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一五”国家精品课程正在被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本文结合东南大学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介绍大学物理精品课程持续建设的成果。
关键词:精品课程;转型升级;资源共享;建设思路;前景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发教高厅[2012]2号文下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与任务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同时要求课程资源需具系统性、丰富性和适合网络传播性,使其成为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并且鼓励高等学校采取校际联合、学校与社会联合等方式,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课程共建共享。该实施办法第三条要求所申报的课程需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等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对照教育部的上述要求,我们感到东南大学大学物理精品课程近十年来持续建设的目标和取得的成果与此次转型升级的各项条件完全吻合,其成果、目标、认可度皆达到满意程度。本文介绍所取得的成果、资源,研究共建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路和问题及课程建设的走向。
一、课程建设成果与资源
东南大学大学物理课程,在2004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之后始终坚持精品课程持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发展课程的优势和特色,同时以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发为先导,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手段,改造课程,改革教学,创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
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是指,将三种课堂(教师课堂、网络课堂和实践课堂)结合为课程教学的一个大课堂,将三类优质教学资源(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和网络教材)集合为课程教学统一使用的资源,将多种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等)的培养综合为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由这两个“三”一个“多”有机结合构成“三位一体”的物理课程教学体系。
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核心是灵活的教学模式(本文不做过多的讨论)和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如果没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资源,不仅教学内容的组织缺少支撑,上述课堂的结合也无从实施。因此,建设多类立体化优质教学资源非常必要。经过近十年持续不断的内容扩充、修编、新编、翻译等,我们打造了立体化、多层次的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典系列教材精品,并由此建成了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三大类18种优质教材。
其中纸质教材以《物理学》、《物理学教程》为核心;电子教材以《大学物理电子教程》、《大学物理模拟板书式电子教案》为核心;网络教材以《大学物理网络课程》2.0版、《教学素材库》为核心。该系列教材在满足我校每年4000余名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还被国内各类高校广泛采用,且受到一致好评。2006年至2012年,仅马文蔚主编的《物理学》(第五版)和《物理学教程(第二版)》的发行量就达300余万册。
在教师课堂教学资源中,我们着力在丰富的资源中组织、提炼研究性元素用于研究性教学;网络课堂资源中,我们进一步拓宽视野与功能实效,对网络“工作室”(第二版)增加了面向国际、引发思考、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等大量模块;实践课堂资源中,我们加强课程知识与研究实践结合平台的建设,将“工作室”(二版)与“大学物理网络课程”和“教学素材库”等联合,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空间,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网上助学和自主研学,同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人或小组自选研究课题,进行科技制作、科研探索、撰写研究论文、成果答辩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东南大学在校学生自发组织的成立于2010年的“大学生物理学会(Society of Physics Students)东南大学分会”,是“大学生物理学会”在中国大陆地区设立的第一家分会,并成为连接课堂学习与学生实践的重要桥梁。分会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技能以外的其他技能提供外展(outreach)的学术服务等。分会会员人数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40~60人,学生每周都自行开展分会活动,多次举办了高水平物理讲座,此外还通过展开国际交流、参加竞赛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与研究实践。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各方的好评。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共建共享思路与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物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初探
转型升级中的资源分类、整合和呈现。“转型升级”是指对原有“十一五”国家精品课程所做的改造,改造的结果是要达到资源的实用性并实现资源共享。其中的“实用性”是指资源要课程化,原有十一五精品课程中的资源缺乏课程的组织,往往只是一堆供人们查询的被动材料,而转型升级就是要把被动的资源变成学习元素中的一分子,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资源的内容。“共享”就是指资源为学习对象所共同分享。“十一五”精品课程虽然也提倡共享,但由于建设经费投入主体、知识产权对象以及资源结构分布等因素的不明晰,使得共享进展不利。此次转型升级后的资源共享将在法律基础上得以保证。
资源主要分两类——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是指能反映教学基本元素的素材,包含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日历、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章节作业、教材内容、课程设计、全程课堂录像和习题与解答等。拓展资源是指丰富教学基本要求的辅助元素,包含数字(网络)课程、在线作业与检测系统、演示实验、物理拓展案例和专家讲课等。以知识点的相互关联来整合资源、以课堂录像为核心来呈现知识点,是此次转型升级的特征,并且知识点是以关联度和点击率动态来排序的。举个例子,角动量这个知识点在质点力学、刚体力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等章节中都有关联,那么角动量这个知识点排序就靠前;同时若学习者点击某个知识点的频度高,那么这个知识点的排序也会向前移。这种呈现方式,对学习者和管理者都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它使获取资源的途径变得更直接、方便,也使整个资源共享课程更具实用性、简洁性,从而实现了资源全方位地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的建设目标。资源共享课的结构特征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2. 精品资源所搭建的教学资源体系
