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早已成为英语学习者最多的国家,这几年人数基本保持在6000万以上,超过了美国。而大学英语是本科阶段的必修课,学习英语的人数居高不下。这就引发了无数教学工作者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一、大学英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忽略学生个体需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大学英语被规定为必修课,较少考虑学科专业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这种强制性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下,无论何种专业、何种类型的学校的學生都必须学习大学英语这门课,既不考虑专业、学生、社会是否需要,也不考虑学生的基础和教育资源。这种做法既不符合高等教育法,也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生自主要求,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既然大学英语被规定为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那么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至少应该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否则就是英语教育资源的浪费。在目标定位上,大学英语课程强调“听说优先”,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也是勉为其难。因为英语对中国学习者来说是一门外语,显然,对于一个没有英语环境的英语学习者,英语的听、说能力对他的挑战往往大于读和写的能力。
2.大学英语的评估体系
尽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学校可以自行决定考试形式,但是“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尽管没有提及四、六级考试,但是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应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估作为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实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优秀率和级点分是教育部检查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因为大学英语课程是除政治课以外唯一所有大学都开设的必修课,也是唯一需要进行全国统考的课程。因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和级点分就成了唯一能够衡量大学本科质量的可比性指标。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的各种评估中,甚至申报“211”工程学校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也一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有的学校甚至把四级考试与学生的学位挂钩,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作为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大学外语教育的功利性和应试教育的盛行。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大学英语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实际上,大学英语作为一门普通的公共基础课,学与不学,多学与少学的决定权应该再具体的学校、具体的专业和个体的学生手中,而不必在指令性文件中加以规定。应该把这个权利回馈给教学的组织者——学校以及学习的主体——学生,由他们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作出选择。在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中,为决策主体服务的咨询主体和执法主体理当受到充分的重视。尽管他们在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中处于从属地位,但由于他们直接参与政策制定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收集信息、进行预测、设计方案、提出建议等,弥补了决策主体在知识和信息上的不足。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语种选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所学习的语言和所修的课时。也可以把英语定为选修课,对于英语能力较好的学生,学校提供两门以上的英语以外的语言给学生选择,语言学习的重点是语言技能培训。对于英语有困难、或者对英语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学校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也就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ESP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
2.大学英语课程本位的回归
目前,政府应该承担起为大学英语课程正本清源的责任,运用政策手段和媒体作用,给大学英语课程降温,让大学英语回到它本来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应该再的位置上,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喜好有选择的学习外语,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好专业课程上。要让大学英语回归本位,首先要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改良。把考试定位从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转移到测试大学生一般英语水平或综合应用能力,转移到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上,比如社会用人单位可根据口语、阅读能力强弱量才录用。这样考试时间就不需要有限定,学生既可以一进入大学就报考,也可毕业后根据需要报考。因为社会需要一个表明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证明,而学校和学生也需要四、六级考试来作为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手段。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它的成熟性、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把它打造成中国英语考试的民族品牌,完善四、六级考试,利用其品牌资源,发挥其优势和行之有效的网络管理,让四六级考试社会化,走向市场,成为人人都可以报考的英语水平考试。使之成为能与美国的托福和英国的雅思媲美的英语水平考试。操作模式也可参照托福和雅思,考试成绩直接寄给考生,不向第三者透露。如果采用这种模式,教师可以不受干扰,按照教学要求,抓好课题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使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大学英语走过了不同寻常的路程。大学英语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评估、教材建设等等都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改变了四、六级考试的形式,完善了英语教育的评价机制,提高了英语教学设备,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大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以前有了普遍的提高。但最重要的是,社会需要、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者三者价值取向的统一是英语教育价值实现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贾国栋.基于课堂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 2009(06)
[2] 王晓红.构建阶梯式发展平台 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J]. 中国大学教学. 2009(05)
[3] 潘晓军.网络自主学习情景中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实验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一、大学英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忽略学生个体需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大学英语被规定为必修课,较少考虑学科专业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这种强制性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下,无论何种专业、何种类型的学校的學生都必须学习大学英语这门课,既不考虑专业、学生、社会是否需要,也不考虑学生的基础和教育资源。这种做法既不符合高等教育法,也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生自主要求,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既然大学英语被规定为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那么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至少应该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否则就是英语教育资源的浪费。在目标定位上,大学英语课程强调“听说优先”,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也是勉为其难。因为英语对中国学习者来说是一门外语,显然,对于一个没有英语环境的英语学习者,英语的听、说能力对他的挑战往往大于读和写的能力。
2.大学英语的评估体系
尽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学校可以自行决定考试形式,但是“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尽管没有提及四、六级考试,但是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应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估作为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实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优秀率和级点分是教育部检查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因为大学英语课程是除政治课以外唯一所有大学都开设的必修课,也是唯一需要进行全国统考的课程。因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和级点分就成了唯一能够衡量大学本科质量的可比性指标。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的各种评估中,甚至申报“211”工程学校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也一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有的学校甚至把四级考试与学生的学位挂钩,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作为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大学外语教育的功利性和应试教育的盛行。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大学英语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实际上,大学英语作为一门普通的公共基础课,学与不学,多学与少学的决定权应该再具体的学校、具体的专业和个体的学生手中,而不必在指令性文件中加以规定。应该把这个权利回馈给教学的组织者——学校以及学习的主体——学生,由他们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作出选择。在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中,为决策主体服务的咨询主体和执法主体理当受到充分的重视。尽管他们在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中处于从属地位,但由于他们直接参与政策制定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收集信息、进行预测、设计方案、提出建议等,弥补了决策主体在知识和信息上的不足。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语种选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所学习的语言和所修的课时。也可以把英语定为选修课,对于英语能力较好的学生,学校提供两门以上的英语以外的语言给学生选择,语言学习的重点是语言技能培训。对于英语有困难、或者对英语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学校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也就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ESP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
2.大学英语课程本位的回归
目前,政府应该承担起为大学英语课程正本清源的责任,运用政策手段和媒体作用,给大学英语课程降温,让大学英语回到它本来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应该再的位置上,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喜好有选择的学习外语,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好专业课程上。要让大学英语回归本位,首先要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改良。把考试定位从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转移到测试大学生一般英语水平或综合应用能力,转移到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上,比如社会用人单位可根据口语、阅读能力强弱量才录用。这样考试时间就不需要有限定,学生既可以一进入大学就报考,也可毕业后根据需要报考。因为社会需要一个表明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证明,而学校和学生也需要四、六级考试来作为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手段。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它的成熟性、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把它打造成中国英语考试的民族品牌,完善四、六级考试,利用其品牌资源,发挥其优势和行之有效的网络管理,让四六级考试社会化,走向市场,成为人人都可以报考的英语水平考试。使之成为能与美国的托福和英国的雅思媲美的英语水平考试。操作模式也可参照托福和雅思,考试成绩直接寄给考生,不向第三者透露。如果采用这种模式,教师可以不受干扰,按照教学要求,抓好课题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使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大学英语走过了不同寻常的路程。大学英语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评估、教材建设等等都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改变了四、六级考试的形式,完善了英语教育的评价机制,提高了英语教学设备,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大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以前有了普遍的提高。但最重要的是,社会需要、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者三者价值取向的统一是英语教育价值实现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贾国栋.基于课堂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 2009(06)
[2] 王晓红.构建阶梯式发展平台 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J]. 中国大学教学. 2009(05)
[3] 潘晓军.网络自主学习情景中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实验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