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惯性违章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预防和减少习惯性违章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职工习惯性违章行为的调查,研究分析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主要成因,从理论角度阐述习惯性违章的特点,提出防范习惯性违章现象的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习惯性违章;调查;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X9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019-03
一、引言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也是衣食住行中的“行”要素,它是国民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它关系着国家区域发展重点及区域协調发展战略的组织和建设。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具有运输能力大、能够担负大量客货运输的优势,在运输生产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并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铁路行车工作是完成铁路运输生产工作的重要一环,调车工作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车站能否有序接发列车,能否合理组织人员完成任务,能否按时完成生产计划指标,与调车工作息息相关。
二、习惯性违章
所谓的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长期反复发生的作业行为。违章行为不一定为违章行为者本人或他人造成必然后果,不一定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但违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违章不是事故的充分条件,而是事故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对违章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从人、机、环、法、设备等多个角度深入探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预防和减少习惯性违章的发生,从而达到企业安全管理的目的。
以甘泉铁路公司为例,金泉站现有职工52人,其中调车人员20人,2018年上半年,车站总计发现违章174件,其中现场作业违章135次,调车作业中的违章122次,这个比例高达70%。在进行行为观察与矫正时,我们发现其中大部分职工熟练掌握此项规章制度,并对自己的行为有充分认识,为习惯性违章的“知法犯法”,这也成为铁路现场工作的部分“缩影”。
室外作业自身就带有一定危险性,一旦埋下事故的隐患,就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在日常事故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生产建设中,有90%以上的事故,均是由于直接违章导致的,大部分直接违章并不是因为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的,主因是重复频发的习惯性违章。著名的海恩法则表明:每一次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此法表明:量变可能导致质变,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人的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
三、习惯性违章成因分析
探究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就会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人的主观因素,即内因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对铁路企业近100个事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事故中93%由于违章违纪而发生,其中86%又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为调查客观真实情况,我们依旧以金泉站为例,抽取近期金泉站发现的200个违章案例,对其作为调查样本,通过不安全行为观察及行为矫正记录的内容,对习惯性违章的进行分析。
1.主观因素
侥幸心理:此心理为违章违纪的最大诱因,超过70%的违章违纪行为中均存有此类因素。作业人员在生产作业中,认为不是每次违章行为都会导致事故,几次的投机取巧,形成一种固有的作业模式,加之没有被制止,也没有引起严重后果,之后作业中就处处心存侥幸,并因此导致安全意识淡薄,自身也对此类问题见怪不怪,如果作业中发现别人有此类违章违纪,也不会加以制止。
这体现了习惯性违章的“方便性、实用性”。违章作业方便顺手,更能省工省力,况且正规作业需要花很多时间付出更多的劳动,这也就成了职工愿意违章的原因。
逞能心理:这种心理在老员工身上都较为突出。老员工自恃工作时间长、技术高人一等,在作业中逞能蛮干,盲目认为自身具有超脱规章的能力,也从不听别人劝告,全凭经验操作,部分职工甚至在作业中存有“表演”心态,对新工学习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在此类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职工认为此类做法合乎情理,认同此类有悖安全管理制度的“艺高人胆大”,甚至有班组长这种基层管理人员带头违章作业。在此类问题上,安全管理及心理疏导均显得尤为重要。
盲从心理:这种心理主要出现在年轻员工身上。新人企的年轻员工在入企初时进行过三级安全培训,但具体现场作业是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学习。新工学习期间,对具体操作方法理解不透彻,大部分人只能根据师傅的操作盲从学习,并不了解具体作业的好坏之分。这就形成了另一个问题,师傅的习惯性违章也自然而然的传递到下届的“学生”身上。这体现了违章作业的“传染性”,这种传染性不仅通过师徒学习,职工之间还能相互学习,更变成了一种“经验技术”,在职工中代代相传。
有10%的违章行为者,均是入企不足一年新定岗的调车作业人员。通过了解,发现很多不良习惯是从师傅身上学到,往往他们的师傅也对业务技能学习不透彻,很多貌似经验丰富的师傅,业务培训流于形式,演变成了“师坏徒”。这还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人员更迭过快将导致基础知识薄弱,也部分决定了整体职工的业务素质。
以上违章行为者的心理作用,只是违章中心理行为的冰山一角,在不同的先发条件下,一两次的投机取巧,渐渐养成了违章习惯。因此,人的主观因素,是造成违章操作的主因,也是预防事故的最重要一环。
