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19世纪英国文学中描写婚姻问题的典型。《傲慢与偏见》 中共有四组典型且具有区别的婚姻,它们代表着两种对立的婚姻模式,即单一追求型婚姻和复合追求型婚姻。简·奥斯丁通过这四组婚姻模式,表达出了她对于婚姻的态度和看法。她认为,男女青年在对待婚姻问题时一定要有审慎的态度;同时,物质和精神上的考虑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两点都具备,双方才能获得完满的婚姻。尽管作品描写的是英国社会的婚姻,但它体现的婚姻的观念却是能被我们理解和借鉴的。一方面,它对现代人在婚姻的选择上有着重要借鉴;另一方面,它也启迪着我们对婚姻问题产生更深的思考。
关键词: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婚姻观 思考
18世纪的英国,小说体裁全面崛起,婚姻成为小说家的主要话题。婚姻“对于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来说,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它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透过婚姻,能使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简·奥斯丁的小说大多都反映着英国资产阶级的绅士和淑女对于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抉择,而在《傲慢与偏见》中,她的重点更是聚焦在了婚姻这个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她认为婚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念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念主要是“爱情至上”,此外,简·奥斯丁认为婚姻还被金钱、容貌等复杂因素所影响。“爱情至上”的婚姻观体现在《傲慢与偏见》中,就是对家族式婚姻的一种批判和反抗。家族对一桩婚姻的考虑包含个人财产、身份地位、名誉等因素,却唯独缺少对爱情的重视。《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社会地位普遍低下且缺乏独立意识,她们在面对婚姻问题时大多都会默认,甚至顺从这种由家族决定的婚姻;而男性更是被标注成“家族式婚姻的代言人”,他们的爱情标准要以家族式婚姻的考虑因素为准。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社会,男女青年往往都被家族禁锢和“拖累”,他们没有自由选择爱情的权利,但这种家族式婚姻一般都缺乏真诚的爱情。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则反映了简·奥斯丁“爱情至上”的观念,达西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公子,他对待婚姻的态度代表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贵族社会的普遍态度。达西知道他的婚姻与家族的命运相联系,因此他必须对女方的身份、地位、财产状况以及家族的修养进行一番考虑,他的最终选择一定要以维护贵族阶级利益为主,而自己的情感需求则必须放在家族利益之后。正如学者龚龑所说,这是出于“大家族要权衡政治、经济地位的巩固,不得不考虑门当户对”的原因。但是在面对爱情与家族的时候,作为“家族式婚姻代言人”的达西选择了代表爱情的伊丽莎白,这是达西对家族式婚姻的背叛,更是简·奥斯丁对家族式婚姻的否定。
在婚姻被金钱、容貌等复杂因素所影响的方面,简·奥斯丁以班纳特太太、彬格莱及其他女性的行为举止表达出了自己对婚姻的独特认识。她首先以班纳特太太的口吻表述了自己关于金钱对婚姻的重要性的思考,在选择女婿时,班纳特太太会重点考虑两个问题:第一,这个人是不是单身汉;第二,这个单身汉有没有钱。夏绿蒂因为物质选择了柯林斯,简·奥斯丁通过夏绿蒂的婚姻,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的本质:资产阶级的婚姻是金钱或利益的最佳组合。关于容貌对婚姻的影响,简·奥斯丁通过彬格莱和其他女性的视角提及了这一点:当彬格莱去班纳特家回访时,他表达出对班纳特家族的小姐们“年轻美貌”的仰慕;在小姐们眼中,彬格莱简直是个骑着白马的王子。可见,在简·奥斯丁笔下,容貌也对婚姻有一定的影响。
《傲慢与偏见》处处都涉及着简·奥斯丁对于婚姻问题的关注:爱情确实是婚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简·奥斯丁并不否定金钱在婚姻中的地位。通过对吉英、丽迪亚、伊丽莎白、达西等青年人婚姻模式的描述,简·奥斯丁表达了她自己的婚姻价值观:面对婚姻时,不能只考虑经济,也不能放弃经济因素而只追求爱情,只有把这两者都结合进婚姻,才是最合理和完美的。
