎實的。
作者简介:朱明华,新疆医科大学子女学校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从教30年的经历,曾获得市教学能手、 教学骨干、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多篇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大赛获奖。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