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儿童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变得丰富,思想更加深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是,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开展有限,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方法指导上有所欠缺,阅读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往往做的不够。因此,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获得卓越的阅读体验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氛围;亲子共读;有效阅读途径
一、家校携手,实现书香家庭
我们深知,孩子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家庭书香氛围的营造与家长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爱读书的家庭,一定会有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为此,我们一直倡导亲子共读,努力构建书香家庭。学校每一届的读书节也都会对获得书香家庭这一殊荣的家庭进行表彰、奖励。
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30分钟,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并及时填写《课外阅读采蜜卡》。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们的快乐,热情地赞扬鼓励。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高品位的课外读物,家庭阅读作业,家长进行指导或督促并及时签意见或建议。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
当孩子们的桌前、大人的书房摆满了书籍,当孩子们能和父母在夜灯下共读一本书,当孩子们能在家里能关上游戏机、电视机,手捧一本书乐在其中时,书香也真正沁入到了他们的心里。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是温情的传递,也是亲情的纽带。在亲子感情的培养过程中,书籍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亲子共读”活动,成为了学校读书活动中一道情意浓浓的风景线。家长和孩子读书成长的点点滴滴,不仅让家长和孩子在阅读中共同成长,还让家长深切感受到家庭读书氛围的营造、家长示范作用的重要。
二、营造健康阅读氛围,推荐优秀书目
营造健康阅读氛围,设疑惑,造悬念。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故意吸引一群“小听众”或利用晨会课,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宣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同时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此刻,如果孩子们一拿到书,肯定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教师可趁势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其它作品。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
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为引领孩子健康阅读,每学期初,各年级教师都会根据每个学段的阅读主题以及学生年龄特点,坚持做好为学生推荐各类优秀的儿童读物这一重点工作;推荐的形式有教师推荐、学生推荐、家长推荐、专家推荐等。2014年下学期,我们为孩子推荐了以下读物:低年级的《108个经典童话》、《我有友情要出租》,推存给家长的读物为《朗读手册》;中年级的《窗边的小豆豆》、《青铜葵花》、《细米》,推存给家长的读物为《幸福的种子》;高年级《草房子》、《童年》、《城南旧事》、《八十天环游地球》、《史记》,推存给家长的读物为《爱和自由》。
三、紧扣课内教材,链接课外文本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学中,我们结合课本,运用文中的阅读提示、阅读信息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紧密联系的书籍。如在教授六年级时向学生推荐阅读与文本作者相关的书,上完《最后一头战象》后,我便向孩子推荐了作者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五年级在学习“忆童年”这一组课文时,便向学生推荐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高尔基的《童年》、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以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同一主题的阅读文本;三年级学生在学完《灰雀》后,便向学生推荐与课文主人公相关的文章,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诚实的孩子》、《蜜蜂引路》等有关列宁的文章。这样的课内外链接,早已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因为大家都认识到了,语文的学习绝不单纯是一篇课文,一组课文,而应该是一个大语文世界的构建。
四、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读书,就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还要会读。教师的引导、点拨、渗透、讲解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实践摸索、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为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读书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章可循。如:指导学生科学的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指导学生有计划的确定课外阅读量;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重视学生读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这里详细说明批注式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中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不要总是怕这怕那。但放手并不是不管,而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会学生做批注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这种阅读方法是古今中外通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读书方法。我国古代的学者中不少人的著作就是在对他人文章的批注中形成的。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毛泽东主席就是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典范。在他读过的书中,都在重要的地方有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还写着批语。批注式阅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
五、开展读书活动,留下童年书香
