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导致知识传播途径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微视频翻转教学应运而生。这种创造性的模式能否改善高中英语学习值得研究。本文以语法为切入点,基于对翻转课堂和微视频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研究,以笔者任教的班级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对比研究的方式探索翻转课堂对英语语法学习以及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影响。【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视频;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71-01一、研究背景和界定微视频教学,又称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程标准围绕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视频主要特点是碎片化、短小精悍、时间地点可自由选择、播放快慢可自由调整、同时可以反复播放,因而适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学习者的深度学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当代中小学积极开启了探索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在微视频教学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推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即课前学生通过微视频或微课的形式自主学习,课上师生互动学习的学习模式,是对传统以教师教授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重大革新。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学习老师制作的微视频,对知识有初步的思考,并将课前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带到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助合作交流解释疑惑,使学习更有成果,同时也使课堂更加高效。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然而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效果一直不突出,困难表现在学生很难理解语法结构特征及内化语法规则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程度不足。这与我们当前的外语教学现状是分不开的。在中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对语法讲解过多,一言堂,导致学生自主理解和自主建构不足,理解不全面不准确,导致应用时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对语法进行全班统一式讲解,导致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熟练程度不同,水平好的同学越来越好,而理解有问题的同学越学越差。通过微视频的功能以及目前语法学习现状的分析,笔者发现,将微视频引用到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面临的“自主化”和“情景化”不足的情况。通过课前自主观看微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节奏对语法特征进行深入的学习,在课上通过师生“交互学习”和“情景运用”进一步针对性地克服语法学习中的重难点,并巩固情景运用能力,最后再通过各种情境化巩固练习,形成学生的综合语法运用能力。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基于微课程的语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目前,国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相对来说都比较少,特别是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践几乎为空白,研究这一课题将有着极好的实践意义。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为:1.试图构建满足中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微视频教学模式,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总结微视频教学对中学生语法能力的影响。2.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哪些改变? 3.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反馈是怎样的?通过文献法和实证研究,作者还试图构建满足中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微视频教学模式:课前任务的布置,视频的选择和设计,课堂活动的设计,及课后的复习指导等。课前教师尝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制作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和学生学情相符合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微视频。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开拓翻转课堂模式,有效设计课堂活动,以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创造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尽可能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操练等。课后:尝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利用微视频等资源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高一年级中两个平行的班级作为被试(高一4班和高一9班)。这两个班级的英语课由同一位教师任教,本课题将其中一班设为对照班,不使用微视频教学,另一班为实验班,使用微视频教学。实验前这两个班级在英语基本能力(中考成绩)、語法能力(前测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本课题主要采取实证研究方法,选取高一年级中两个平行的班级作为被试(高一4班和高一9班)。一个班为控制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课前预习、课上演绎和归纳式讲解(2课时)、课后巩固练习。一个班为对照班,采用翻转教学方式:课前先学(微视频)、课上运用2课时、课后巩固练习。控制班教学的资源为教材及配套的教辅材料。教学模式完全仿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在课堂中一言堂式呈现语法项目(演绎式和归纳式,对语法规则进行提炼和教授,并对重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课后辅以各种类型的巩固练习。