东南大学大学物理课程资源非常丰富,面对理工科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组合了三个层次的教学资源——面上的、特殊的和选拔的。“面上的”是指面对绝大多数的工科学生群体;“特殊的”是指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选拔的”是指对那些比较而言更优秀、英语水平高的学生。除了上述教材资源,还有大量的数字或网络资源在支撑着我们的教学,比如我们的“大学物理素材库”、“大学物理网络课程”和“模拟板书电子教案”等,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辅助。上述资源成为我们此次转型升级后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实物基础。
3. 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从先期我们提交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的过程来看,教育部的顶层设计以“全程教学录像”为核心关联知识点的思路是对的,以“课程概要”、“基本资源”、“拓展资源”、“资源库”、“参考资料目录”等的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上是完整的,结构上也是合理的,形式上也是简单的。但是组织形式上显得过于简单化,原因在于学习者不仅仅需要资源的丰富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更需要学习的组织性、评估性和反馈性。课堂教学中的这一切,无疑是由教师来承担的,可是资源共享课中恰恰缺少了这个“先行组织者”(当代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在功能上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要组织好教学内容、控制好进度、掌握好深度,还要能对学习做出评判。下面,以刚体学习中引进某章前的组织材料,来看一下先行组织者在引导课程进展中的作用。
一密度均匀的圆盘上面固定着两个可看做质点的物体A、B,圆盘以角速度ω绕固定轴转动,其中rA < r B,试比较:
线速度大小vA ——vB ,角速度大小ωA———— ωB 。
物体A 的线速度v A与角速度ωA之间的关系为——————
物体A 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at= —— an = ——
答案:
vA 若上面问题回答得还不熟练,请再查阅前三章中的相关内容;
若回答过程十分顺利,恭喜你,你的知识储备已经达标!
准备好了吗,我们来进入下面的学习吧!
对于资源学习者(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特别是对社会学习者来说,这种先行组织材料非常重要,它能起到控制学习进程的作用。但是我们在现有的资源共享课结构中看不到这种“牵引”课程进展的“线”,只看到一个个“模块”。我们设想,如果精品资源课能够设定一只无形的手——一只技术之手,推动学习者一步步向着某个方向走,真正的课堂形式才会出现在虚拟的课堂之中。那么有没可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想应该有可能做到,比如,(1)设定学习流程;(2)设定学习时长;(3)设定测试标准;(4)设定评价等级;(5)给出学习成果认可。其中的(3)与(4)是对课程学习者人数进行的标准化处理值,而不是绝对分值。这样做有很多好处,至少能对学习者起到鼓励做好一件事的推助作用。
[责任编辑:文和平]
关键词:精品课程;转型升级;资源共享;建设思路;前景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发教高厅[2012]2号文下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与任务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同时要求课程资源需具系统性、丰富性和适合网络传播性,使其成为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并且鼓励高等学校采取校际联合、学校与社会联合等方式,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课程共建共享。该实施办法第三条要求所申报的课程需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等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对照教育部的上述要求,我们感到东南大学大学物理精品课程近十年来持续建设的目标和取得的成果与此次转型升级的各项条件完全吻合,其成果、目标、认可度皆达到满意程度。本文介绍所取得的成果、资源,研究共建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路和问题及课程建设的走向。
一、课程建设成果与资源
东南大学大学物理课程,在2004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之后始终坚持精品课程持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发展课程的优势和特色,同时以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发为先导,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手段,改造课程,改革教学,创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
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是指,将三种课堂(教师课堂、网络课堂和实践课堂)结合为课程教学的一个大课堂,将三类优质教学资源(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和网络教材)集合为课程教学统一使用的资源,将多种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等)的培养综合为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由这两个“三”一个“多”有机结合构成“三位一体”的物理课程教学体系。
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核心是灵活的教学模式(本文不做过多的讨论)和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如果没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资源,不仅教学内容的组织缺少支撑,上述课堂的结合也无从实施。因此,建设多类立体化优质教学资源非常必要。经过近十年持续不断的内容扩充、修编、新编、翻译等,我们打造了立体化、多层次的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典系列教材精品,并由此建成了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三大类18种优质教材。
其中纸质教材以《物理学》、《物理学教程》为核心;电子教材以《大学物理电子教程》、《大学物理模拟板书式电子教案》为核心;网络教材以《大学物理网络课程》2.0版、《教学素材库》为核心。该系列教材在满足我校每年4000余名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还被国内各类高校广泛采用,且受到一致好评。2006年至2012年,仅马文蔚主编的《物理学》(第五版)和《物理学教程(第二版)》的发行量就达300余万册。