为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倡导学生与书本为友,引领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自2006年开始我校积极构建“书香校园”,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广东省书香校园”。2011年,我们成功申报了“十二五”课题《课外阅读有效策略研究》,使我校的书香校园创建活动走上了健康发展的科研之路。每届读书节,活动丰富多彩,不但有如“漂流图书”、“跳蚤书市”、“亲子活动”等众多的传统项目,还会推出一些如阅读《阳光路上的金小羊》读后感比赛等与时俱进的特色活动,为“校园读书节”增添了光彩。读书节活动中,孩子们读书、会友、体验、成长,让自己的童年生活留下快乐,留有书香。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氛围;亲子共读;有效阅读途径
一、家校携手,实现书香家庭
我们深知,孩子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家庭书香氛围的营造与家长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爱读书的家庭,一定会有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为此,我们一直倡导亲子共读,努力构建书香家庭。学校每一届的读书节也都会对获得书香家庭这一殊荣的家庭进行表彰、奖励。
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30分钟,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并及时填写《课外阅读采蜜卡》。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们的快乐,热情地赞扬鼓励。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高品位的课外读物,家庭阅读作业,家长进行指导或督促并及时签意见或建议。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
当孩子们的桌前、大人的书房摆满了书籍,当孩子们能和父母在夜灯下共读一本书,当孩子们能在家里能关上游戏机、电视机,手捧一本书乐在其中时,书香也真正沁入到了他们的心里。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是温情的传递,也是亲情的纽带。在亲子感情的培养过程中,书籍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亲子共读”活动,成为了学校读书活动中一道情意浓浓的风景线。家长和孩子读书成长的点点滴滴,不仅让家长和孩子在阅读中共同成长,还让家长深切感受到家庭读书氛围的营造、家长示范作用的重要。
二、营造健康阅读氛围,推荐优秀书目
营造健康阅读氛围,设疑惑,造悬念。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故意吸引一群“小听众”或利用晨会课,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宣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同时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此刻,如果孩子们一拿到书,肯定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教师可趁势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其它作品。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
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为引领孩子健康阅读,每学期初,各年级教师都会根据每个学段的阅读主题以及学生年龄特点,坚持做好为学生推荐各类优秀的儿童读物这一重点工作;推荐的形式有教师推荐、学生推荐、家长推荐、专家推荐等。2014年下学期,我们为孩子推荐了以下读物:低年级的《108个经典童话》、《我有友情要出租》,推存给家长的读物为《朗读手册》;中年级的《窗边的小豆豆》、《青铜葵花》、《细米》,推存给家长的读物为《幸福的种子》;高年级《草房子》、《童年》、《城南旧事》、《八十天环游地球》、《史记》,推存给家长的读物为《爱和自由》。
三、紧扣课内教材,链接课外文本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学中,我们结合课本,运用文中的阅读提示、阅读信息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紧密联系的书籍。如在教授六年级时向学生推荐阅读与文本作者相关的书,上完《最后一头战象》后,我便向孩子推荐了作者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五年级在学习“忆童年”这一组课文时,便向学生推荐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高尔基的《童年》、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以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同一主题的阅读文本;三年级学生在学完《灰雀》后,便向学生推荐与课文主人公相关的文章,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诚实的孩子》、《蜜蜂引路》等有关列宁的文章。这样的课内外链接,早已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因为大家都认识到了,语文的学习绝不单纯是一篇课文,一组课文,而应该是一个大语文世界的构建。
四、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读书,就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还要会读。教师的引导、点拨、渗透、讲解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实践摸索、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为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读书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章可循。如:指导学生科学的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指导学生有计划的确定课外阅读量;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重视学生读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这里详细说明批注式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中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不要总是怕这怕那。但放手并不是不管,而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会学生做批注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这种阅读方法是古今中外通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读书方法。我国古代的学者中不少人的著作就是在对他人文章的批注中形成的。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毛泽东主席就是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典范。在他读过的书中,都在重要的地方有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还写着批语。批注式阅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
五、开展读书活动,留下童年书香
为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倡导学生与书本为友,引领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自2006年开始我校积极构建“书香校园”,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广东省书香校园”。2011年,我们成功申报了“十二五”课题《课外阅读有效策略研究》,使我校的书香校园创建活动走上了健康发展的科研之路。每届读书节,活动丰富多彩,不但有如“漂流图书”、“跳蚤书市”、“亲子活动”等众多的传统项目,还会推出一些如阅读《阳光路上的金小羊》读后感比赛等与时俱进的特色活动,为“校园读书节”增添了光彩。读书节活动中,孩子们读书、会友、体验、成长,让自己的童年生活留下快乐,留有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