二、《傲慢与偏见》的婚姻模式
面对婚姻的抉择问题,简·奥斯丁认为,完美的婚姻既要满足物质条件,更要满足爱情,二者相融合,才能保障婚姻不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失去光彩。按照她的标准,《傲慢与偏见》中四组青年人的婚姻可归纳为两种类型:单一追求型婚姻和复合追求型婚姻。单一追求型婚姻只考虑了其中一方面的条件,而复合追求型婚姻则对两方面进行了综合考量。夏绿蒂与柯林斯、丽迪亚与韦翰的婚姻都是单一追求型的婚姻模式,彬格莱和吉英、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复合追求型的婚姻模式。
(一)单一追求型婚姻模式:只追求欲望而放弃感情
1.夏绿蒂与柯林斯——为物欲结婚
柯林斯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他一边表白,一边列举着自己结婚的理由:第一,作为一名牧师,有结婚的必要;第二,他认为结婚会极大地促进他的幸福;第三,他的女施主卡苔琳夫人觉得他必须结婚。实际上,柯林斯的求婚完全是盲目且毫无真情的,他视伊丽莎白为经济负担,甚至直截了当地告诉她答應自己的求婚能使班纳特家族的“损失可以尽量减轻一些”a。这种缺乏感情只计较利益得失的求婚是无法让伊丽莎白动心的,于是她无情地拒绝了柯林斯。但柯林斯并没有放弃求婚的念头,在被伊丽莎白拒绝后,他转头就把结婚目标定位到了夏绿蒂身上。夏绿蒂是个既有修养又有见识,而且具有强烈现实意识的女性,她对婚姻问题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也深谙将恋爱转化为婚姻的秘诀。但夏绿蒂姿色平庸,是个没有财产的老姑娘,在年复一年的等待中,夏绿蒂失去了对爱情和婚姻的美好幻想,她认为“婚姻生活是否能幸福,完全是个机会问题”b。因此,当柯林斯对夏绿蒂求婚时,她奋力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夏绿蒂之所以同意柯林斯的求婚,实际上“完全是为了财产打算”c。夏绿蒂完全不在乎柯林斯性格上的缺陷,也不在乎柯林斯是否爱她,她“只希望有个舒舒服服的家”d。柯林斯正好“有了一幢好房子,一笔可观的收入”e,这些条件满足了夏绿蒂对于婚姻的要求。正如简·奥斯丁所说,这是“一种既聪明而又理想的办法”f。夏绿蒂享受到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却放弃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因此她的选择是迫于社会现实的。夏绿蒂为自己寻得了安身之地,摆脱了父母的束缚,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但婚后,夏绿蒂经常觉得只有柯林斯不在的时候,她才真正有“一种非常舒适的气氛”g。夏绿蒂与柯林斯婚姻的悲哀,透露着简·奥斯丁对“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h这条公认真理的讽刺:“没有财产的妇女的确嫁了有财产的单身汉,但在婚姻带给她的乐趣中,恰恰没有丈夫的地位”i。柯林斯与夏绿蒂婚姻的实质是冰冷的金钱与利益关系,夏绿蒂确实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储藏室”! 0,但这种屈服于金钱而结合的婚姻,是以牺牲幸福为代价的。 2.丽迪亚与韦翰——为情欲结婚
丽迪亚是班纳特家族中最小却最先出嫁的姑娘,她从小就缺少家庭管教,热衷于与军官交往,却不能把握好分寸。丽迪亚缺乏耐心,人生经验不足,易感情用事,正是想到恋爱就兴奋、提到结婚就冲动的年龄。偏偏在这时,她遇上了风流轻薄、满口谎言且劣迹斑斑的韦翰。两人结识不久,在韦翰的放任纵容和默许下,丽迪亚和他私奔了。丽迪亚私奔是因为她年少无知且轻浮放纵,而韦翰私奔的目的却是为了逃债。二人都缺乏慎重的考虑,他们因为一时意乱情迷做了轻率荒唐的决定。丽迪亚与韦翰的结合并没有得到众人的祝福和支持,一方面因为这种结合不符合资产阶级婚姻礼仪形式,是不得体的;另一方面,他们的私奔行为既给旁人带来了麻烦,又对家族的名誉产生了负面影响。二人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丽迪亚既没能得到韦翰对自己的真爱,也没能得到“世俗的荣华富贵”! 1,她甚至沦落到给姐姐伊丽莎白写信求助接济的境地。总而言之,丽迪亚与韦翰的结合体现了两人只追求情欲却不顾道德的荒唐观念。正如简·奥斯丁所说:“这种只顾情欲不顾道德的结合,实在很难得到久远的幸福。”! 2
(二)复合追求型婚姻模式:综合考量情感与物质
1.彬格莱和吉英——淑女与绅士的完美结合