2.客观因素
违章行为不是以孤立一个人的因素存在的,它包含了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看似微小的外界因素,有可能在某一刻造成蝴蝶效应,从而演变成违章性操作,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就会发生事故。
(1)人与设备的关系
随着科技创新及时代发展,多种新型设备逐渐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备保安”,摒除了部分人为失误可能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但习惯性违章依然“无处不在”,时时威胁着铁路的运输安全环境。因此,探究人与设备的关系,成为铁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人与设备的作用关系中,人是占有主导与决定性作用,设备起到“联系、防护”的作用,人在与设备的相互作用中,会受到人机作用的反馈,做出一系列反应。作业人员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由于设备在某一刻不能达到“安全、高效、合理、方便”的目的,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引起人员的违章操作。例如金泉站接车作业后,因车辆标签问题某辆未在AEI上扫描显示,车号员为图省事,按经验作业,根据车号排序手输车号,未现场核对车号,导致现车与编组不符。
(2)人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环境与人身体条件不适应,也是引发违章违纪操作的原因之一。例如在盛夏炎热的天气下,作业人员图快图省事,在急功近利、自以为是的心理作用下,操作随意性大,易引发安全事故。
夜间和节假日期间是违章违纪高发时段,人在客观环境下,心理和生理交互作用,使得员工思想放松、体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对事故的警惕性下降。经过对金泉站的数据分析,夜班及节假日期间的违章违纪占比75%,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另外,在邻近下班时,由于疲劳致使注意力不集中,加之急于结束一班工作,于是省略工序、简化作业程序,忙中出错,最后留下安全隐患。
(3)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人的相互联系,主要体现在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关系。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行为对人的作用,认为管理在事故发生中存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最终结果的产生。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是根本性的事故隐患。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在单独操作中习惯性违章的几率很大,特别是公司、站区、班组三级管理模式下,当班组长不能兼顾盯控时,单独操作的员工容易“放飞自我”,在思想上存在大意和侥幸心理,形成“反正没人管,违章也没事”的思想,随之违章作业。
工班长在现代管理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旦放松安全管理,必然会导致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不能居安思危。一些工班长由于自身素质能力有限,带头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并且不自知。部分工班长甚至不熟悉安全规定,冒险让未定岗或者操作不合格的作业人员下现场工作,演变成无证上岗,这些都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四、习惯性违章的防范措施
防范习惯性违章的频发,根本上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带来的危险因素。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占事故主要原因的88%,而物的不安全因素占事故主要原因的10%。因此,铁路现代化安全管理应该紧抓不安全行为的致因,以“人”为重点管理对象,管理必须有的放矢,严管以人为主要要素的危险源,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的管理模式。
1.宣传机制
车站应不断强化安全宣传机制,根据不同的人员结构及类型,制定针对性的宣传机制,并将此机制融入到班组一线管理阵地中。一方面,车站应通过安全会议、安全培训、安全日等方式进行常规性安全教育,在车站醒目处悬挂安全标语、黑板报等旧式宣传模式进行日常宣传;另一方面,车站还应结合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影像、图片等多媒体工具,结合微信、视频、多媒体传媒实现新式宣传模式,全面强化安全宣传效果。
此外,车站还应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以安全知识竞赛、抢答、座谈等形式,使职工亲身参与其中,即可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并能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进行安全宣讲,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强化宣传机制,就是从人的思维角度着手,形成自我安全管理的思维模式,通过宣传教育逐步营造“以人为本,自我风险管理”的氛围,使广大职工设身处地的自我代入,逐步实现安全思想的自我升华,最终达到“自我安全管控、全员安全互控”的思维提升。
2.培训机制
3E原则指出,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原因、身体态度原因、管理原因、教育原因。职工教育要涉及多个方面,要针对职工的自身业务素质对症下药,使职工知道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处及来源、事故产生的原因与结果、危险源的后果和整改对策及各类应急处置方案。因此,车站职教培训应更为完善、全面、精细化。
车站基础培训应包括安全知识、员工岗位操作规程、各种技术规程、岗位职责等相关内容,通过车站、班组两个层级逐级落实。车站层级应深入了解各班组业务培训情况,掌握各工种业务能力分布,组织业务骨干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内容以实际作业为主,包含各类规章制度、业务基础知识、各项作业标准等,并下发各班组学习。班组层级应根据培训计划要求,通过多种方式组织进行职工培训,并进行阶段性检验,持续向车站层级反馈,形成闭环管理模式。此外,班组还应充分发挥班组成员主观能动性,实行班组“小课堂”模式,由各班组业务骨干担任讲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进行全员授课,融人事故案例、应急响应、非正常处置等内容,全面强化职工理论基础。
