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陶冶情感;启迪思维,激发兴趣;比较学习,深化理解;拓展迁移,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增强素养。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要求:“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显而易见,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能做些什么呢?
一、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特点,其直观性和形象性使教学充满情趣。因此,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渲染气氛,触动心灵,增强效果。在教学《散步》一课时,我在导入环节首先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并设计了一段导语:“大家能说出这首歌的名字吗?知道这是歌唱谁的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散步》,感受作者对他母亲的爱。”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旋律,深深感染了学生,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迅速进入了新课。
二、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乐于思维、勤于探究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漫画、图表、视频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三峡》一课教学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一段三峡风光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欣赏,并配以适当解说。然后过渡:“同学们,眼前的三峡美丽吗?想去吗?今天,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先生笔下的《三峡》。”由于三峡美景的呈现,学生注意力瞬间被吸引,兴趣被瞬间激发,渴望了解、渴望探求的思维也被瞬间开启。
三、比较教学,深化理解
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论是哪个教学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比较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网络对于相近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任何数量的用于比较的文章,这是其他教学手段很难实现的。如教学毛泽东作品《卜算子.咏梅》时,我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课件中展示出来,更有利于进行直观比较。在教学朱自清《春》的最后环节,我将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绿》用多媒体全文展示出来,进行比较欣赏。可见,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比较法作用的发挥,更深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拓展迁移,提升能力
进行拓展训练,实现知识能力迁移,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传统的教育手段不仅方式单一,且效果低下。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完全改变了这一切。如在《三峡》一课教学的最后环节,我运用多媒体展现了三峡工程实施后的新三峡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今三峡与古三峡相比有哪些变化?初步讨论后,再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搜集三峡工程的相关资料,并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研究思考:三峡工程对于现实生活及今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习《三峡》后的知识得到更加丰富了,对《三峡》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拓展了。
五、开阔视野,增强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使语文教学资源无限扩大。语文资源从本质上来说是无限的,但由于传统教育技术的限制,很多资源并未得到真正挖掘,学生素养的提高受到明显制约。而现代教育技术,使大量资源抬头可见,伸手可得,这将大大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素养。在教学《“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课时,我将学生带进网络教室,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情况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情况。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不仅从大视角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还感受了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学生素养由此得到大力提升。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县流潭中心学校。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要求:“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显而易见,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能做些什么呢?
一、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特点,其直观性和形象性使教学充满情趣。因此,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渲染气氛,触动心灵,增强效果。在教学《散步》一课时,我在导入环节首先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并设计了一段导语:“大家能说出这首歌的名字吗?知道这是歌唱谁的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散步》,感受作者对他母亲的爱。”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旋律,深深感染了学生,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迅速进入了新课。
二、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乐于思维、勤于探究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漫画、图表、视频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三峡》一课教学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一段三峡风光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欣赏,并配以适当解说。然后过渡:“同学们,眼前的三峡美丽吗?想去吗?今天,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先生笔下的《三峡》。”由于三峡美景的呈现,学生注意力瞬间被吸引,兴趣被瞬间激发,渴望了解、渴望探求的思维也被瞬间开启。
三、比较教学,深化理解
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论是哪个教学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比较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网络对于相近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任何数量的用于比较的文章,这是其他教学手段很难实现的。如教学毛泽东作品《卜算子.咏梅》时,我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课件中展示出来,更有利于进行直观比较。在教学朱自清《春》的最后环节,我将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绿》用多媒体全文展示出来,进行比较欣赏。可见,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比较法作用的发挥,更深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拓展迁移,提升能力
进行拓展训练,实现知识能力迁移,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传统的教育手段不仅方式单一,且效果低下。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完全改变了这一切。如在《三峡》一课教学的最后环节,我运用多媒体展现了三峡工程实施后的新三峡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今三峡与古三峡相比有哪些变化?初步讨论后,再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搜集三峡工程的相关资料,并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研究思考:三峡工程对于现实生活及今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习《三峡》后的知识得到更加丰富了,对《三峡》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拓展了。
五、开阔视野,增强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使语文教学资源无限扩大。语文资源从本质上来说是无限的,但由于传统教育技术的限制,很多资源并未得到真正挖掘,学生素养的提高受到明显制约。而现代教育技术,使大量资源抬头可见,伸手可得,这将大大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素养。在教学《“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课时,我将学生带进网络教室,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情况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情况。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不仅从大视角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还感受了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学生素养由此得到大力提升。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县流潭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