吉英是班纳特家族中最年长的女儿,她漂亮体贴、端庄大方。彬格莱家境优渥,是个“有见识、有趣味”“漂亮”且有“教养”的好青年。! 3两人都十分温柔,一见面就彼此吸引,班纳特先生就曾说吉英和彬格莱的性格十分相近。正因为如此,他们在相恋过程中才更能理解对方,两人产生爱情的火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吉英和彬格莱的结合是《傲慢与偏见》中最遵循资产阶级婚姻礼仪形式的一对,也是唯一以两情相悦为开始和结束的婚姻,他们的婚姻比夏绿蒂和丽迪亚的婚姻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祝福。吉英和彬格莱的结合是典型的“淑女 绅士”模式,他们的婚姻也是英国社会中典型的“爱情 金钱”模式。这种婚姻正是简·奥斯丁所赞成的理想模式,“如果一个人既得到了爱情,又得到了金钱,那她就获得了幸福美满的婚姻”! 4。
2.伊丽莎白和达西——情感与理智的综合衡量
达西是简·奥斯丁笔下的完美情人形象,他因为长相英俊又年轻有钱,一出场就获得了舞会上所有人的关注,但他做出的一些目中无人的行为,又使得大家都十分讨厌他。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初次相遇是简·奥斯丁精心安排的情节,在舞会的间歇,彬格莱好意请求达西与伊丽莎白跳舞,不料被达西冷漠回绝,这使得伊丽莎白的自尊受挫,她把达西看作是一个傲慢无礼的人。不得不提的是,《傲慢与偏见》又名《初次印象》,而男女主人公对彼此的初次印象居然是傲慢与偏见: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这对缺点也一直存在于两人的相识过程中,其中最值得探究的是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它见证了两人爱情的发展。偏见的产生期发生在舞会初识那晚,伊丽莎白和达西虽然没有进行言语的交流,但达西傲慢冷漠的态度已经给伊丽莎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偏见的持续发酵期出现在《傲慢与偏见》第十一章,伊丽莎白与达西在谈话中当面指出了对方的缺点,伊丽莎白说达西的缺陷是容易对任何人都感觉到厌恶,而达西说伊丽莎白的缺陷“就是故意去误解别人”! 5;偏见的高潮爆发在伊丽莎白的拒婚之时:伊丽莎白听信韦翰的谎言,认为达西是个无礼又粗俗的人,于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偏见的消失期发生于丽迪亚事件的解决阶段,伊丽莎白逐渐了解了达西的为人,也发觉自己爱上了达西,于是偏见完全消除。伊丽莎白和达西在相互成长中完成了对傲慢与偏见的克服,伊丽莎白经过了“不理智”→“偏见”→“自觉克服偏见”,最终达到“理智”的状态;而达西则从“傲慢”→“反省”→“克服傲慢”,最后做出了“抛弃傲慢”的行为,他克服缺点的体现则表现于他向伊丽莎白再次求婚这一举动。
伊丽莎白冷静理智,她对恋爱持谨慎负责的态度,她曾说自己一旦爱了就“决不会因为暂时没有钱就肯撒手”! 6。但在考虑婚姻这个复杂问题时,她认为婚后也要“有饭吃,有衣穿”! 7。伊丽莎白对婚姻的要求是既要有真诚的爱情,也要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在与达西的相处过程中,她也渐渐接受并爱上了达西。达西是个出身贵族的公子,他冲破家族束缚及门第的观念选择了伊丽莎白,即选择了爱情。伊丽莎白也袒露了对达西的爱,两人最终结合。他们的爱情违抗了家族意志,受到了重重限制,但是这份爱情却是遵从彼此内心的。所以达西发觉他喜欢上伊丽莎白之时,曾反复提醒自己伊丽莎白的亲戚朋友们都出身微贱、地位低下,但经过慎重考虑过后,达西最后还是选择了伊丽莎白。这种决定代表了他的坦诚和负责,同时也是对英国传统世俗婚姻标准的一次突破。
三、《傲慢与偏见》婚姻模式带来的现代思考
《傲慢与偏见》的真正主题,实际上就是简·奥斯丁“个人对真正家园的追寻”! 8,关于如何在婚姻中进行选择,她给出了令人满意和心安的答案:我们要综合衡量理智与情感,并以审慎的态度面对婚姻问题。尽管《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模式都带有浓重的时代烙印,但是它们对于当今时代下的年轻人在如何选择婚姻的问题上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一,《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美满婚姻大都把爱情视为婚姻的基础,而爱情正是保持婚姻关系稳定的关键因素。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男女拥有的物质条件处于不对等状态,男性婚姻的选择范围往往大于女性。大多数女性没有财产又无法独立工作,在面对婚姻时总会像夏绿蒂一样,把“不致挨冻受饥”! 9作为选择婚姻的首要标准。但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更強调爱情对于婚姻的重要作用。例如,伊丽莎白就没有为物质屈从;相反,她认为爱情高于物质。伊丽莎白之所以爱上达西,“绝对不仅仅是因为他贵族的血统和丰厚的收入,而是他所展现出来的对于女性的真正尊重及敢于直面自身人性缺陷的勇气”@ 0。