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启蒙教育在每个人一生中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 教育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从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过渡。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指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音乐课的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欲培养出高情商、高智商的优秀学生, 音乐的熏陶作用十分重要。因此, 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带着学生走进音乐, 陶冶他们的情操, 让他们有着对音乐课的憧憬。在音乐课程上, 应引领学生用心欣赏音乐, 带着自己的身体, 把听到的音乐用灵活的肢体动作表达出来。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从而避免了孤僻不合群性格的养成; 音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随时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从小开始培养这种原始能力, 学生的思想意识里就能有阳光美好的一面, 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审美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方面的讲解, 而应该寻求一种既培养了学生理论知识又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教学方法, 那就是带着学生走进音乐。
一、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带领学生真心感受音乐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探究力。正如著名大师托尔斯泰所说: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教学,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这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例如: 在欣赏音乐《中国少先队队歌》时,可以将班里学生分成红绿两组, 一组20 人, 进行音乐听辨比赛, 听辨的内容是《中国少先队队歌》主题和歌词, 每个小组有4 次回答的机会, 经小组人员集体商量后最终派一个人说出答案, 每个题目回答正确都是二十五分, 四个题回答正确是一百分, 最后两个队得高分的是冠军, 相应的得低分的一方是亚军。这种比赛竞争的方式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学生小组之间生怕自己的队输, 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竖着耳朵听节奏和歌词。老师一个问题提出来, 小组成员之间争先恐后地回答, 场面激烈。通过这次比赛,学生明白听一首音乐最重要的是把握音乐的节奏与主题,快节奏给人以轻快轻松的感觉, 慢节奏有着悠闲忧伤的基调, 不同的主题体现着不同的音乐情绪, 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用心体验音乐
正确的音乐教学以审美体验和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欲实现这一途径,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为人对音乐的情感和感觉是主观世界决定的, 而不是由他人的意志和情感决定的, 别人对音乐的好感不能取代自身对音乐的体会, 因此,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 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创造平时参与音乐的机会, 让学生自身全身心地投入进来。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参与到音乐的世界中来, 才能扩展思维, 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在《中国少先队队歌》这首歌的欣赏中, 教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第一遍完整聆听歌曲的时候,教师带领着学生用节拍动作感受音乐的氛围, 每个学生跟着教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习, 用自己的身体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妙感觉。在细听第二个阶段的时候, 教师带领学生用优美的舞步表现音乐, 听到三拍就翩翩起舞, 摇动身体。第三遍复听整个曲子的时候, 教师领导学生边听着音乐边随着节拍击打乐器, 这个时候对学生的要求很明显地提高了, 不仅要学生认真地听音乐, 同时还要将听到的音乐用乐器击打出来, 强弱快慢的节奏自己跟着节奏来把握,这样完全将学生带入了音乐的国度。学生欣赏音乐, 不能光带着耳朵, 更重要的是要带着自己的灵魂, 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正确的表达出来, 形成人与音乐的高度统一。
三、学生与学生之间团体协作共同学习、表现音乐
音乐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 但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果的, 它体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 有助于激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来,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和社交的能力。由此可见, 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团体合作的学习模式, 这对学生的集体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欣赏《中国少先队队歌》第二段的时候, 教师要求两个学生一组, 同时表现舞步, 这个过程就要求两个学生之间彼此有一种合作的默契, 如此才能达到舞步的高度统一。又如教师在要求学生听到完整的音乐后将节奏用乐器击打出来, 这就需要班级全体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密切配合, 才能敲打出节奏和谐整齐的乐曲来。所以, 应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力, 这样方能更好地表现音乐。
四、结语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每项音乐活动中,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集体参加, 团体协作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只有学生把对音乐的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后, 才能真正地走进音乐。
【参考文献】
[1] 金顺爱.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 2009(12) .
[2] 刘敏文.探寻音乐美的真谛[J].辽宁师范大学, 2009(5) .
[3] 程英.“审美与快乐” 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 2003(8).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从而避免了孤僻不合群性格的养成; 音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随时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从小开始培养这种原始能力, 学生的思想意识里就能有阳光美好的一面, 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审美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方面的讲解, 而应该寻求一种既培养了学生理论知识又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教学方法, 那就是带着学生走进音乐。
一、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带领学生真心感受音乐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探究力。正如著名大师托尔斯泰所说: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教学,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这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例如: 在欣赏音乐《中国少先队队歌》时,可以将班里学生分成红绿两组, 一组20 人, 进行音乐听辨比赛, 听辨的内容是《中国少先队队歌》主题和歌词, 每个小组有4 次回答的机会, 经小组人员集体商量后最终派一个人说出答案, 每个题目回答正确都是二十五分, 四个题回答正确是一百分, 最后两个队得高分的是冠军, 相应的得低分的一方是亚军。这种比赛竞争的方式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学生小组之间生怕自己的队输, 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竖着耳朵听节奏和歌词。老师一个问题提出来, 小组成员之间争先恐后地回答, 场面激烈。通过这次比赛,学生明白听一首音乐最重要的是把握音乐的节奏与主题,快节奏给人以轻快轻松的感觉, 慢节奏有着悠闲忧伤的基调, 不同的主题体现着不同的音乐情绪, 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用心体验音乐
正确的音乐教学以审美体验和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欲实现这一途径,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为人对音乐的情感和感觉是主观世界决定的, 而不是由他人的意志和情感决定的, 别人对音乐的好感不能取代自身对音乐的体会, 因此,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 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创造平时参与音乐的机会, 让学生自身全身心地投入进来。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参与到音乐的世界中来, 才能扩展思维, 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在《中国少先队队歌》这首歌的欣赏中, 教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第一遍完整聆听歌曲的时候,教师带领着学生用节拍动作感受音乐的氛围, 每个学生跟着教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习, 用自己的身体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妙感觉。在细听第二个阶段的时候, 教师带领学生用优美的舞步表现音乐, 听到三拍就翩翩起舞, 摇动身体。第三遍复听整个曲子的时候, 教师领导学生边听着音乐边随着节拍击打乐器, 这个时候对学生的要求很明显地提高了, 不仅要学生认真地听音乐, 同时还要将听到的音乐用乐器击打出来, 强弱快慢的节奏自己跟着节奏来把握,这样完全将学生带入了音乐的国度。学生欣赏音乐, 不能光带着耳朵, 更重要的是要带着自己的灵魂, 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正确的表达出来, 形成人与音乐的高度统一。
三、学生与学生之间团体协作共同学习、表现音乐
音乐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 但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果的, 它体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 有助于激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来,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和社交的能力。由此可见, 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团体合作的学习模式, 这对学生的集体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欣赏《中国少先队队歌》第二段的时候, 教师要求两个学生一组, 同时表现舞步, 这个过程就要求两个学生之间彼此有一种合作的默契, 如此才能达到舞步的高度统一。又如教师在要求学生听到完整的音乐后将节奏用乐器击打出来, 这就需要班级全体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密切配合, 才能敲打出节奏和谐整齐的乐曲来。所以, 应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力, 这样方能更好地表现音乐。
四、结语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每项音乐活动中,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集体参加, 团体协作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只有学生把对音乐的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后, 才能真正地走进音乐。
【参考文献】
[1] 金顺爱.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 2009(12) .
[2] 刘敏文.探寻音乐美的真谛[J].辽宁师范大学, 2009(5) .
[3] 程英.“审美与快乐” 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 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