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里希特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ab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格哈德·里希特是如今西方乃至世界画坛最具影响力画家的其中之一,他曾大量运用图像和照片进行创作的观念性绘画,成为当时艺术界最具鲜明特色的绘画符号。于此同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在物质文化思想领域等各方面逐步解放和变化的国家来说,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大量涌现使照片绘画风格引起了一大批年轻的中国艺术家的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里希特;照片绘画;当代;中国艺术;学习借鉴
  一、里希特的绘画形式
  格哈德·里希特是上世界德国涌现出的一位在西方乃至国际艺术界都具有非常大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巨匠,里希特一直秉承“架上绘画”同时进行创新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以及独特符号的观念性绘画。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百花争鸣,涌现出了各种前卫的艺术思潮,而且当时欧洲几乎艺术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散发着着强烈反对传统架上绘画的气息。对于如此众多艺术形态,里希特当时并没随意选择其中一种,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感受及个人的艺術观点,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语言,也就是照片绘画风格。他在上世纪60年代当中所使用的照片绘画迅速地成为当时艺术圈最鲜明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与此同时对国际艺术界尤其是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物质思想文化极度匮乏急需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浇灌的中国艺术界及青年艺术工作者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里希特的照片式绘画给人印象极其深刻,他采用的照片式绘画是以照片为基本素材同时又不是完全复制照片。他不会去完全重现照片,同时但又不进采用拼贴方式,他采用灰色调来解构照片,同时并在创作时通常将两种相互矛盾的创作方法运用在同一幅作品当中,减弱照片原有的形式和细节是他经常采用的创作形式,在忽略原有形态的同时对照片采取模糊形体弱化边缘的处理手法;与之拒绝在作品中采用拼贴等形式的创作手法使他的作品同时又与当时流行的波普艺术区别开来。弱化照片细节以及画面色彩趋于统一化和对照片进行模糊化处理等技法,又完全使里希特的作品同照片超写实主义等有一定的区别—里希特就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表现语言形式的照片绘画主义风格。
  二、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上个世纪末,西方的各种前卫艺术如飓风般向当时以写实主义为主流的中国艺术界扑面而来,中国艺术界因此经历了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与此同时,当代中国绘画则开始经历学院化到非学院化的艺术形态转变,这种转变实际上也是传统到前卫的演变,但是这种转变的过快发展则导致了很多人尚不能完全接纳新的前卫艺中国的当代艺术也在以全新的速度和面貌融入国际化的进程之中。在这一背景之下,油画由于是由西方发展传播而来,作为一种传统的架上绘画,在中国仅仅发展了一百多年就已经有快要被替代的可能。随着西方先进思想的涌入和越来越多的现代艺术的感染,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到了一种岌岌可危的十字路口。一种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或具有强烈个人符号的图像画或媚俗画,这些艺术家与当代艺术氛围相联系,是当代艺术的风向标。另一边则是依旧镇守在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阵营的艺术家,继续传承传统绘画在当代艺术领域的主流位置。里希特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之所以如此重大,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既不抛弃传统绘画中的写实主义元素,同时也与个人符号强烈的波普等现代艺术有本质上的区别。
  三、对于当代画家的影响
  当今在国际上具有极高影响力和地位的中国艺术家中,张晓刚无疑是受里希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张晓刚的成长经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发展之路。但是他并没有采用当时的主流艺术写实主义创作手法,而是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及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同时,在他的作品之中更多的表达是一种个人感觉的意识,也正是这种强调自我内心的感受,是中国油画语言摆脱写实主义从而进入当代主义的关键点,也正是张晓刚可以在这20年来一直走在中国当代艺术前列的原因所在。
  恰恰是将当时处于西方潮流涌入中国的时代特征同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环境相结合,同时融入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在他的代表作品《大家庭》系列中,他就以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人物照片作为参考,借鉴里希特旧照片的表达形式,敏锐的捕捉和剖析到了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变化。传达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集体心理记忆,是对一定历史社会阶段的集体以及家庭的重新演绎,因而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中国当代艺术家中,谈到受里希特风格的影响还不得不提的就是何汶玦,何汶玦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年轻艺术家。何汶玦的《日常影像》等作品可以说是很好的借鉴了里希特的艺术风格及表现形式。换言之,正是有了何汶玦等一批艺术家所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才使得里希特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影响力日益变大。在这些作品的创作当中,艺术家极为重视对于创作素材以及创作内容也就是图像上的选择,这些图像的选择某种程度上正是里希特艺术风格和创作语言式的一种表现,画作中的图像都呈现出一种厚重感,一种被挖掘到图像深层的某种意味。在作品素材的选择上和画面的表达效果上,我们都可以看出艺术家的严谨与真诚,不单单是叙事性,作品中更多的透露出一种凝重感、历史感,真诚有深度,这才是何汶玦艺术创作当中最重要的元素。
  四、对于当代艺术的思考
  里希特是德国乃至世界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作品感受到他如何用最质朴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对事物感受,通过基本的表达对象来挖掘跟深层次的理解。通过他妇幼创新的独特的观念性绘画语言可以感受到他对传统绘画的理解与看法。我们可以通过对他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历程回顾与思考,可以感受到传统绘画与当代艺术亦即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这对于我们更好地、更深层次的理解里希特的作品和创作过程中的语言手法和表现形式,以及传统绘画理念和观念性表达方式的联系与不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德国艺术在传统中寻求创新,在表达方上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历程中是如何在不同的艺术形式及艺术作品之后得到不断丰富完善与进步。
  中国艺术早已不是在自我的世界里独自享乐,而是在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寻求一条既包容、学习、欣赏、借鉴外来文化和艺术同时又不丢弃我们原有的艺术思想和价值理念。时至今日,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已经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为这要求当代艺术在如今物质生活文化多元化多方位发展的今天寻求新的突破,新的语言表达形式。这才是当代艺术所引导的积极地有创新价值的意义,同时也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进步源源不绝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肖寒波.《格哈德·里希特的“照相”绘画》[J].新视觉艺术,2010,2:77-78.