在教师课堂教学资源中,我们着力在丰富的资源中组织、提炼研究性元素用于研究性教学;网络课堂资源中,我们进一步拓宽视野与功能实效,对网络“工作室”(第二版)增加了面向国际、引发思考、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等大量模块;实践课堂资源中,我们加强课程知识与研究实践结合平台的建设,将“工作室”(二版)与“大学物理网络课程”和“教学素材库”等联合,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空间,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网上助学和自主研学,同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人或小组自选研究课题,进行科技制作、科研探索、撰写研究论文、成果答辩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东南大学在校学生自发组织的成立于2010年的“大学生物理学会(Society of Physics Students)东南大学分会”,是“大学生物理学会”在中国大陆地区设立的第一家分会,并成为连接课堂学习与学生实践的重要桥梁。分会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技能以外的其他技能提供外展(outreach)的学术服务等。分会会员人数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40~60人,学生每周都自行开展分会活动,多次举办了高水平物理讲座,此外还通过展开国际交流、参加竞赛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与研究实践。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各方的好评。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共建共享思路与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物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初探
转型升级中的资源分类、整合和呈现。“转型升级”是指对原有“十一五”国家精品课程所做的改造,改造的结果是要达到资源的实用性并实现资源共享。其中的“实用性”是指资源要课程化,原有十一五精品课程中的资源缺乏课程的组织,往往只是一堆供人们查询的被动材料,而转型升级就是要把被动的资源变成学习元素中的一分子,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资源的内容。“共享”就是指资源为学习对象所共同分享。“十一五”精品课程虽然也提倡共享,但由于建设经费投入主体、知识产权对象以及资源结构分布等因素的不明晰,使得共享进展不利。此次转型升级后的资源共享将在法律基础上得以保证。
资源主要分两类——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是指能反映教学基本元素的素材,包含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日历、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章节作业、教材内容、课程设计、全程课堂录像和习题与解答等。拓展资源是指丰富教学基本要求的辅助元素,包含数字(网络)课程、在线作业与检测系统、演示实验、物理拓展案例和专家讲课等。以知识点的相互关联来整合资源、以课堂录像为核心来呈现知识点,是此次转型升级的特征,并且知识点是以关联度和点击率动态来排序的。举个例子,角动量这个知识点在质点力学、刚体力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等章节中都有关联,那么角动量这个知识点排序就靠前;同时若学习者点击某个知识点的频度高,那么这个知识点的排序也会向前移。这种呈现方式,对学习者和管理者都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它使获取资源的途径变得更直接、方便,也使整个资源共享课程更具实用性、简洁性,从而实现了资源全方位地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的建设目标。资源共享课的结构特征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2. 精品资源所搭建的教学资源体系
东南大学大学物理课程资源非常丰富,面对理工科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组合了三个层次的教学资源——面上的、特殊的和选拔的。“面上的”是指面对绝大多数的工科学生群体;“特殊的”是指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选拔的”是指对那些比较而言更优秀、英语水平高的学生。除了上述教材资源,还有大量的数字或网络资源在支撑着我们的教学,比如我们的“大学物理素材库”、“大学物理网络课程”和“模拟板书电子教案”等,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辅助。上述资源成为我们此次转型升级后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实物基础。
3. 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从先期我们提交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的过程来看,教育部的顶层设计以“全程教学录像”为核心关联知识点的思路是对的,以“课程概要”、“基本资源”、“拓展资源”、“资源库”、“参考资料目录”等的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上是完整的,结构上也是合理的,形式上也是简单的。但是组织形式上显得过于简单化,原因在于学习者不仅仅需要资源的丰富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更需要学习的组织性、评估性和反馈性。课堂教学中的这一切,无疑是由教师来承担的,可是资源共享课中恰恰缺少了这个“先行组织者”(当代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在功能上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要组织好教学内容、控制好进度、掌握好深度,还要能对学习做出评判。下面,以刚体学习中引进某章前的组织材料,来看一下先行组织者在引导课程进展中的作用。
一密度均匀的圆盘上面固定着两个可看做质点的物体A、B,圆盘以角速度ω绕固定轴转动,其中rA < r B,试比较:
线速度大小vA ——vB ,角速度大小ωA———— ωB 。
物体A 的线速度v A与角速度ωA之间的关系为——————
物体A 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at= —— an = ——
答案:
vA
若回答过程十分顺利,恭喜你,你的知识储备已经达标!
准备好了吗,我们来进入下面的学习吧!
对于资源学习者(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特别是对社会学习者来说,这种先行组织材料非常重要,它能起到控制学习进程的作用。但是我们在现有的资源共享课结构中看不到这种“牵引”课程进展的“线”,只看到一个个“模块”。我们设想,如果精品资源课能够设定一只无形的手——一只技术之手,推动学习者一步步向着某个方向走,真正的课堂形式才会出现在虚拟的课堂之中。那么有没可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想应该有可能做到,比如,(1)设定学习流程;(2)设定学习时长;(3)设定测试标准;(4)设定评价等级;(5)给出学习成果认可。其中的(3)与(4)是对课程学习者人数进行的标准化处理值,而不是绝对分值。这样做有很多好处,至少能对学习者起到鼓励做好一件事的推助作用。
[责任编辑: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