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凝聚青年学生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征途的根本途径。本文分析了学生第二课堂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的优势。最后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以学生第二课堂为阵地“兴趣驱动”价值观引领教育研究情况。
【关键词】学生第二课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2015年研究课题“基于学团工作的‘兴趣驱动’价值观引领教育研究”(201504123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17-02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由此可见,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和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充满了殷切的希望,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作为青年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凝聚青年学生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征途的根本途径。
大学是培育和塑造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品德的重要阵地,学生工作者要开展健康向上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日常化,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生活与实践,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达到大学生自觉追求、自觉践行的效果。
一、学生第二课堂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的优势分析
鉴于当代大学生特有的“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弱,抗挫折能力弱、心理问题多,权利意识强、独立意识强、独立能力弱”等特点[2],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采取传统的说教式,更不能纸上谈兵,创新载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渐渐地使“高大上”的价值观理论内化于心,慢慢升华到自内而外地外化于行。学生第二课堂是具有诸多优势的阵地。
1.丰富性与灵活性
在丰富多样、灵活的活动形式下,贴近生活,有利于吸引了更多学生参加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不同个性的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心灵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促使学生们乐于展示自己、历练自己本领。
2.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学生第二课堂多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学生自主设计与实施,突出了其在自我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实现了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兴趣驱动更易激发学生成才的创造性。
3.延伸性与实践性
学生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能巩固和深化第一课堂的学习,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平台与载体。鼓励和引导德育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有助于学生从思想上提升认识,固化核心价值观,不断升华,为学生自己如何行动指明方向。
4.学生第二课堂的熏陶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在他的专著《大学之恩与大学之治》一书中提到: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同样,学校育人的氛围与环境,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3]。从这一意义来说,学生第二课堂是思想影响和熏陶过程,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细致入微,它能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形象、提高素质。因此,要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发挥校园文化的带动效应。
三、以本学院为例,以学生第二课堂为阵地“兴趣驱动”价值观引领教育研究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工作,指派专职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大赛,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更进一步学科学、爱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由兴趣驱动,形成校园文化的积淀。同时抓好学生骨干的培养,不断提升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
1.信息宣传型学生第二课堂
各国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美国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和“数字地球”的概念,引发了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高校信息化建设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信息宣传型学生第二课堂——新媒体协会开展“寻找校园好声音,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的活动。一方面积极动员同学们结合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待人、律己、文明养成、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经历和体会,写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赋予价值观鲜活的具体内涵,通过网络新媒体推行“价值观体”和“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努力在校内形成“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争作时代新青年”的良好校园新风尚,从而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2.实践服务型学生第二课堂
依托专业优势,创建电子爱好者协会开展公益维修等活动。活动目的: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了“敬业、友善”,作为大学生,要关爱身边的同学,用自己专业技术为同学们提供公益维修服务,增进同学感情,为共建和谐校园奉献一份力量。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服务同学,发扬雷锋精神,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爱心维修的温暖。三是成员可以强化专业技能,增强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学习目标。四是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等能力,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明确了大学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学术科技型学生第二课堂
学术科技型学生第二课堂的目的是培育有专业实力的民族接班人,让世界认清中国不是只有“中国制造”,而是能用智慧形成“中国创造”,用科学圆中国梦。根据专业特点成立了学生第二课堂——非常设计联盟,是学生们“互助互动学习小组”,注重学习观念的确立和学习方法的改革,实施创新教育,使同学们自主地投入到自我教育的大环境中来,鼓励多创新、多参加各种竞赛。以专业竞赛为支撑的学生第二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4.身心素质型学生第二课堂
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要向群众学习,释放正能量,要发扬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身心素质型学生第二课堂以灵韵艺术团为载体,恰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的内涵,举办迎新晚会等大型活动。一方面为有梦的大学生提供圆梦的舞台,坚定学生“敢做梦”、“能圆梦”、“拥抱梦”的决心和信心,提升了学生的文明修养;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旗帜,表演内容充分接地气,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名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传播美德中促进校园和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前途[N].京华日报2013.5.5
[2]胡兵.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J].高校辅导员.2014(2):9