吸引伊丽莎白的正是达西的这种魅力,而不仅是因为达西的身份地位和财产。简·奥斯丁通过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结合表达了她对婚姻的看法:在考虑婚姻时,物质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一桩最不可取和最难以忍受的事情”@ 1。 第二,《傲慢与偏见》中体现出了简·奥斯丁面对婚姻问题时的审慎态度。爱情也许是一个纯粹的感情问题,但婚姻不总是如此。简·奥斯丁曾有两次恋爱,都开始于两情相悦,破灭于财产太少,这样的打击让她“对爱情抱有幸福的希冀,却不敢对婚姻存在过多奢望”@ 2。从此,对简·奥斯丁来说,婚姻变成了“‘基于利害关系的契约’,双方都能以某种方式从中获益”@ 3,但她本人没有因为利益而将就。哈里斯·比格-威瑟是简·奥斯丁的多年好友,也是曼唐尼庄园的继承人,在1802年12月,他向简·奥斯丁求婚了。简·奥斯丁随即接受了他的求婚,但在第二晚便决心毁约。也许在简·奥斯丁看来,哈里斯可以满足她对物质的要求,但他却无法改变她“内心对他极有可能的反感”@ 4 。简·奥斯丁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婚姻问题,书中很多人物的行为都映射了简·奥斯丁的这些经历。伊丽莎白多次告诉吉英:“千万不能为了某一个人而改变原则,破格迁就。”@ 5 当伊丽莎白决定要嫁给达西时,吉英和班纳特先生都反复向伊丽莎白确认她的决定是出于理智的;还有嘉丁纳夫人及达西都表达过在婚姻选择上的慎重。《傲慢与偏见》中的众多人物都曾以告诫的口吻对读者或书中人物进行劝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他们能在面对婚姻问题时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虽然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念更多地囿于文化、经济及家庭等具有时代性的社会因素,但她在《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众多人物对婚姻问题的审慎态度,即使是在21世纪也不过时。
究竟是该“从某种意义上独善其身、孤独终老,还是以妥协让步、失去自由为代价换来伉俪成双并赢得社会尊重?”@ 6实际上,简·奥斯丁在作品中对这个问题表达的想法,是值得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女性借鉴和深思的。
四、结语
爱情和婚姻是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中心问题,简·奥斯丁以女性独有的视角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中的婚姻问题进行了审视,并对这一社会问题表达出了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简·奥斯丁通过描写四组典型又不尽相同的婚姻模式,重点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念,她认为,婚姻被“爱情”“金钱”“容貌”等复杂的因素所纏绕。婚姻要有爱情,也要有金钱,但残酷的社会现实会横亘在这二者中间,让人在面对婚姻时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是简·奥斯丁面对的现实,也是萦绕在我们生活中的难题。
abcdefghijklmo! 6 ! 7 ! 9 @ 5〔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版,第122页,第26页,第140页,第144页,第84页,第170页,第179页,第1页,第5页,第40页,第338页,第344页,第15页,第71页,第165页,第170页,第140页,第154页。
n 王爱琴:《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婚姻观的缩影》,《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 8 @ 1 @ 3 xz 〔加拿大〕卡罗尔·希尔兹:《简·奥斯丁》,袁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版,第13页,第131页,第130页,第130页,第27页。
t 赵渭绒:《此情可问天: 简·奥斯丁的文学创作与婚姻观》,《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 2 毛丽:《知觉和思维: 爱情与婚姻斡旋的心理机制——品读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名作欣赏》2016年第12期。
参考文献:
[1] 王飞绯. 《左传》婚姻观研究[D]. 南昌大学, 2013.
