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形成主体意识,那么在教师所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即使有兴趣,其学习也只能是被动的。因此,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主体意识 参与意识 数学思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就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交流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模式,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一、鼓励学生动手,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学科。数学实践活动提倡“学中做”、“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从中获得正确认知。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做做手工,装扮房间,制作模型等。也可以让学生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的相关知识,制作经济适用、美观大方的包装盒。让学生在一系列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个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影子测量大树、楼房的高度。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数学教与学的活动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这样的平台,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鼓励学生质疑,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去观察,唤起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时,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矛盾转化的过程。教师引导不力,学生则似懂非懂,糊里糊涂;引导得过分,就不是“促使转化”,而是“代替转化”。只有在质疑与解惑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哪些地方不懂,哪些知识点掌握得比较扎实。对于不懂的地方,教师可以及时补救,重点辅导,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做几何证明题时,经常要增添辅助线帮助解答。图形变换这种解题方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到最佳辅助线,从而探索出解题思路、发现解题方法。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探究活动,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当引导者,发挥主导作用。数学注重的是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这些探究活动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思维的发展,以及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既符合本节课的重点,又符合学生的目前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了做到真正探究,要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3)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教师做好指导工作,点拨、引导学生,纠正活动过程中的失误;(4)每次探究活动过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归纳、评价。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在收集、分析、整理、运用中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师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把学生放置在“我要学”的情境中,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知”的内在情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主动参与活动。例如:一次函数是“数”与“形”有效结合的重要章节。学生在刚刚学习时,对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组)、正比例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关系等知识内容感觉很吃力。教师在教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时,应该把握一次函数的“生活性”特征,联系实际生活,在现实中解决问题。例如:“红红和妈妈在晚饭后一起去超市,从小区出发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超市,用40分钟购物,然后用25分钟时间返回家里。请你画出表示红红和妈妈离家距离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像。将抽象的一次函数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容易掌握。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关系,内在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也就能主动参与到函数问题的学习中。
总之,主体性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呼应,还是学生人格与思维品质逐步完善的过程。主体性教学就是要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创造,主动想象。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何奎.浅谈初中教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开展[J].新疆教育,2012(13).
[2]汪卫东.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科学大众,2012(2).
[3]曹洪亮.初中數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1(9).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主体意识 参与意识 数学思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就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交流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模式,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一、鼓励学生动手,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学科。数学实践活动提倡“学中做”、“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从中获得正确认知。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做做手工,装扮房间,制作模型等。也可以让学生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的相关知识,制作经济适用、美观大方的包装盒。让学生在一系列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个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影子测量大树、楼房的高度。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数学教与学的活动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这样的平台,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鼓励学生质疑,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去观察,唤起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时,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矛盾转化的过程。教师引导不力,学生则似懂非懂,糊里糊涂;引导得过分,就不是“促使转化”,而是“代替转化”。只有在质疑与解惑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哪些地方不懂,哪些知识点掌握得比较扎实。对于不懂的地方,教师可以及时补救,重点辅导,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做几何证明题时,经常要增添辅助线帮助解答。图形变换这种解题方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到最佳辅助线,从而探索出解题思路、发现解题方法。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探究活动,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当引导者,发挥主导作用。数学注重的是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这些探究活动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思维的发展,以及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既符合本节课的重点,又符合学生的目前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了做到真正探究,要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3)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教师做好指导工作,点拨、引导学生,纠正活动过程中的失误;(4)每次探究活动过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归纳、评价。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在收集、分析、整理、运用中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师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把学生放置在“我要学”的情境中,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知”的内在情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主动参与活动。例如:一次函数是“数”与“形”有效结合的重要章节。学生在刚刚学习时,对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组)、正比例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关系等知识内容感觉很吃力。教师在教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时,应该把握一次函数的“生活性”特征,联系实际生活,在现实中解决问题。例如:“红红和妈妈在晚饭后一起去超市,从小区出发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超市,用40分钟购物,然后用25分钟时间返回家里。请你画出表示红红和妈妈离家距离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像。将抽象的一次函数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容易掌握。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关系,内在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也就能主动参与到函数问题的学习中。
总之,主体性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呼应,还是学生人格与思维品质逐步完善的过程。主体性教学就是要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创造,主动想象。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何奎.浅谈初中教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开展[J].新疆教育,2012(13).
[2]汪卫东.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科学大众,2012(2).
[3]曹洪亮.初中數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