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余江县立足县情,举全县之力,强力扶持和发展眼镜、雕刻、微型元件、循环经济四大特色产业,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县财政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县向新型工业县的转身。2011年3月,省委书记苏荣作出重要批示:总结余江县科学超常规发展的经验,在全省各新闻媒体集中同时宣传,以进一步推动全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对县域经济强劲提速,余江教育该如何乘势而上,实现与经济的同步发展?日前,记者赶赴余江,采访了余江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王强。
记者:近年来,余江县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强势进位,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并引起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余江的教育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王强:是的,余江经济的快速崛起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一直以来,余江县教育基础厚实,学风淳厚,教育质量位居鹰潭市前列,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县城规模的逐步扩大,教育发展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矛盾日益显现。如何让广大农民子女也能和城镇居民的子女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们已经明确工作思路,正在加快工作节奏,依据我县人口发展的预测及县城区域现有中小学生数,编制新的县城学校布局规划,积极争取余江县教育园区建设项目立项。
教育园区是指建成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教为一体的教育资源区,与县城其他学校形成合理均衡、遥相呼应的结构布局。同时,我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整合农村初中教育资源力度,逐步将各乡镇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集中到中心小学就读,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并根据区域分布,在全县确定几个片区,将这些片区中学打造成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农村中学,逐步解决目前部分农村中学存在的生源减少、师资剩余、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我想,随着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规划会逐步变为现实,为社会服务,让人民满意。
记者:当前,不少学校提出了“走内涵式发展”的办学理念,你如何看待“内涵式发展”这一问题?
王强:发展,需要找准定位;如何发展,需要决策层的清晰思路。从长远看,中小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认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相对“外延式发展”而言,更应注重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教研水平、教师素质、学生发展、教育质量等方面,主要内容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关键因素是教育科研,前提条件是校园文化,核心是教育质量。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多维目标,需要我们准确定位,加强联动,立体实施。
记者: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校长的思想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校长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对此,余江县有哪些举措?
王强:校长的办学思想、业务水平、工作魄力深深地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一直以来,我们把好校长任用关,坚持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选拔任用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并做好各个层次的校长业务培训工作,整体推动各级校长的办学水平。两年来,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建立了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上课、听课制度,开展了校级领导干部赛课评比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校长队伍的专业和管理水平。
记者:据了解,余江县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江西省教师培训先进单位、江西省教学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成绩斐然。请问,余江县在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培训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王强: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可以从两个方面打造,一是加强师德建设,这是育人之本。二是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这是关键所在。教师业务培训是一个地区教育持续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如果说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生产力,那么教研活动便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一直认为,教研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元素,一所学校的教研氛围是否浓厚,可以折射出学校工作是否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展开。更关键的是学校一旦形成了浓厚的教研风气,有利于带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人力优势,积极开辟教师培训新路径,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领教师培训向专业发展,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训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抓实新教师的岗位培训。当前,我县教师队伍正进入新老交替转型期,每年有不少老教师退居二线。为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近年来,我县加大了新教师招聘力度,录用了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进入教学岗位,新教师的业务培训任务迫切而艰巨。尤其是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新教师的培训不能搞短、平、快。因此,我们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建立以“老”带“新”的拜师结对式培训体系,通过通识培训、写标准案例、上“合格课”等方法,引导年轻教师尽早适应教学工作,站稳讲台,夯实教学基本功,形成一定的理解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举办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有新教师的干劲、胆识,但也因理论功底尚浅、教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制约自身发展。如何壮大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我县教研室经过多年摸索,创办了类似于“黄埔军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以城镇学校为培训基地,采取现场“练兵”的方法,组织全县最优秀的骨干教师群体,为培训学员上观摩课,并与学员一道开展课例评析、教学反思活动,教研员则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中的一员参与到这种对话过程,就课例中显露的各类疑难杂症进行疏导。至今,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已培训学员800余名,其中相当一部分学员已进入教学管理岗位。
组织、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县教研室坚持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职能,深入全县各学校,潜心指导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积淀了丰厚的教研文化。如今,全县的校本教研已经由原来的“一花引来百花香” 发展到“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喜人局面。每到春秋两季校本教研开放日,全县小学的教师代表、教学精英汇聚一堂,谈教学,说理念,其乐融融,成为我县教育战线的独特风景。而在中学,我们每学期安排4个学科进行分科教研,实现了将教研活动与新课标研讨、培训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一线教师在新课改中存在的一些疑难与困惑,同样得到与会教师和承办单位的一致好评。
搭建名师成长平台。名师队伍建设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突破口,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多年摸索,我们铺设了一条有利于名师成长的“星光大道”,即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县骨干教师培训班,参与市优秀授课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以及省骨干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评选。据统计,自1988年以来,我县数十名教师代表鹰潭市参加省级以上教学比赛,捧回36个国家级奖项、165个省级奖。2005年,我县锦江小学教师齐方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获得一等奖。名师产生的效应是积极、深远的。对于这些优质资源,我县倍加珍惜,通过师徒结对、送教下乡、组建名师工作室等形式,给名师压担子,使名师在教学上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名师的培养,每年都要隆重表彰一批德艺双馨的名校长和名教师,为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许雅健
E-mail:xuyajian@126.com
记者:近年来,余江县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强势进位,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并引起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余江的教育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王强:是的,余江经济的快速崛起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一直以来,余江县教育基础厚实,学风淳厚,教育质量位居鹰潭市前列,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县城规模的逐步扩大,教育发展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矛盾日益显现。如何让广大农民子女也能和城镇居民的子女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们已经明确工作思路,正在加快工作节奏,依据我县人口发展的预测及县城区域现有中小学生数,编制新的县城学校布局规划,积极争取余江县教育园区建设项目立项。
教育园区是指建成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教为一体的教育资源区,与县城其他学校形成合理均衡、遥相呼应的结构布局。同时,我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整合农村初中教育资源力度,逐步将各乡镇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集中到中心小学就读,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并根据区域分布,在全县确定几个片区,将这些片区中学打造成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农村中学,逐步解决目前部分农村中学存在的生源减少、师资剩余、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我想,随着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规划会逐步变为现实,为社会服务,让人民满意。
记者:当前,不少学校提出了“走内涵式发展”的办学理念,你如何看待“内涵式发展”这一问题?
