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中,创新成为衡量孩子能力的重要指标。创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基础教育义不容辞的挑起这个重担。本文就如何转变教育理念以及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强化创新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小学教育起关键性作用。良好的小学教育,将为日后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贯穿并强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审视当前的教育模式,我们不能不说,以“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为标志的传统教育思想,仍然统治着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教师在课堂中仍然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掌握知识仍然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渠道。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向传统的“三中心”告别,树立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是实施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256页)创设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无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小学生思维尚未定型,好奇心强,敢于探索。对其教育的重点,应由单纯的放在分数上转移到放在创新应变能力上,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当今时代,“人生有涯”与“学业无涯”的矛盾日益尖锐,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所有知识。但在实际运用中,则是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宽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充分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善于学习且终生学习的习惯,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为此,中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作为重要内容,把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充分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兴趣与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技能
小学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创造性活动,如重新发现概念和定理,归纳有关规律,自己制作模型和学具,自己规划、组织和设计探究性小課题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维持学习活动的适当难度,不断向学生提出讨论中有争议的部分,以便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讲《一分钟能干些什么》一课,为了使学生初步感受1分钟的长短和1分钟的价值;认识秒,知道分秒的进率;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认识到珍惜时间的必要性。教师通过播放电视录像,让学生观看高年级男女生包饺子竞赛的场面,让学生以跳绳,写字,画画,读课文的方式来感受1分钟能干些什么;通过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电视录像,来估算升国旗的时间,通过教具及多媒体课件演示,来了解秒与分之间的关系,教师根据每节课具体知识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具,学具相结合,使枯燥的,没有趣味的,抽象的知识变成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鲜活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的认识从学习生动丰富的情景开始,使外部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感官经过抽象从而转化为正确的概念,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例如:在《等高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将山脉等高的点连成线,逐渐演变成平面的等高线地图;学生以小组的方式用各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成假山,同一种颜色的橡皮泥在一个高度上,制作完成后,各组派代表通过实物投影将作品演示给全体同学观看;然后再根据制作的假山,绘出等高线,同学们根据绘画出的等高线与假山对比,得出等高线的疏密,弯曲的方向;表示假山的山坡是缓是陡,是山背还是山谷,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掌握有关等高线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有其最佳形成期。若学生错过具体学习知识的时机,以后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弥补,但若失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宝贵机会,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学校教育应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知能力,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不拘泥于传统,从而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化教育,2005(8)
2 中国电化教育,2005(10)
3 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 社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小学教育起关键性作用。良好的小学教育,将为日后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贯穿并强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审视当前的教育模式,我们不能不说,以“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为标志的传统教育思想,仍然统治着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教师在课堂中仍然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掌握知识仍然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渠道。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向传统的“三中心”告别,树立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是实施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256页)创设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无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小学生思维尚未定型,好奇心强,敢于探索。对其教育的重点,应由单纯的放在分数上转移到放在创新应变能力上,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当今时代,“人生有涯”与“学业无涯”的矛盾日益尖锐,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所有知识。但在实际运用中,则是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宽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充分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善于学习且终生学习的习惯,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为此,中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作为重要内容,把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充分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兴趣与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技能
小学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创造性活动,如重新发现概念和定理,归纳有关规律,自己制作模型和学具,自己规划、组织和设计探究性小課题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维持学习活动的适当难度,不断向学生提出讨论中有争议的部分,以便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讲《一分钟能干些什么》一课,为了使学生初步感受1分钟的长短和1分钟的价值;认识秒,知道分秒的进率;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认识到珍惜时间的必要性。教师通过播放电视录像,让学生观看高年级男女生包饺子竞赛的场面,让学生以跳绳,写字,画画,读课文的方式来感受1分钟能干些什么;通过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电视录像,来估算升国旗的时间,通过教具及多媒体课件演示,来了解秒与分之间的关系,教师根据每节课具体知识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具,学具相结合,使枯燥的,没有趣味的,抽象的知识变成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鲜活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的认识从学习生动丰富的情景开始,使外部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感官经过抽象从而转化为正确的概念,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例如:在《等高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将山脉等高的点连成线,逐渐演变成平面的等高线地图;学生以小组的方式用各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成假山,同一种颜色的橡皮泥在一个高度上,制作完成后,各组派代表通过实物投影将作品演示给全体同学观看;然后再根据制作的假山,绘出等高线,同学们根据绘画出的等高线与假山对比,得出等高线的疏密,弯曲的方向;表示假山的山坡是缓是陡,是山背还是山谷,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掌握有关等高线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有其最佳形成期。若学生错过具体学习知识的时机,以后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弥补,但若失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宝贵机会,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学校教育应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知能力,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不拘泥于传统,从而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化教育,2005(8)
2 中国电化教育,2005(10)
3 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