除了运用微视频资源以外,实验班的教学材料和控制班完全一样。最大的差别在于使用微视频资源后学习流程变为“课前先学、课中运用、课后巩固”的非传统课堂模式。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将采用三步走方式。首先,开展前测,利用调查问卷对受试者的语法能力进行初步分析,并进行座谈看受试者对问卷调查的反映及其对语法能力的自我评价,以检测该问卷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其次,展开微视频教学。教授新课后,对相关知识点测验,并做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语法、英语学习等的态度。最后,进行数据分析。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束后根据研究目标及研究所要解决问题挑选符合条件的问卷数据,并将问卷数据输入电脑,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四、数据分析及成果总结1.前测卷分析。根据前测卷数据,可知实验班的平均分为12.52分,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8分,与控制班的平均分12.55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8分基本接近,这充分说明两个班级初期整体语法水平相当,适合作为被试进行对照实验。2.4次实验前后测试卷分析。根据上图,可发现无论是实验班还是控制班的4次语法能力后测试卷得分均高于它们的4次前测试卷得分,这说明教学过后学生的语法能力均有所提升,但实验班和控制班在4次实验中的语法能力提升程度却各不相同。在实验2中,控制班的前测成绩13.26与实验班的前测成绩一致,后测成绩15.65却高于实验班15.45,这种明此次试验中控制班的语法能力进步程度要大于实验班。而在其它3次试验中,如实验1中,控制班的前测成绩12.72要高于实验班的前测成绩12.36,后测成绩14.73却略微低于实验班的前测成绩14.78。实验3中,控制板的前测成绩13.42高于实验班的12.36分,后测成绩16.05略微低于实验班后测成绩16.10.同样,实验4中国,控制班前测成绩13.02略高于实验班前测成绩12.99,后测成绩15.30却以0.07的劣势低于实验班。这3次实验说明相比控制班,实验班在实验中的语法能力进步要更大,同时也间接说明微视频教学的效果比传统教学有一定的优势。五、研究结论通过微视频翻转课堂在语法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研究,笔者发现:一、相比控制班,实验班在实验中的语法能力进步要更大,说明微视频教学的效果比传统教学有更积极的效果;借助翻转课堂的优势,笔者在课前提前得知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因而能够在课堂上采取针对性的难点讲解和练习,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二、在学习过程当中,老师一言堂,语法课沉闷枯燥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学生真正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学习活动的中心,在课前更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课上更加活跃的参与课堂,积极性明显提高。三、学生的独立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对新的语法教学形式较为满意,虽仍有部分同学提出更喜欢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随着未来对微课教学的更多探索,有理由相信微课教学将在高中语法学习中起到更大的影响。参考文献[1]力晓燕.论微课短视频教授高中英语语法与语言点的灵活性与时效性[J].中学生英语,2018(40).[2]刘志梅.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优化与创新[J].甘肃教育,2017(04).[3]张少方.浅析翻转高中英语语法课堂[J].校园英语,201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71-01一、研究背景和界定微视频教学,又称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程标准围绕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视频主要特点是碎片化、短小精悍、时间地点可自由选择、播放快慢可自由调整、同时可以反复播放,因而适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学习者的深度学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当代中小学积极开启了探索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在微视频教学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推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即课前学生通过微视频或微课的形式自主学习,课上师生互动学习的学习模式,是对传统以教师教授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重大革新。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学习老师制作的微视频,对知识有初步的思考,并将课前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带到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助合作交流解释疑惑,使学习更有成果,同时也使课堂更加高效。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然而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效果一直不突出,困难表现在学生很难理解语法结构特征及内化语法规则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程度不足。这与我们当前的外语教学现状是分不开的。在中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对语法讲解过多,一言堂,导致学生自主理解和自主建构不足,理解不全面不准确,导致应用时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对语法进行全班统一式讲解,导致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熟练程度不同,水平好的同学越来越好,而理解有问题的同学越学越差。通过微视频的功能以及目前语法学习现状的分析,笔者发现,将微视频引用到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面临的“自主化”和“情景化”不足的情况。通过课前自主观看微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节奏对语法特征进行深入的学习,在课上通过师生“交互学习”和“情景运用”进一步针对性地克服语法学习中的重难点,并巩固情景运用能力,最后再通过各种情境化巩固练习,形成学生的综合语法运用能力。