[2] 龚龑. 简·奥斯丁及其家人的择偶观[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8,(6).
作 者: 路晶,南宁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关键词: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婚姻观 思考
18世纪的英国,小说体裁全面崛起,婚姻成为小说家的主要话题。婚姻“对于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来说,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它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透过婚姻,能使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简·奥斯丁的小说大多都反映着英国资产阶级的绅士和淑女对于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抉择,而在《傲慢与偏见》中,她的重点更是聚焦在了婚姻这个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她认为婚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念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念主要是“爱情至上”,此外,简·奥斯丁认为婚姻还被金钱、容貌等复杂因素所影响。“爱情至上”的婚姻观体现在《傲慢与偏见》中,就是对家族式婚姻的一种批判和反抗。家族对一桩婚姻的考虑包含个人财产、身份地位、名誉等因素,却唯独缺少对爱情的重视。《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社会地位普遍低下且缺乏独立意识,她们在面对婚姻问题时大多都会默认,甚至顺从这种由家族决定的婚姻;而男性更是被标注成“家族式婚姻的代言人”,他们的爱情标准要以家族式婚姻的考虑因素为准。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社会,男女青年往往都被家族禁锢和“拖累”,他们没有自由选择爱情的权利,但这种家族式婚姻一般都缺乏真诚的爱情。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则反映了简·奥斯丁“爱情至上”的观念,达西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公子,他对待婚姻的态度代表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贵族社会的普遍态度。达西知道他的婚姻与家族的命运相联系,因此他必须对女方的身份、地位、财产状况以及家族的修养进行一番考虑,他的最终选择一定要以维护贵族阶级利益为主,而自己的情感需求则必须放在家族利益之后。正如学者龚龑所说,这是出于“大家族要权衡政治、经济地位的巩固,不得不考虑门当户对”的原因。但是在面对爱情与家族的时候,作为“家族式婚姻代言人”的达西选择了代表爱情的伊丽莎白,这是达西对家族式婚姻的背叛,更是简·奥斯丁对家族式婚姻的否定。
在婚姻被金钱、容貌等复杂因素所影响的方面,简·奥斯丁以班纳特太太、彬格莱及其他女性的行为举止表达出了自己对婚姻的独特认识。她首先以班纳特太太的口吻表述了自己关于金钱对婚姻的重要性的思考,在选择女婿时,班纳特太太会重点考虑两个问题:第一,这个人是不是单身汉;第二,这个单身汉有没有钱。夏绿蒂因为物质选择了柯林斯,简·奥斯丁通过夏绿蒂的婚姻,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的本质:资产阶级的婚姻是金钱或利益的最佳组合。关于容貌对婚姻的影响,简·奥斯丁通过彬格莱和其他女性的视角提及了这一点:当彬格莱去班纳特家回访时,他表达出对班纳特家族的小姐们“年轻美貌”的仰慕;在小姐们眼中,彬格莱简直是个骑着白马的王子。可见,在简·奥斯丁笔下,容貌也对婚姻有一定的影响。
《傲慢与偏见》处处都涉及着简·奥斯丁对于婚姻问题的关注:爱情确实是婚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简·奥斯丁并不否定金钱在婚姻中的地位。通过对吉英、丽迪亚、伊丽莎白、达西等青年人婚姻模式的描述,简·奥斯丁表达了她自己的婚姻价值观:面对婚姻时,不能只考虑经济,也不能放弃经济因素而只追求爱情,只有把这两者都结合进婚姻,才是最合理和完美的。
二、《傲慢与偏见》的婚姻模式