另外,车站还应根据季节性特点,组织各班组以演练计划为基础开展应急培训,由业务骨干担任评分员,充分利用演练室及现场设备,全面开展应急演练,并进行演练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学习整改,全面提升班组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明确车站各项规章制度、理顺管理程序、规范员工行为,不仅教会职工应该与不应该,也进一步明确了岗位安全生产标准,促使车站向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发展。
3.管理机制
管理学上有一个原则:“人是不可靠的,要从管理上施加控制”。此原则重点提出人员安全管控的重要性,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以安全检查为重点,也要有重点的去进行检查。习惯性违章重点突出“惯性”问题,由反复的不良习惯形成惯性使然,需要通过有力的“三违”管控进行整治。车站在日常安全管理方面应重点突出“三违”闭环管理,对“三违”问题应立查立改,即通过“五定”原则进行整改,還应对各项问题进行复查,对“三违”问题有所反馈,要对重点作业、重点时间段、重点人员进行专项整治,针对性制定进一步整改措施。
安全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小火慢慢熬”,这还需要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弹性管理办法。人的感情变化一定程度地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每一名职工在不同情境下有自己的心理变化,安全管理需要深入了解、沟通,掌握职工的心理动态,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车站管理人员应不断深入基层工作,与职工心贴心交流,不仅仅把它作为党政工作来搞。我们可以根据车站特点、个人特点循序渐进,在要求安全管理的同时,不断提升车站职工的凝聚力,使得职工能够找到归属感,形成车站“利益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4.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根本作用,是通过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在每月的安全生产中,车站可以评选优秀个人及优秀班组,阶段性选出标准化“达人”及业务能手等,并根据情况给予奖励,以榜样的力量带动集体,激励全体员工。班组还应充分发挥“青安岗”及“群安员”的先进带头作用,不仅自身在作业中严格执行作业标准,还能在日常作业中指正别人的违章行为,并能组织进行阶段性总结。评选车站的安全标兵,树立基层的安全工作代表,在满足个人荣誉感的同时,还能起到督促和协助班组长进行班组安全管理的目的,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内在潜力,还能通过满足职工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内在动力,达到“人人争当安全员、人人争作技术能手”的目的。
为什么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违章一定会发生事故吗?答案是不能,没有人可以把握事故的随机性。安全生产是企业和车站的头等大事,需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基本方针,围绕企业的安全氛围和管理环境,从人员、设备、制度、管理等多个方向、多个角度综合探讨研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模式,推行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从而尽量减少和避免习惯性违章。如何能安全、合理、高效的完成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习惯性违章;调查;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X9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019-03
一、引言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也是衣食住行中的“行”要素,它是国民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它关系着国家区域发展重点及区域协調发展战略的组织和建设。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具有运输能力大、能够担负大量客货运输的优势,在运输生产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并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铁路行车工作是完成铁路运输生产工作的重要一环,调车工作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车站能否有序接发列车,能否合理组织人员完成任务,能否按时完成生产计划指标,与调车工作息息相关。
二、习惯性违章
所谓的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长期反复发生的作业行为。违章行为不一定为违章行为者本人或他人造成必然后果,不一定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但违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违章不是事故的充分条件,而是事故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对违章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从人、机、环、法、设备等多个角度深入探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预防和减少习惯性违章的发生,从而达到企业安全管理的目的。
以甘泉铁路公司为例,金泉站现有职工52人,其中调车人员20人,2018年上半年,车站总计发现违章174件,其中现场作业违章135次,调车作业中的违章122次,这个比例高达70%。在进行行为观察与矫正时,我们发现其中大部分职工熟练掌握此项规章制度,并对自己的行为有充分认识,为习惯性违章的“知法犯法”,这也成为铁路现场工作的部分“缩影”。
室外作业自身就带有一定危险性,一旦埋下事故的隐患,就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在日常事故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生产建设中,有90%以上的事故,均是由于直接违章导致的,大部分直接违章并不是因为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的,主因是重复频发的习惯性违章。著名的海恩法则表明:每一次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此法表明:量变可能导致质变,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人的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
