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教育中强化创新教育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lb0628w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中,创新成为衡量孩子能力的重要指标。创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基础教育义不容辞的挑起这个重担。本文就如何转变教育理念以及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强化创新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小学教育起关键性作用。良好的小学教育,将为日后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贯穿并强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审视当前的教育模式,我们不能不说,以“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为标志的传统教育思想,仍然统治着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教师在课堂中仍然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掌握知识仍然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渠道。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向传统的“三中心”告别,树立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是实施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256页)创设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无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小学生思维尚未定型,好奇心强,敢于探索。对其教育的重点,应由单纯的放在分数上转移到放在创新应变能力上,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当今时代,“人生有涯”与“学业无涯”的矛盾日益尖锐,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所有知识。但在实际运用中,则是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宽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充分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善于学习且终生学习的习惯,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为此,中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作为重要内容,把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充分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兴趣与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技能
   小学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创造性活动,如重新发现概念和定理,归纳有关规律,自己制作模型和学具,自己规划、组织和设计探究性小課题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维持学习活动的适当难度,不断向学生提出讨论中有争议的部分,以便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讲《一分钟能干些什么》一课,为了使学生初步感受1分钟的长短和1分钟的价值;认识秒,知道分秒的进率;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认识到珍惜时间的必要性。教师通过播放电视录像,让学生观看高年级男女生包饺子竞赛的场面,让学生以跳绳,写字,画画,读课文的方式来感受1分钟能干些什么;通过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电视录像,来估算升国旗的时间,通过教具及多媒体课件演示,来了解秒与分之间的关系,教师根据每节课具体知识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具,学具相结合,使枯燥的,没有趣味的,抽象的知识变成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鲜活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的认识从学习生动丰富的情景开始,使外部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感官经过抽象从而转化为正确的概念,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例如:在《等高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将山脉等高的点连成线,逐渐演变成平面的等高线地图;学生以小组的方式用各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成假山,同一种颜色的橡皮泥在一个高度上,制作完成后,各组派代表通过实物投影将作品演示给全体同学观看;然后再根据制作的假山,绘出等高线,同学们根据绘画出的等高线与假山对比,得出等高线的疏密,弯曲的方向;表示假山的山坡是缓是陡,是山背还是山谷,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掌握有关等高线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有其最佳形成期。若学生错过具体学习知识的时机,以后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弥补,但若失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宝贵机会,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学校教育应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知能力,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不拘泥于传统,从而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化教育,2005(8)
  2 中国电化教育,2005(10)
  3 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 社
其他文献
强调句型是高中英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点,是高考重要考点之一。我们先来看几个高考试题:  ①It is not who is right but what is right is of importance.(2007高考 重庆27)  A. whichB. itC. thatD. this   ②Itwe had stayed together for a couple of weeks  I fo
期刊
我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曾发现过不少差生,这些差生是教学过程中呈现的偏态学生,亦称“困难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差生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但长期成绩不佳,会使学生产生一些不利学习的心理特征,甚至畸形变化,从而可能厌弃学习,不思进取,荒芜学业,恶性循环。  教育上出现的暂时差生,实际上是一种失误,会给教育带来很大的浪费,我们的教育者的责任在于减少这种失误和浪费,因此,这就必须认真研究差生的成因,分
期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些名言道出了读书对人们的重要性有多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肩负的责任就更大了。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期刊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曾十分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但仅停留在“听话、说话”的层次上,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了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工具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可以说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
期刊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青年教师决定着未来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命运,赢得青年教师就是赢得教育的未来。近年来,学校建设和发展步入快车道,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创造了诸多辉煌,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教书育人,勇挑重担的青年才俊,并使其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鲜活力量和主力军。新时期,新形势,又面临新要求,新任务。为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秀群体,
期刊
【摘 要】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关键词】 幼儿 挫折 教育    片段一:今天俊杰的数学操作没有完成,放学时他爷爷来接,俊杰见到爷爷马上哭了,爷爷问
期刊
【摘 要】 因式分解是中学数学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步,学好这一节,才能更好的理解有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的问题。如何将因式分解的应用更好地推广是极其重要的,在本文章中,着重介绍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关键词】 因式分解 教法    学习目标:学生要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和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同学们既快速又准确的得出结果。  教学方法:通过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公式,反向演绎因式分
期刊
于永正老师曾强调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可是,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时时看到这样的教学现状:若要求背诵时朗朗有声,不要求背诵时则声若蚊蝇;课堂上齐读尚能有声,但停顿、拖腔、唱读现象严重;个别朗读时不是结结巴巴,就是缺乏感情,索然无味;自由朗读时,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心不在焉,乱翻书本,甚至发呆。于是很多专业人士都指出,应让语文课堂上重新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朗读为何
期刊
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感召力的字眼,而创新教育也成为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務。那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1 加强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
期刊
【摘 要】 学生会思考,是有效阅读的关键,是检验一个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本人把语文教学基点始终定位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上:驱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质疑;开动学生脑筋,学会立体分析;进行异构阅读,生成独特感悟。  【关键词】 思考 质疑 分析 异构 感悟    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懂得:学生会思考,是有效阅读的关键,是检验一个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于是,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