面对婚姻的抉择问题,简·奥斯丁认为,完美的婚姻既要满足物质条件,更要满足爱情,二者相融合,才能保障婚姻不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失去光彩。按照她的标准,《傲慢与偏见》中四组青年人的婚姻可归纳为两种类型:单一追求型婚姻和复合追求型婚姻。单一追求型婚姻只考虑了其中一方面的条件,而复合追求型婚姻则对两方面进行了综合考量。夏绿蒂与柯林斯、丽迪亚与韦翰的婚姻都是单一追求型的婚姻模式,彬格莱和吉英、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复合追求型的婚姻模式。
(一)单一追求型婚姻模式:只追求欲望而放弃感情
1.夏绿蒂与柯林斯——为物欲结婚
柯林斯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他一边表白,一边列举着自己结婚的理由:第一,作为一名牧师,有结婚的必要;第二,他认为结婚会极大地促进他的幸福;第三,他的女施主卡苔琳夫人觉得他必须结婚。实际上,柯林斯的求婚完全是盲目且毫无真情的,他视伊丽莎白为经济负担,甚至直截了当地告诉她答應自己的求婚能使班纳特家族的“损失可以尽量减轻一些”a。这种缺乏感情只计较利益得失的求婚是无法让伊丽莎白动心的,于是她无情地拒绝了柯林斯。但柯林斯并没有放弃求婚的念头,在被伊丽莎白拒绝后,他转头就把结婚目标定位到了夏绿蒂身上。夏绿蒂是个既有修养又有见识,而且具有强烈现实意识的女性,她对婚姻问题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也深谙将恋爱转化为婚姻的秘诀。但夏绿蒂姿色平庸,是个没有财产的老姑娘,在年复一年的等待中,夏绿蒂失去了对爱情和婚姻的美好幻想,她认为“婚姻生活是否能幸福,完全是个机会问题”b。因此,当柯林斯对夏绿蒂求婚时,她奋力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夏绿蒂之所以同意柯林斯的求婚,实际上“完全是为了财产打算”c。夏绿蒂完全不在乎柯林斯性格上的缺陷,也不在乎柯林斯是否爱她,她“只希望有个舒舒服服的家”d。柯林斯正好“有了一幢好房子,一笔可观的收入”e,这些条件满足了夏绿蒂对于婚姻的要求。正如简·奥斯丁所说,这是“一种既聪明而又理想的办法”f。夏绿蒂享受到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却放弃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因此她的选择是迫于社会现实的。夏绿蒂为自己寻得了安身之地,摆脱了父母的束缚,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但婚后,夏绿蒂经常觉得只有柯林斯不在的时候,她才真正有“一种非常舒适的气氛”g。夏绿蒂与柯林斯婚姻的悲哀,透露着简·奥斯丁对“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h这条公认真理的讽刺:“没有财产的妇女的确嫁了有财产的单身汉,但在婚姻带给她的乐趣中,恰恰没有丈夫的地位”i。柯林斯与夏绿蒂婚姻的实质是冰冷的金钱与利益关系,夏绿蒂确实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储藏室”! 0,但这种屈服于金钱而结合的婚姻,是以牺牲幸福为代价的。 2.丽迪亚与韦翰——为情欲结婚
丽迪亚是班纳特家族中最小却最先出嫁的姑娘,她从小就缺少家庭管教,热衷于与军官交往,却不能把握好分寸。丽迪亚缺乏耐心,人生经验不足,易感情用事,正是想到恋爱就兴奋、提到结婚就冲动的年龄。偏偏在这时,她遇上了风流轻薄、满口谎言且劣迹斑斑的韦翰。两人结识不久,在韦翰的放任纵容和默许下,丽迪亚和他私奔了。丽迪亚私奔是因为她年少无知且轻浮放纵,而韦翰私奔的目的却是为了逃债。二人都缺乏慎重的考虑,他们因为一时意乱情迷做了轻率荒唐的决定。丽迪亚与韦翰的结合并没有得到众人的祝福和支持,一方面因为这种结合不符合资产阶级婚姻礼仪形式,是不得体的;另一方面,他们的私奔行为既给旁人带来了麻烦,又对家族的名誉产生了负面影响。二人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丽迪亚既没能得到韦翰对自己的真爱,也没能得到“世俗的荣华富贵”! 1,她甚至沦落到给姐姐伊丽莎白写信求助接济的境地。总而言之,丽迪亚与韦翰的结合体现了两人只追求情欲却不顾道德的荒唐观念。正如简·奥斯丁所说:“这种只顾情欲不顾道德的结合,实在很难得到久远的幸福。”! 2
(二)复合追求型婚姻模式:综合考量情感与物质
1.彬格莱和吉英——淑女与绅士的完美结合
