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实现现代化,特别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这为我国当前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当今时代需要大量会学习、会创新的人才,教育要能大量培养这种新型人才,就要改革我们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现有的各种教学模式中,有的也闪耀着启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亮点。但是主模式仍是灌输式。仅局限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未提升到“使学生会学习、会创新”的高度。要想改变的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入手。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可以说,它一定程度上与人才的培养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关系到我们的学生今后是否能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合格公民,能否很好地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的做法总结有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创新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的课题要求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规律、规则和操作方式,而不是简单地从教师和书本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或解答问题。问题情境更接近生活实际的应用情境,能锻炼学生透过种种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品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学生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在关于“资源与环保”的问题上,学生选取了一个身边的现象——“教室里每天浪费的资源有哪些?造成的污染又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每一位学生都非常积极地思考,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汇总形成了5条可行的措施:喝桶装净水不买瓶装饮料、草稿纸的重复使用、分类回收垃圾、废纸统一出售、设立环保节约监督岗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的节俭意识、环保卫生习惯、教室内的卫生状况等都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在学生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氛围。
2、增强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基本思维技能为基础,以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独特性为主要特征。增强课堂教学的思维性,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思维技能训练,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中理解、掌握“活”的新知识。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知识教学多方面训练学生的基本思维技能,如比较、排列、分类、推理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概括性、深刻性、逻辑性、严密性、灵活性、敏捷性等。思维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运用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物理学家劳厄说:“我们重要的不是要学生获得知识,而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基本思维技能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创造技法,如头脑风暴法、特性列举法、强行联系法、假设法等,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技法。例如,在复习课上,我经常会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比如学过的所有的“制度”有哪些,“原则”有哪些,“标志”又有哪些等等。再比如,我要求学生把“国情”和“战略”“责任”几个看似无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自己来出“实践探究”题,学生都做得很好,如:材料:“中国许多资源总量排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远远落后,许多资源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开发利用……”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国情?问题2:根据这一国情,我们当前应坚持实施什么战略?问题3: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当为此担负起哪些责任来?我甚至就把学生出的题目放在练习卷里让学生做,学生经过自己思考,做出来的答案更好更全面,课堂上的思维积极性也更高,思维技能得到了训练,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了基础。
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3、注重发散思维,指导学生创新途径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方法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具有三个重要特征:流畅性、变通性或独特性。发散思维的这些特征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传统教育注重学生聚合思维、逻辑思维的培养,忽视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具有创新能力也是个人发展与生存的重要条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新世纪学校新一轮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研究创新教育与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将有利于学校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现有的各种教学模式中,有的也闪耀着启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亮点。但是主模式仍是灌输式。仅局限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未提升到“使学生会学习、会创新”的高度。要想改变的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入手。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可以说,它一定程度上与人才的培养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关系到我们的学生今后是否能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合格公民,能否很好地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的做法总结有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创新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的课题要求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规律、规则和操作方式,而不是简单地从教师和书本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或解答问题。问题情境更接近生活实际的应用情境,能锻炼学生透过种种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品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学生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在关于“资源与环保”的问题上,学生选取了一个身边的现象——“教室里每天浪费的资源有哪些?造成的污染又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每一位学生都非常积极地思考,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汇总形成了5条可行的措施:喝桶装净水不买瓶装饮料、草稿纸的重复使用、分类回收垃圾、废纸统一出售、设立环保节约监督岗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的节俭意识、环保卫生习惯、教室内的卫生状况等都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在学生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氛围。
2、增强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基本思维技能为基础,以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独特性为主要特征。增强课堂教学的思维性,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思维技能训练,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中理解、掌握“活”的新知识。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知识教学多方面训练学生的基本思维技能,如比较、排列、分类、推理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概括性、深刻性、逻辑性、严密性、灵活性、敏捷性等。思维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运用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物理学家劳厄说:“我们重要的不是要学生获得知识,而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基本思维技能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创造技法,如头脑风暴法、特性列举法、强行联系法、假设法等,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技法。例如,在复习课上,我经常会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比如学过的所有的“制度”有哪些,“原则”有哪些,“标志”又有哪些等等。再比如,我要求学生把“国情”和“战略”“责任”几个看似无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自己来出“实践探究”题,学生都做得很好,如:材料:“中国许多资源总量排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远远落后,许多资源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开发利用……”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国情?问题2:根据这一国情,我们当前应坚持实施什么战略?问题3: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当为此担负起哪些责任来?我甚至就把学生出的题目放在练习卷里让学生做,学生经过自己思考,做出来的答案更好更全面,课堂上的思维积极性也更高,思维技能得到了训练,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了基础。
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3、注重发散思维,指导学生创新途径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方法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具有三个重要特征:流畅性、变通性或独特性。发散思维的这些特征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传统教育注重学生聚合思维、逻辑思维的培养,忽视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具有创新能力也是个人发展与生存的重要条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新世纪学校新一轮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研究创新教育与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将有利于学校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