三、习惯性违章成因分析
探究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就会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人的主观因素,即内因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对铁路企业近100个事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事故中93%由于违章违纪而发生,其中86%又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为调查客观真实情况,我们依旧以金泉站为例,抽取近期金泉站发现的200个违章案例,对其作为调查样本,通过不安全行为观察及行为矫正记录的内容,对习惯性违章的进行分析。
1.主观因素
侥幸心理:此心理为违章违纪的最大诱因,超过70%的违章违纪行为中均存有此类因素。作业人员在生产作业中,认为不是每次违章行为都会导致事故,几次的投机取巧,形成一种固有的作业模式,加之没有被制止,也没有引起严重后果,之后作业中就处处心存侥幸,并因此导致安全意识淡薄,自身也对此类问题见怪不怪,如果作业中发现别人有此类违章违纪,也不会加以制止。
这体现了习惯性违章的“方便性、实用性”。违章作业方便顺手,更能省工省力,况且正规作业需要花很多时间付出更多的劳动,这也就成了职工愿意违章的原因。
逞能心理:这种心理在老员工身上都较为突出。老员工自恃工作时间长、技术高人一等,在作业中逞能蛮干,盲目认为自身具有超脱规章的能力,也从不听别人劝告,全凭经验操作,部分职工甚至在作业中存有“表演”心态,对新工学习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在此类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职工认为此类做法合乎情理,认同此类有悖安全管理制度的“艺高人胆大”,甚至有班组长这种基层管理人员带头违章作业。在此类问题上,安全管理及心理疏导均显得尤为重要。
盲从心理:这种心理主要出现在年轻员工身上。新人企的年轻员工在入企初时进行过三级安全培训,但具体现场作业是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学习。新工学习期间,对具体操作方法理解不透彻,大部分人只能根据师傅的操作盲从学习,并不了解具体作业的好坏之分。这就形成了另一个问题,师傅的习惯性违章也自然而然的传递到下届的“学生”身上。这体现了违章作业的“传染性”,这种传染性不仅通过师徒学习,职工之间还能相互学习,更变成了一种“经验技术”,在职工中代代相传。
有10%的违章行为者,均是入企不足一年新定岗的调车作业人员。通过了解,发现很多不良习惯是从师傅身上学到,往往他们的师傅也对业务技能学习不透彻,很多貌似经验丰富的师傅,业务培训流于形式,演变成了“师坏徒”。这还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人员更迭过快将导致基础知识薄弱,也部分决定了整体职工的业务素质。
以上违章行为者的心理作用,只是违章中心理行为的冰山一角,在不同的先发条件下,一两次的投机取巧,渐渐养成了违章习惯。因此,人的主观因素,是造成违章操作的主因,也是预防事故的最重要一环。
2.客观因素
违章行为不是以孤立一个人的因素存在的,它包含了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看似微小的外界因素,有可能在某一刻造成蝴蝶效应,从而演变成违章性操作,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就会发生事故。
(1)人与设备的关系
随着科技创新及时代发展,多种新型设备逐渐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备保安”,摒除了部分人为失误可能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但习惯性违章依然“无处不在”,时时威胁着铁路的运输安全环境。因此,探究人与设备的关系,成为铁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人与设备的作用关系中,人是占有主导与决定性作用,设备起到“联系、防护”的作用,人在与设备的相互作用中,会受到人机作用的反馈,做出一系列反应。作业人员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由于设备在某一刻不能达到“安全、高效、合理、方便”的目的,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引起人员的违章操作。例如金泉站接车作业后,因车辆标签问题某辆未在AEI上扫描显示,车号员为图省事,按经验作业,根据车号排序手输车号,未现场核对车号,导致现车与编组不符。
(2)人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环境与人身体条件不适应,也是引发违章违纪操作的原因之一。例如在盛夏炎热的天气下,作业人员图快图省事,在急功近利、自以为是的心理作用下,操作随意性大,易引发安全事故。
夜间和节假日期间是违章违纪高发时段,人在客观环境下,心理和生理交互作用,使得员工思想放松、体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对事故的警惕性下降。经过对金泉站的数据分析,夜班及节假日期间的违章违纪占比75%,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另外,在邻近下班时,由于疲劳致使注意力不集中,加之急于结束一班工作,于是省略工序、简化作业程序,忙中出错,最后留下安全隐患。
(3)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人的相互联系,主要体现在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关系。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行为对人的作用,认为管理在事故发生中存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最终结果的产生。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是根本性的事故隐患。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在单独操作中习惯性违章的几率很大,特别是公司、站区、班组三级管理模式下,当班组长不能兼顾盯控时,单独操作的员工容易“放飞自我”,在思想上存在大意和侥幸心理,形成“反正没人管,违章也没事”的思想,随之违章作业。
工班长在现代管理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旦放松安全管理,必然会导致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不能居安思危。一些工班长由于自身素质能力有限,带头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并且不自知。部分工班长甚至不熟悉安全规定,冒险让未定岗或者操作不合格的作业人员下现场工作,演变成无证上岗,这些都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四、习惯性违章的防范措施