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基于微课程的语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目前,国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相对来说都比较少,特别是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践几乎为空白,研究这一课题将有着极好的实践意义。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为:1.试图构建满足中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微视频教学模式,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总结微视频教学对中学生语法能力的影响。2.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哪些改变? 3.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反馈是怎样的?通过文献法和实证研究,作者还试图构建满足中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微视频教学模式:课前任务的布置,视频的选择和设计,课堂活动的设计,及课后的复习指导等。课前教师尝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制作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和学生学情相符合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微视频。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开拓翻转课堂模式,有效设计课堂活动,以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创造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尽可能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操练等。课后:尝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利用微视频等资源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高一年级中两个平行的班级作为被试(高一4班和高一9班)。这两个班级的英语课由同一位教师任教,本课题将其中一班设为对照班,不使用微视频教学,另一班为实验班,使用微视频教学。实验前这两个班级在英语基本能力(中考成绩)、語法能力(前测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本课题主要采取实证研究方法,选取高一年级中两个平行的班级作为被试(高一4班和高一9班)。一个班为控制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课前预习、课上演绎和归纳式讲解(2课时)、课后巩固练习。一个班为对照班,采用翻转教学方式:课前先学(微视频)、课上运用2课时、课后巩固练习。控制班教学的资源为教材及配套的教辅材料。教学模式完全仿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在课堂中一言堂式呈现语法项目(演绎式和归纳式,对语法规则进行提炼和教授,并对重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课后辅以各种类型的巩固练习。除了运用微视频资源以外,实验班的教学材料和控制班完全一样。最大的差别在于使用微视频资源后学习流程变为“课前先学、课中运用、课后巩固”的非传统课堂模式。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将采用三步走方式。首先,开展前测,利用调查问卷对受试者的语法能力进行初步分析,并进行座谈看受试者对问卷调查的反映及其对语法能力的自我评价,以检测该问卷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其次,展开微视频教学。教授新课后,对相关知识点测验,并做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语法、英语学习等的态度。最后,进行数据分析。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束后根据研究目标及研究所要解决问题挑选符合条件的问卷数据,并将问卷数据输入电脑,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四、数据分析及成果总结1.前测卷分析。根据前测卷数据,可知实验班的平均分为12.52分,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8分,与控制班的平均分12.55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8分基本接近,这充分说明两个班级初期整体语法水平相当,适合作为被试进行对照实验。2.4次实验前后测试卷分析。根据上图,可发现无论是实验班还是控制班的4次语法能力后测试卷得分均高于它们的4次前测试卷得分,这说明教学过后学生的语法能力均有所提升,但实验班和控制班在4次实验中的语法能力提升程度却各不相同。在实验2中,控制班的前测成绩13.26与实验班的前测成绩一致,后测成绩15.65却高于实验班15.45,这种明此次试验中控制班的语法能力进步程度要大于实验班。而在其它3次试验中,如实验1中,控制班的前测成绩12.72要高于实验班的前测成绩12.36,后测成绩14.73却略微低于实验班的前测成绩14.78。实验3中,控制板的前测成绩13.42高于实验班的12.36分,后测成绩16.05略微低于实验班后测成绩16.10.同样,实验4中国,控制班前测成绩13.02略高于实验班前测成绩12.99,后测成绩15.30却以0.07的劣势低于实验班。这3次实验说明相比控制班,实验班在实验中的语法能力进步要更大,同时也间接说明微视频教学的效果比传统教学有一定的优势。五、研究结论通过微视频翻转课堂在语法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研究,笔者发现:一、相比控制班,实验班在实验中的语法能力进步要更大,说明微视频教学的效果比传统教学有更积极的效果;借助翻转课堂的优势,笔者在课前提前得知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因而能够在课堂上采取针对性的难点讲解和练习,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二、在学习过程当中,老师一言堂,语法课沉闷枯燥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学生真正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学习活动的中心,在课前更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课上更加活跃的参与课堂,积极性明显提高。三、学生的独立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对新的语法教学形式较为满意,虽仍有部分同学提出更喜欢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随着未来对微课教学的更多探索,有理由相信微课教学将在高中语法学习中起到更大的影响。参考文献[1]力晓燕.论微课短视频教授高中英语语法与语言点的灵活性与时效性[J].中学生英语,2018(40).[2]刘志梅.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优化与创新[J].甘肃教育,2017(04).[3]张少方.浅析翻转高中英语语法课堂[J].校园英语,2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