[3]于立军等,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作者简介:
郑建华(1984-),女,河北省任丘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学生第二课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2015年研究课题“基于学团工作的‘兴趣驱动’价值观引领教育研究”(201504123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17-02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由此可见,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和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充满了殷切的希望,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作为青年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凝聚青年学生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征途的根本途径。
大学是培育和塑造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品德的重要阵地,学生工作者要开展健康向上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日常化,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生活与实践,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达到大学生自觉追求、自觉践行的效果。
一、学生第二课堂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的优势分析
鉴于当代大学生特有的“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弱,抗挫折能力弱、心理问题多,权利意识强、独立意识强、独立能力弱”等特点[2],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采取传统的说教式,更不能纸上谈兵,创新载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渐渐地使“高大上”的价值观理论内化于心,慢慢升华到自内而外地外化于行。学生第二课堂是具有诸多优势的阵地。
1.丰富性与灵活性
在丰富多样、灵活的活动形式下,贴近生活,有利于吸引了更多学生参加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不同个性的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心灵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促使学生们乐于展示自己、历练自己本领。
2.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学生第二课堂多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学生自主设计与实施,突出了其在自我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实现了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兴趣驱动更易激发学生成才的创造性。
3.延伸性与实践性
学生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能巩固和深化第一课堂的学习,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平台与载体。鼓励和引导德育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有助于学生从思想上提升认识,固化核心价值观,不断升华,为学生自己如何行动指明方向。
4.学生第二课堂的熏陶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在他的专著《大学之恩与大学之治》一书中提到: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同样,学校育人的氛围与环境,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3]。从这一意义来说,学生第二课堂是思想影响和熏陶过程,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细致入微,它能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形象、提高素质。因此,要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发挥校园文化的带动效应。
三、以本学院为例,以学生第二课堂为阵地“兴趣驱动”价值观引领教育研究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工作,指派专职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大赛,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更进一步学科学、爱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由兴趣驱动,形成校园文化的积淀。同时抓好学生骨干的培养,不断提升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
1.信息宣传型学生第二课堂
各国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美国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和“数字地球”的概念,引发了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高校信息化建设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信息宣传型学生第二课堂——新媒体协会开展“寻找校园好声音,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的活动。一方面积极动员同学们结合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待人、律己、文明养成、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经历和体会,写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赋予价值观鲜活的具体内涵,通过网络新媒体推行“价值观体”和“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努力在校内形成“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争作时代新青年”的良好校园新风尚,从而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2.实践服务型学生第二课堂
依托专业优势,创建电子爱好者协会开展公益维修等活动。活动目的: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了“敬业、友善”,作为大学生,要关爱身边的同学,用自己专业技术为同学们提供公益维修服务,增进同学感情,为共建和谐校园奉献一份力量。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服务同学,发扬雷锋精神,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爱心维修的温暖。三是成员可以强化专业技能,增强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学习目标。四是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等能力,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明确了大学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学术科技型学生第二课堂
学术科技型学生第二课堂的目的是培育有专业实力的民族接班人,让世界认清中国不是只有“中国制造”,而是能用智慧形成“中国创造”,用科学圆中国梦。根据专业特点成立了学生第二课堂——非常设计联盟,是学生们“互助互动学习小组”,注重学习观念的确立和学习方法的改革,实施创新教育,使同学们自主地投入到自我教育的大环境中来,鼓励多创新、多参加各种竞赛。以专业竞赛为支撑的学生第二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4.身心素质型学生第二课堂
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要向群众学习,释放正能量,要发扬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身心素质型学生第二课堂以灵韵艺术团为载体,恰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的内涵,举办迎新晚会等大型活动。一方面为有梦的大学生提供圆梦的舞台,坚定学生“敢做梦”、“能圆梦”、“拥抱梦”的决心和信心,提升了学生的文明修养;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旗帜,表演内容充分接地气,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名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传播美德中促进校园和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前途[N].京华日报2013.5.5
[2]胡兵.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J].高校辅导员.2014(2):9
[3]于立军等,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作者简介:
郑建华(1984-),女,河北省任丘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