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蕴含着独特的文学美、意境美、哲理美。古诗词文化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今天,在应试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只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本文以教学经验为本,谈谈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文化传承 小学语文 古诗词
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可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开展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创新教学方式,让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给下一代。
一、改进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传统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让学生背诵整篇古诗词,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够让学生机械性的记忆文字,并不能起到良好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将会降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甚至还会导致厌学心理,这都影响了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需要全面贯彻这个教育理念。
一方面,教师需要改进教学理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步。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之下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古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其不仅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社会发展以及文化精神。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深挖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从一枝一叶去了解古代社会文化。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夏日绝句”这首诗的时候,教师需要先对学生讲述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楚汉相争的故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这首诗,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逐渐体会作者的情感,從而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飞跃性的进步,这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逐渐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方式。古诗词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加上小学生由于阅历不足,很难体会到诗中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讲述古诗词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构建直观的教学情境,为学习古诗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好的教学情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使掌握古诗词的深层内涵变得容易。与此同时,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性地提问,增强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逐渐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以、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锄禾》这一首诗的时候,因很多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农民耕作的辛劳毫不知晓,经常浪费粮食。因此,为了培养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美德,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农民伯伯起早贪黑地劳动,顶着太阳锄草、浇水、收割粮食”,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一粒米来之不易,体会到作者对农民的怜惜之情。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古诗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多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内涵。教师要依据小学年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布置合适的探究性学习任务,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有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化成为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挖掘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精髓。
例如,在讲授《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提问:“诗人所在的瓜洲与他的故乡南京是近还是远?从何处得知?”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最后依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乡之情,让学生感受到诗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语文和语言文化的精华,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多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莉君《传承文化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 吴心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10期。
[3] 徐丽梅《聚焦古诗情境诵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浅析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情境诵读实效性的途径》,《中国校外教育》2020年第14期。
(熊正佼,男,汉族,江苏赣榆人,教育硕士)
关键词:文化传承 小学语文 古诗词
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可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开展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创新教学方式,让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给下一代。
一、改进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传统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让学生背诵整篇古诗词,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够让学生机械性的记忆文字,并不能起到良好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将会降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甚至还会导致厌学心理,这都影响了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需要全面贯彻这个教育理念。
一方面,教师需要改进教学理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步。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之下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古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其不仅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社会发展以及文化精神。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深挖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从一枝一叶去了解古代社会文化。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夏日绝句”这首诗的时候,教师需要先对学生讲述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楚汉相争的故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这首诗,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逐渐体会作者的情感,從而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飞跃性的进步,这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逐渐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方式。古诗词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加上小学生由于阅历不足,很难体会到诗中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讲述古诗词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构建直观的教学情境,为学习古诗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好的教学情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使掌握古诗词的深层内涵变得容易。与此同时,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性地提问,增强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逐渐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以、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锄禾》这一首诗的时候,因很多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农民耕作的辛劳毫不知晓,经常浪费粮食。因此,为了培养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美德,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农民伯伯起早贪黑地劳动,顶着太阳锄草、浇水、收割粮食”,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一粒米来之不易,体会到作者对农民的怜惜之情。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古诗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多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内涵。教师要依据小学年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布置合适的探究性学习任务,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有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化成为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挖掘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精髓。
例如,在讲授《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提问:“诗人所在的瓜洲与他的故乡南京是近还是远?从何处得知?”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最后依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乡之情,让学生感受到诗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语文和语言文化的精华,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多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莉君《传承文化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 吴心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10期。
[3] 徐丽梅《聚焦古诗情境诵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浅析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情境诵读实效性的途径》,《中国校外教育》2020年第14期。
(熊正佼,男,汉族,江苏赣榆人,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