吉英是班纳特家族中最年长的女儿,她漂亮体贴、端庄大方。彬格莱家境优渥,是个“有见识、有趣味”“漂亮”且有“教养”的好青年。! 3两人都十分温柔,一见面就彼此吸引,班纳特先生就曾说吉英和彬格莱的性格十分相近。正因为如此,他们在相恋过程中才更能理解对方,两人产生爱情的火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吉英和彬格莱的结合是《傲慢与偏见》中最遵循资产阶级婚姻礼仪形式的一对,也是唯一以两情相悦为开始和结束的婚姻,他们的婚姻比夏绿蒂和丽迪亚的婚姻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祝福。吉英和彬格莱的结合是典型的“淑女 绅士”模式,他们的婚姻也是英国社会中典型的“爱情 金钱”模式。这种婚姻正是简·奥斯丁所赞成的理想模式,“如果一个人既得到了爱情,又得到了金钱,那她就获得了幸福美满的婚姻”! 4。
2.伊丽莎白和达西——情感与理智的综合衡量
达西是简·奥斯丁笔下的完美情人形象,他因为长相英俊又年轻有钱,一出场就获得了舞会上所有人的关注,但他做出的一些目中无人的行为,又使得大家都十分讨厌他。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初次相遇是简·奥斯丁精心安排的情节,在舞会的间歇,彬格莱好意请求达西与伊丽莎白跳舞,不料被达西冷漠回绝,这使得伊丽莎白的自尊受挫,她把达西看作是一个傲慢无礼的人。不得不提的是,《傲慢与偏见》又名《初次印象》,而男女主人公对彼此的初次印象居然是傲慢与偏见: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这对缺点也一直存在于两人的相识过程中,其中最值得探究的是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它见证了两人爱情的发展。偏见的产生期发生在舞会初识那晚,伊丽莎白和达西虽然没有进行言语的交流,但达西傲慢冷漠的态度已经给伊丽莎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偏见的持续发酵期出现在《傲慢与偏见》第十一章,伊丽莎白与达西在谈话中当面指出了对方的缺点,伊丽莎白说达西的缺陷是容易对任何人都感觉到厌恶,而达西说伊丽莎白的缺陷“就是故意去误解别人”! 5;偏见的高潮爆发在伊丽莎白的拒婚之时:伊丽莎白听信韦翰的谎言,认为达西是个无礼又粗俗的人,于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偏见的消失期发生于丽迪亚事件的解决阶段,伊丽莎白逐渐了解了达西的为人,也发觉自己爱上了达西,于是偏见完全消除。伊丽莎白和达西在相互成长中完成了对傲慢与偏见的克服,伊丽莎白经过了“不理智”→“偏见”→“自觉克服偏见”,最终达到“理智”的状态;而达西则从“傲慢”→“反省”→“克服傲慢”,最后做出了“抛弃傲慢”的行为,他克服缺点的体现则表现于他向伊丽莎白再次求婚这一举动。
伊丽莎白冷静理智,她对恋爱持谨慎负责的态度,她曾说自己一旦爱了就“决不会因为暂时没有钱就肯撒手”! 6。但在考虑婚姻这个复杂问题时,她认为婚后也要“有饭吃,有衣穿”! 7。伊丽莎白对婚姻的要求是既要有真诚的爱情,也要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在与达西的相处过程中,她也渐渐接受并爱上了达西。达西是个出身贵族的公子,他冲破家族束缚及门第的观念选择了伊丽莎白,即选择了爱情。伊丽莎白也袒露了对达西的爱,两人最终结合。他们的爱情违抗了家族意志,受到了重重限制,但是这份爱情却是遵从彼此内心的。所以达西发觉他喜欢上伊丽莎白之时,曾反复提醒自己伊丽莎白的亲戚朋友们都出身微贱、地位低下,但经过慎重考虑过后,达西最后还是选择了伊丽莎白。这种决定代表了他的坦诚和负责,同时也是对英国传统世俗婚姻标准的一次突破。
三、《傲慢与偏见》婚姻模式带来的现代思考
《傲慢与偏见》的真正主题,实际上就是简·奥斯丁“个人对真正家园的追寻”! 8,关于如何在婚姻中进行选择,她给出了令人满意和心安的答案:我们要综合衡量理智与情感,并以审慎的态度面对婚姻问题。尽管《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模式都带有浓重的时代烙印,但是它们对于当今时代下的年轻人在如何选择婚姻的问题上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一,《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美满婚姻大都把爱情视为婚姻的基础,而爱情正是保持婚姻关系稳定的关键因素。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男女拥有的物质条件处于不对等状态,男性婚姻的选择范围往往大于女性。大多数女性没有财产又无法独立工作,在面对婚姻时总会像夏绿蒂一样,把“不致挨冻受饥”! 9作为选择婚姻的首要标准。但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更強调爱情对于婚姻的重要作用。例如,伊丽莎白就没有为物质屈从;相反,她认为爱情高于物质。伊丽莎白之所以爱上达西,“绝对不仅仅是因为他贵族的血统和丰厚的收入,而是他所展现出来的对于女性的真正尊重及敢于直面自身人性缺陷的勇气”@ 0。