  [2]粟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2.
  [3]高名潞.《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王志亮.《格哈德·里希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J].美术观察,2008(1).
其他文献
【摘要】:“人言”走向“可畏”的关键在于“人”,“人言”产生于人,传播于人,最后反作用于人,因而解决重心也在于人。“人言”的产生有两种心理动机:“精神胜利法”和弃“个”于“类”的心理需要。“人言”的“可畏”不仅在于对人言中心人物的伤害,更在于喧嚣背后对国家大事的沉默。解决之道或可从“启蒙”与“立人”的角度加以反思。  【关键词】:人言可畏;鲁迅;人  “人言可畏”可以算是实话。然而——也不尽然。“
期刊
【摘要】:一代代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和态度对“五四文学”进行过审视和评判。从语言学即深层的语言角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似乎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20世纪,西方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都有巨大影响。从这样一种新的语言观去重新审视五四文学以及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内在关系,很多问题会得到全新的阐释。本文试图在充分借鉴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哲学成果的基础上,以语
期刊
【摘要】:20世纪西方文论发生了两次大的转向并繁荣发展,它的引入给中国的文学理论带来了新的发展,也造成了一些困境:西学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背离、文本形式分析过于技术化,身体写作膨胀,伦理缺失问题日益严重。网络文学等新的文学形式对语言文字性文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挑战。笔者认为当下文学理论的重建应该关照到以下三个层面:以语言文字性文本为中心重構叙事伦理之维,以现实性为基础重构本土性文学理论,构建多元化和互动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图案出发,分析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说明她对现代设计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图案;运用设计;结合  一、中国传统图案的表现方式和法则  中国传统图案最早可以追溯到彩陶图案,始于原始社会,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随后的新石器石器的彩陶,
期刊
【摘要】:中国道家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极文化,它在对道家哲学进行解释的时候使用的是形象的方法。不仅如此,在太极文化中也含有社会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规律。笔者在文中就太极文化对中国舞蹈文化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主要是从阴阳学说和自然之道这两方面进行论证。  【关键词】:太极文化;舞蹈文化;影响  从整体上看所谓的文化就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思想和实践的沉积,从发明物质到创造器物,从思想意识的出现到变革制
期刊
【摘要】:余华八十年代的作品采用一种虚伪的形式,用颠覆日常生活经验的“看法”试图达到理想中的真实。九十年代以后余华回归民间,回归现实。他放弃了“看法”转而书写事实,因为“看法”终会陈旧过时,只有事实不会陈旧过时。但无论何种形式,都是余华试图无限接近内心真实的努力。  【关键词】:“看法”;“事实”;真实  余华在《虚伪的作品》一文中谈到:“现在我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白自己为何写作,我的所有努力都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悲剧的要素、讨论悲剧与实际人生的距离问题以及悲剧快感的成因,进而比较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理论,从而对悲剧及其相关问题作出阐释。  【关键词】:悲剧;审美;怜悯;恐惧;崇高  在进行正式的探讨之前,我们必须将其建立在一个相对科学的基础之上,即通过分析古代和近代的悲剧杰作得出结论,而非哲学家们在预设的先验中进行推演,我们必须遵循悲剧杰作反映出的种种规
期刊
【摘要】:裴铏的《传奇》是唐代著名的文言小说集之一,小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构思精巧,叙事委婉;文中又多用诗歌、骈句,文笔华丽典雅,代表了唐代传奇小说的主要特点和最高成就,堪称唐代小说经典之作。其内容多涉及神仙鬼怪之事,并以人神故事最为著名,笔者立足于文本,旨在探析《传奇》神仙题材中凡人成仙的叙事模式。  【关键词】:《传奇》;神仙;成仙模式  “在中国历史上,汉代以来的历代王朝都将儒教作为治
期刊
【摘要】:《追风筝的人》是由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创作的一本广受欢迎的小说。作为阿富汗人,胡塞尼笔下的阿富汗不仅有温馨闲适的一面,还有文化摩擦与冲突引起的紧张甚至危险的一面。本文将围绕书中着重介绍文化冲突的部分,向读者展现一个更加真实的阿富汗社会。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阿富汗;文化冲突;文化不平等  首先,在阿富汗社会中,最不可协调的冲突是阶级与阶级文化冲突,这也是作者胡塞尼竭力想
期刊
【摘要】: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艺术设计中也不例外。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使得艺术设计多了一项更加得力的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使艺术设计更加的快捷。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影响     众所周知,现代网络计算机技术与数字新技术不断渗透人们的工作生活使得人间正快步进入现代技术文明的新时期。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