王强:发展,需要找准定位;如何发展,需要决策层的清晰思路。从长远看,中小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认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相对“外延式发展”而言,更应注重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教研水平、教师素质、学生发展、教育质量等方面,主要内容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关键因素是教育科研,前提条件是校园文化,核心是教育质量。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多维目标,需要我们准确定位,加强联动,立体实施。
记者: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校长的思想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校长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对此,余江县有哪些举措?
王强:校长的办学思想、业务水平、工作魄力深深地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一直以来,我们把好校长任用关,坚持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选拔任用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并做好各个层次的校长业务培训工作,整体推动各级校长的办学水平。两年来,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建立了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上课、听课制度,开展了校级领导干部赛课评比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校长队伍的专业和管理水平。
记者:据了解,余江县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江西省教师培训先进单位、江西省教学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成绩斐然。请问,余江县在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培训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王强: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可以从两个方面打造,一是加强师德建设,这是育人之本。二是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这是关键所在。教师业务培训是一个地区教育持续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如果说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生产力,那么教研活动便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一直认为,教研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元素,一所学校的教研氛围是否浓厚,可以折射出学校工作是否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展开。更关键的是学校一旦形成了浓厚的教研风气,有利于带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人力优势,积极开辟教师培训新路径,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领教师培训向专业发展,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训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抓实新教师的岗位培训。当前,我县教师队伍正进入新老交替转型期,每年有不少老教师退居二线。为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近年来,我县加大了新教师招聘力度,录用了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进入教学岗位,新教师的业务培训任务迫切而艰巨。尤其是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新教师的培训不能搞短、平、快。因此,我们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建立以“老”带“新”的拜师结对式培训体系,通过通识培训、写标准案例、上“合格课”等方法,引导年轻教师尽早适应教学工作,站稳讲台,夯实教学基本功,形成一定的理解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举办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有新教师的干劲、胆识,但也因理论功底尚浅、教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制约自身发展。如何壮大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我县教研室经过多年摸索,创办了类似于“黄埔军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以城镇学校为培训基地,采取现场“练兵”的方法,组织全县最优秀的骨干教师群体,为培训学员上观摩课,并与学员一道开展课例评析、教学反思活动,教研员则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中的一员参与到这种对话过程,就课例中显露的各类疑难杂症进行疏导。至今,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已培训学员800余名,其中相当一部分学员已进入教学管理岗位。
组织、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县教研室坚持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职能,深入全县各学校,潜心指导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积淀了丰厚的教研文化。如今,全县的校本教研已经由原来的“一花引来百花香” 发展到“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喜人局面。每到春秋两季校本教研开放日,全县小学的教师代表、教学精英汇聚一堂,谈教学,说理念,其乐融融,成为我县教育战线的独特风景。而在中学,我们每学期安排4个学科进行分科教研,实现了将教研活动与新课标研讨、培训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一线教师在新课改中存在的一些疑难与困惑,同样得到与会教师和承办单位的一致好评。
搭建名师成长平台。名师队伍建设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突破口,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多年摸索,我们铺设了一条有利于名师成长的“星光大道”,即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县骨干教师培训班,参与市优秀授课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以及省骨干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评选。据统计,自1988年以来,我县数十名教师代表鹰潭市参加省级以上教学比赛,捧回36个国家级奖项、165个省级奖。2005年,我县锦江小学教师齐方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获得一等奖。名师产生的效应是积极、深远的。对于这些优质资源,我县倍加珍惜,通过师徒结对、送教下乡、组建名师工作室等形式,给名师压担子,使名师在教学上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名师的培养,每年都要隆重表彰一批德艺双馨的名校长和名教师,为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许雅健
E-mail:xuyaji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