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以激励或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教学活动的方向,这种评价称为即时性评价。
关键词:教学活动;即时性评价
一、即时性评价的两种主要类型
(一)激励型评价
激励型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念,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激励型评价是赏识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具体表现与运用;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可帮助儿童获得自我价值认同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使儿童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通过激励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和热情。
2. 善于发现学生优点,恰当选择评价的切入点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善加引导,通过适当地评价促使其身心健康,快乐地发展。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关键是老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
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得到一些积极的提示,就会增强信心,在潜意识里肯定自己,其在现实生活中迈向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3. 注重评价学生的表现,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型评价要从关注“结果”的评价中走出来,其评价的首要目标是学生的真实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要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引导型评价
引导型评价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明确思考、探究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以下一些方法:
1. 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或困难所在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及时、准确的把握,作出的评价才可能具有引导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学生的回答,尤其是错误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要仔细倾听,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所在。
2. 善于创造情境引领学生思考或探究
情境不仅能激发问题的提出,而且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可以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也可以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3. 引导型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
引导型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因此,引导型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即使评价是针对个别学生作出的,也应该适时地将评价引向全体学生。这样,评价既可帮助学生本人解决问题,启迪思维,也能让其他学生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
二、结合课文《画杨桃》来看激励及引导这两种评价的运用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这篇课文主要讲在一次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作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效果,使我们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看待事物。
课文最后,作者写道,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多么相似,其教诲让他“一生受用”。后来,作者岑桑成为一名著名作家。那么,作者对这节图画课记忆这么深刻,并且其一生都受到重要影响,原因在于什么?显然,老师在这节课上所做出的即时性评价,所进行的激励与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课文中可以看到,老师在发现作者画的杨桃与别人不一样,是五角星形状时,并没有只关注“结果”,予以否定,而是到作者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发现从这个角度去看,杨桃确实就像一个五角星形状。那么,此时,作为一名老师,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行为?这名老师接下来的做法体现了激励及引导型评价的理念。
首先,这位教师并未简单否定学生的作品,而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对作者这种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的做法予以肯定与赞扬。
其次,这名教师的评价也从关注结果的评价中走了出来,把学生的真实表现作为评价的首要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及思维方式,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最后,这名教师也以此为契机,创设情境,适时地将评价引向全体学生。从课文中可以看到,这名老师让那几名觉得“画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同学轮流坐到作者的座位上去观察,这几个同学观察过以后,开始有所思考。在这样一个情境下,这名老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告诉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可以得出不同结论。当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样一来,学生得到了启示,有所感悟,受到了教育。同时,教学活动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想,从这节课得到的启示与教诲,“一生受用”的绝不仅仅是作者本人,而是班上的所有学生。
《画杨桃》中教师的做法也应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正确评价,应如何把教学与评价结合起来,让评价既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促使教师去反思和改进教学。这也正是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所在,也符合课程标准对评价的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实施评价,应将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希望我们一线的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科学的、即时的评价,通过激励与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海芳.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萧县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教学活动;即时性评价
一、即时性评价的两种主要类型
(一)激励型评价
激励型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念,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激励型评价是赏识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具体表现与运用;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可帮助儿童获得自我价值认同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使儿童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通过激励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和热情。
2. 善于发现学生优点,恰当选择评价的切入点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善加引导,通过适当地评价促使其身心健康,快乐地发展。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关键是老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
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得到一些积极的提示,就会增强信心,在潜意识里肯定自己,其在现实生活中迈向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3. 注重评价学生的表现,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型评价要从关注“结果”的评价中走出来,其评价的首要目标是学生的真实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要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引导型评价
引导型评价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明确思考、探究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以下一些方法:
1. 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或困难所在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及时、准确的把握,作出的评价才可能具有引导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学生的回答,尤其是错误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要仔细倾听,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所在。
2. 善于创造情境引领学生思考或探究
情境不仅能激发问题的提出,而且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可以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也可以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3. 引导型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
引导型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因此,引导型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即使评价是针对个别学生作出的,也应该适时地将评价引向全体学生。这样,评价既可帮助学生本人解决问题,启迪思维,也能让其他学生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
二、结合课文《画杨桃》来看激励及引导这两种评价的运用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这篇课文主要讲在一次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作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效果,使我们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看待事物。
课文最后,作者写道,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多么相似,其教诲让他“一生受用”。后来,作者岑桑成为一名著名作家。那么,作者对这节图画课记忆这么深刻,并且其一生都受到重要影响,原因在于什么?显然,老师在这节课上所做出的即时性评价,所进行的激励与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课文中可以看到,老师在发现作者画的杨桃与别人不一样,是五角星形状时,并没有只关注“结果”,予以否定,而是到作者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发现从这个角度去看,杨桃确实就像一个五角星形状。那么,此时,作为一名老师,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行为?这名老师接下来的做法体现了激励及引导型评价的理念。
首先,这位教师并未简单否定学生的作品,而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对作者这种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的做法予以肯定与赞扬。
其次,这名教师的评价也从关注结果的评价中走了出来,把学生的真实表现作为评价的首要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及思维方式,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最后,这名教师也以此为契机,创设情境,适时地将评价引向全体学生。从课文中可以看到,这名老师让那几名觉得“画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同学轮流坐到作者的座位上去观察,这几个同学观察过以后,开始有所思考。在这样一个情境下,这名老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告诉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可以得出不同结论。当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样一来,学生得到了启示,有所感悟,受到了教育。同时,教学活动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想,从这节课得到的启示与教诲,“一生受用”的绝不仅仅是作者本人,而是班上的所有学生。
《画杨桃》中教师的做法也应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正确评价,应如何把教学与评价结合起来,让评价既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促使教师去反思和改进教学。这也正是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所在,也符合课程标准对评价的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实施评价,应将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希望我们一线的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科学的、即时的评价,通过激励与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海芳.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萧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