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探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82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文化又称中国传统文化,通常略称为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从古到今绵延几千年,有着丰富的底蕴和内涵,是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柱,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文化瑰宝。传统文化在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多元文化的对话交流和碰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马克思曾经用“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异和色彩差异”来表达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在当今全球化价值趋同的大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而传统文化堪称得上是保持各个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尊严归宿感的一道重要壁垒。同时,传统文化对创造新的世界文明也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作用。在社会历史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给予了现代文明有力的支撑。
  一、传统文化创造了人类文明的一种重要形态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而且能够折射出人类文明的高度。
  (一)中华传统文明形态的诞生
  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文明既可以指有人栖身,产生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例如黄河文明和两河文明等。同时又可以指有着相似文化的人群,例如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等。文化变迁对于文明的产生有重大的作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对原始文化实现了一定的超越和突破。而这些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就决定了我们今天西方、东方等不同的文化形态。
  宗教是文明形态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各种文化现象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以后,人们愈加崇尚科学、探索真理,宗教已经不能完全垄断社会尤其是人们的思想。宗教的社会地位开始向边缘靠拢,但它仍处在社会当中,就仍有其存在的意义。尽管人类文明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和阶段,但在社会中依然存在众多矛盾,这时宗教就起到了一定缓和矛盾以维持社会平衡的作用。同样对人类文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的是哲学。哲学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精神生活的特殊形式。哲学不是古希腊人的专利,而是一种思想范式,任何一个古老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思想范式。比如中国哲学经典,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等,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等门派,即诸子百家,都是后人学习的经典。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是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其他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也有的融入了其它文明。而我们古老的、起源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然饱经沧桑,历经几千年的沧海巨变,却不曾中断,一直延续至今,始终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到文明时代。其中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文字作为文化的一种基本载体,能够记载文化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几千年来,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继承与发扬中华文明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起源历史就是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说中華文明五千年,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最早是在殷商后期,即公元前14世纪左右,甲骨文产生。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汉字的演变过程印证了中华文化的世代相传和源远流长,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中华文化灿烂辉煌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文化不仅包含着汉民族的文化,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融合吸收了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文化融合过程中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宽广气度,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极强的凝聚力、包容性和生命力,从而异彩纷呈,包罗万象。
  中国的诗歌文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诗歌是一种能够高度集中的概括和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诗歌的创作在蕴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丰富想象的同时,还能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诗歌遗留下来的作品也是最丰富的。唐诗的题材十分广泛,有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多娇,有点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还有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与人生悲欢离合之情等。灿烂辉煌的诗歌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宝藏,其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涉猎之广泛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二、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融合与社会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开放性,这一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中不断得到发展。
  (一)文化融合与民族融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泱泱中华,灿若星河。历史上中国创造了举世无双、绵延至今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并且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伴随着不同民族的往来融合,在这一漫长的进程中,各民族文化也进行了融合,使得中华文化愈加博大精深。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文化大融合大约发生在周秦时期,即从周朝建立的公元前11世纪左右至秦王朝灭亡的公元前207年这段时期。这次融合,让作为汉族先民的中原华夏在生活地域的版图上得到了拓展,农耕经济不断提高发展,同一地域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也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推广。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民族文化大融合大约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进入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建立地方政权的少数民族上层,还是迁居中原地区开始生活的其他少数民族,他们成功的将自身充满活力的优秀的民族文化,注入到中原浩瀚的稳定的汉文化之中。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民族文化大融合发生在唐王朝政权崩溃至元朝建立这一段时期。在这近400年的时间里汉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各种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往来产生的文化融合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多种文化空前交往和杂处,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通过学习和接受汉人汉文化,逐步与汉人汉文化融合为一体。
  (二)文明形态的相互交流发展