防范习惯性违章的频发,根本上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带来的危险因素。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占事故主要原因的88%,而物的不安全因素占事故主要原因的10%。因此,铁路现代化安全管理应该紧抓不安全行为的致因,以“人”为重点管理对象,管理必须有的放矢,严管以人为主要要素的危险源,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的管理模式。
1.宣传机制
车站应不断强化安全宣传机制,根据不同的人员结构及类型,制定针对性的宣传机制,并将此机制融入到班组一线管理阵地中。一方面,车站应通过安全会议、安全培训、安全日等方式进行常规性安全教育,在车站醒目处悬挂安全标语、黑板报等旧式宣传模式进行日常宣传;另一方面,车站还应结合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影像、图片等多媒体工具,结合微信、视频、多媒体传媒实现新式宣传模式,全面强化安全宣传效果。
此外,车站还应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以安全知识竞赛、抢答、座谈等形式,使职工亲身参与其中,即可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并能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进行安全宣讲,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强化宣传机制,就是从人的思维角度着手,形成自我安全管理的思维模式,通过宣传教育逐步营造“以人为本,自我风险管理”的氛围,使广大职工设身处地的自我代入,逐步实现安全思想的自我升华,最终达到“自我安全管控、全员安全互控”的思维提升。
2.培训机制
3E原则指出,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原因、身体态度原因、管理原因、教育原因。职工教育要涉及多个方面,要针对职工的自身业务素质对症下药,使职工知道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处及来源、事故产生的原因与结果、危险源的后果和整改对策及各类应急处置方案。因此,车站职教培训应更为完善、全面、精细化。
车站基础培训应包括安全知识、员工岗位操作规程、各种技术规程、岗位职责等相关内容,通过车站、班组两个层级逐级落实。车站层级应深入了解各班组业务培训情况,掌握各工种业务能力分布,组织业务骨干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内容以实际作业为主,包含各类规章制度、业务基础知识、各项作业标准等,并下发各班组学习。班组层级应根据培训计划要求,通过多种方式组织进行职工培训,并进行阶段性检验,持续向车站层级反馈,形成闭环管理模式。此外,班组还应充分发挥班组成员主观能动性,实行班组“小课堂”模式,由各班组业务骨干担任讲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进行全员授课,融人事故案例、应急响应、非正常处置等内容,全面强化职工理论基础。
另外,车站还应根据季节性特点,组织各班组以演练计划为基础开展应急培训,由业务骨干担任评分员,充分利用演练室及现场设备,全面开展应急演练,并进行演练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学习整改,全面提升班组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明确车站各项规章制度、理顺管理程序、规范员工行为,不仅教会职工应该与不应该,也进一步明确了岗位安全生产标准,促使车站向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发展。
3.管理机制
管理学上有一个原则:“人是不可靠的,要从管理上施加控制”。此原则重点提出人员安全管控的重要性,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以安全检查为重点,也要有重点的去进行检查。习惯性违章重点突出“惯性”问题,由反复的不良习惯形成惯性使然,需要通过有力的“三违”管控进行整治。车站在日常安全管理方面应重点突出“三违”闭环管理,对“三违”问题应立查立改,即通过“五定”原则进行整改,還应对各项问题进行复查,对“三违”问题有所反馈,要对重点作业、重点时间段、重点人员进行专项整治,针对性制定进一步整改措施。
安全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小火慢慢熬”,这还需要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弹性管理办法。人的感情变化一定程度地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每一名职工在不同情境下有自己的心理变化,安全管理需要深入了解、沟通,掌握职工的心理动态,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车站管理人员应不断深入基层工作,与职工心贴心交流,不仅仅把它作为党政工作来搞。我们可以根据车站特点、个人特点循序渐进,在要求安全管理的同时,不断提升车站职工的凝聚力,使得职工能够找到归属感,形成车站“利益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4.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根本作用,是通过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在每月的安全生产中,车站可以评选优秀个人及优秀班组,阶段性选出标准化“达人”及业务能手等,并根据情况给予奖励,以榜样的力量带动集体,激励全体员工。班组还应充分发挥“青安岗”及“群安员”的先进带头作用,不仅自身在作业中严格执行作业标准,还能在日常作业中指正别人的违章行为,并能组织进行阶段性总结。评选车站的安全标兵,树立基层的安全工作代表,在满足个人荣誉感的同时,还能起到督促和协助班组长进行班组安全管理的目的,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内在潜力,还能通过满足职工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内在动力,达到“人人争当安全员、人人争作技术能手”的目的。
为什么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违章一定会发生事故吗?答案是不能,没有人可以把握事故的随机性。安全生产是企业和车站的头等大事,需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基本方针,围绕企业的安全氛围和管理环境,从人员、设备、制度、管理等多个方向、多个角度综合探讨研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模式,推行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从而尽量减少和避免习惯性违章。如何能安全、合理、高效的完成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