  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相互进行交流和传播是使世界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继续推动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内在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加强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成为进行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就十分频繁,以唐朝为例。唐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发展时期,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大量人员的相互来往,繁忙的经济文化交流,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以及朝廷双边开明的政策,种种因素综合起来将中西文化交流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对境内少数族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成为前代汉族帝王所未有过的“天可汗”,而且还对境外各国采取开明开放的政策,这些举措都对中外文化交流十分有利。印刷术的发明、使用和不断改进完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又一巨大贡献。印刷术发明以后,开始逐渐从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向世界各国进行传播。正是这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异质文化之间进行的交流、碰撞和冲击,使得世界各国的地域文化和文明形态不断重组更新,为原先的文明形态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的传播
  进入到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开始加速发展,经济与文化关系日益密切,因此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愈加强烈。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大大提高,通信和交通工具不断更新,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突破了原先的空间和地域上的种种限制,文化载体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文化可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使信息往来更加频繁和便捷,在各种传媒公司的影响和推动下,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文化观念进行对话、交流甚至冲突和碰撞,从而打破了原先的思维模式,产生了新的文化模式,更新了人们的文化观念。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不仅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而且传播的强度更大、途径更多。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曾在东西文明交流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在人类的发展又站在一个新的至关重要的战略发展关口之际,中国提出的的进行“一带一路”建设,更是体现了对人类未来共同命运的深切思考,以独特的东方智慧给世界发展开出一剂“中国药方”。“一带一路”是从中华文明的土壤中破土而出的,它是中华文化的延伸,本身就蕴含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优秀基因,比如兼济天下,比如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但是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怀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21世纪面向全世界,共筑世界梦。
  三、让传统文化在二十一世纪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境遇
  21世纪呼唤传统文化的再临,同时当代中华文明需要用传统文化来标识自己的特征。
  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沟通空前活跃,外来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历经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改革开放来说,既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束缚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节奏,又是一笔丰富而又珍贵的遗产,为改革开放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支撑。毛泽东曾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传统文化产业化速度加快,在推陈出新等方面也迅速发展。因为改革并非抛弃一切传统事物,否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违背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们必须汲取传统文化土壤中的养分来滋养新的价值观念,培养创新文化产业;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人在思想观念、传统民族节日等方面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的错误倾向,比如有的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万圣节、圣诞节等,而对传统民族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漠不关心,影院里选择好莱坞大片作为自己的观影选择,等等。所有这些现象都折射出一种扭曲的文化价值观,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而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怀有一种虚无感和自卑感。改革开放引进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抛弃民族自尊自信去一昧的追捧外来文化,这一点使我们处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必须坚定的立场和原则。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世界的目光越来越聚焦在中国故事和中国方案上,在全球治理时愈加重视运用和借鉴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国内的“国学热”“儒学热”热度也日益上涨。尤其是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保持高度重视,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二)用传统文化引领世界文明的正确方向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对人类的未来道路的做出了一些探索。他认为未来人类的希望应该从东方寻找,要想顺利实现未来世界转型就要从中国文化中寻找有益的思想文化资源,他把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赞赏为“人類的宝藏”。
  纵观今天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市场经济已经占据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导形态。这种市场经济以维护个人利益为主要驱动力,不可避免的给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例如拜金主义的盛行和见利忘义行为的泛滥。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导致这种不良后果产生的深层原因,因此,人类只有更好的认识到人的价值与尊严,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才能重塑人文价值体系,弥补人文精神的缺失。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摆脱急功近利的态度,加强理性思考和自我反省,同时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寻求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运用和借鉴人类文明宝库中的资源来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三)运用传统文化创造新的世界文明潮流
  一些亚洲学者把亚洲经济的崛起和儒家文化的影响相关联,他们持这样一种观点:亚洲价值观为亚洲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内在支撑。而亚洲价值观的核心就是重视整体主义与重“义”的儒家文化价值观。   在亚洲四小龙当中,除台湾以外,香港、韩国和新加坡都曾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因此西方文化对其渗透和改造拥有长久的历史渊源。“他们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又同东方儒家文化结合,以集两者之长。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内聚、和谐、中庸等特性,同商品文化的平等、和谐、长远等特征相符。于是亚洲四小龙的商品文明,接受了西方科学文化,又基于东方儒家文化,实现了三重文化的交互增长。亚洲四小龙的企业文化是以新儒家文化价值观为核心。新儒家价值观是结合当地实际,借助于西方现代经营管理而发展的,其不同于先前的儒家价值观。”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一样,都从属于儒家文化圈,因此他们在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共同点,例如都注重把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法则相结合,赋予市场经济深厚的文化内涵。日本著名学者伊藤肇在其著作《东方人的经营智慧》中,通过近百名日本企业家运用儒家文化来进行产业经营管理的成功例子,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市场经济当道的今天,也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与再创造,从而对现代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张维为在《中国震撼》一书中,不但论述了“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巨大震撼,而且揭示了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拥有五千年连绵不绝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他这样描述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具有的特征:
  这种“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会照搬西方或者其他模式,它只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在崛起的道路上它也可能经历磕磕绊绊,但其崛起的势头已不可阻挡,其崛起的方向已不可逆转;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因为它本身是不断产生新坐标的内源性主体文明。
  客观来说,西方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给世界带来了一定的灾难,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体系化等,在这些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当今世界,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无限扩张,已经进入到“物壮则老,水满则溢”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来根据时代特征汲取时代的养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创造出中西合璧的人类文明的新潮流,不断与時俱进、开拓创新,就成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一剂良药。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②《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④冯峰:《儒家文化与亚洲四小龙经济》,《中外企业文化》,2006年第7期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地政,至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759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4.23倍。社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同时,以及来自总理李克强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和政府的支持,使大学生创业成了当今炙热的话题,大学生也转变了就业观念。  但是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情况并不是特别乐观,大学生返乡的现实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调查,总结出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传媒技术逐渐发展,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使居民家中的媒体设备数量逐渐增加,这位媒体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础。近年来,媒体行业在各方面支持下得到了飞速发展,而媒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找到了其发展的重点,媒体“受众时代”已经来临,所以媒体节目一定要将观众作为节目制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已经成为电视媒体节目制作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内容,电视新闻节目也是如此,这就要求
期刊
摘要:对赌协议近年来在公司法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从业内一些对赌协议的条款设计来看,投资者先对融资方进行溢价投资,并约定融资公司未来几年内的业绩标准或上市目标等,如果融资公司未在约定期限内实现上述目标,由融资公司或其原始股东对投资者进行现金补偿或回购投资者持有的股权。但由于我国法律对对赌协议缺乏规定,各界对其性质及法律效力有较大争议。  关键词:对赌协议;合同效力;违约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201
期刊
摘要:河南省新乡市主要通行晋语和中原官话,其中6个县(区)以及新乡市区通行晋语,3个县(区)通行中原官话。目前,关于新乡方言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高水平的论著则更为稀少。本文从新乡的方言分布,新乡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对新乡方言的研究进行介绍。希望通过对新乡方言的概说,呈现出新乡方言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新乡方言;晋语;中原官话;分布情况;概说  一、新乡文化地理以及历史沿革述略  新乡一词来
期刊
摘要:绿色包装设计中材料是构成整个包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包装设计的源头。本文从绿色包装设计的内涵与原则出发,阐述了绿色包装设计中自然材料的分类及应用,进而对自然材料的特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包装材料的革命、机械化工业的生产给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环境的污染,用原生的自然材料作包装,其成本低、益环保,同时又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  关键词:绿色包装设计;自然材料;特性;民族文化  一、绿色包装设计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离异家庭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离异家庭除了给夫妻双方带来直接影响外,也直接关联到孩子。目前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状况却是不容忽视的一大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农村,我们更应该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离异家庭女子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疏导农村子女的心理状态,帮助农村孩子获得各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
期刊
摘要:幽默是一种言语艺术,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情况;而语用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将特定的话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时所产生的交际功能。言语幽默与语用原则有着内在的联系,合作原则是语用原则的重要原则之一,大多幽默话语的产生都源于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了会话含义。本文主要从违背合作原则的角度探析美剧《纸牌屋》中的言语幽默。  关键词:合作原则
期刊
摘要:原始文化的复兴是现当代西方艺术的重要特征 , 代表了西方人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商业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巨大冲击的精神反应。 高更是这一世界艺术潮流的突出先行者。  关键词:原始文化的复兴;高更;先行者  在现当代艺术的长廊中 , 原始文化的复兴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高更、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夏加尔… …许许多多的艺术家都从原始文化或儿童天性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原始古风和稚拙的儿童式绘画在
期刊
摘要: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已经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事实,儒家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也在一直被挖掘,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培训力度不够、激励体系不完全以及企业诚信度不够等问题,传统的中国儒家思想能够带给管理者一些启示。以“仁”为核心,将挖掘出更大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如何将儒家思想更有效的运用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重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
期刊
摘要:我国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都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但不少用人单位对工伤保险存在认识误区。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有着多种难以预测的危险因素,万一控制不好,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变成残酷的现实性了。参加工伤保险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企业不得推辞。  关键词:工伤保险;强制性;片面认识  1 研究问题与目的  1.1 研究问题  长期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