吸引伊丽莎白的正是达西的这种魅力,而不仅是因为达西的身份地位和财产。简·奥斯丁通过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结合表达了她对婚姻的看法:在考虑婚姻时,物质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一桩最不可取和最难以忍受的事情”@ 1。 第二,《傲慢与偏见》中体现出了简·奥斯丁面对婚姻问题时的审慎态度。爱情也许是一个纯粹的感情问题,但婚姻不总是如此。简·奥斯丁曾有两次恋爱,都开始于两情相悦,破灭于财产太少,这样的打击让她“对爱情抱有幸福的希冀,却不敢对婚姻存在过多奢望”@ 2。从此,对简·奥斯丁来说,婚姻变成了“‘基于利害关系的契约’,双方都能以某种方式从中获益”@ 3,但她本人没有因为利益而将就。哈里斯·比格-威瑟是简·奥斯丁的多年好友,也是曼唐尼庄园的继承人,在1802年12月,他向简·奥斯丁求婚了。简·奥斯丁随即接受了他的求婚,但在第二晚便决心毁约。也许在简·奥斯丁看来,哈里斯可以满足她对物质的要求,但他却无法改变她“内心对他极有可能的反感”@ 4 。简·奥斯丁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婚姻问题,书中很多人物的行为都映射了简·奥斯丁的这些经历。伊丽莎白多次告诉吉英:“千万不能为了某一个人而改变原则,破格迁就。”@ 5 当伊丽莎白决定要嫁给达西时,吉英和班纳特先生都反复向伊丽莎白确认她的决定是出于理智的;还有嘉丁纳夫人及达西都表达过在婚姻选择上的慎重。《傲慢与偏见》中的众多人物都曾以告诫的口吻对读者或书中人物进行劝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他们能在面对婚姻问题时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虽然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念更多地囿于文化、经济及家庭等具有时代性的社会因素,但她在《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众多人物对婚姻问题的审慎态度,即使是在21世纪也不过时。
究竟是该“从某种意义上独善其身、孤独终老,还是以妥协让步、失去自由为代价换来伉俪成双并赢得社会尊重?”@ 6实际上,简·奥斯丁在作品中对这个问题表达的想法,是值得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女性借鉴和深思的。
四、结语
爱情和婚姻是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中心问题,简·奥斯丁以女性独有的视角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中的婚姻问题进行了审视,并对这一社会问题表达出了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简·奥斯丁通过描写四组典型又不尽相同的婚姻模式,重点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念,她认为,婚姻被“爱情”“金钱”“容貌”等复杂的因素所纏绕。婚姻要有爱情,也要有金钱,但残酷的社会现实会横亘在这二者中间,让人在面对婚姻时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是简·奥斯丁面对的现实,也是萦绕在我们生活中的难题。
abcdefghijklmo! 6 ! 7 ! 9 @ 5〔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版,第122页,第26页,第140页,第144页,第84页,第170页,第179页,第1页,第5页,第40页,第338页,第344页,第15页,第71页,第165页,第170页,第140页,第154页。
n 王爱琴:《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婚姻观的缩影》,《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 8 @ 1 @ 3 xz 〔加拿大〕卡罗尔·希尔兹:《简·奥斯丁》,袁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版,第13页,第131页,第130页,第130页,第27页。
t 赵渭绒:《此情可问天: 简·奥斯丁的文学创作与婚姻观》,《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 2 毛丽:《知觉和思维: 爱情与婚姻斡旋的心理机制——品读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名作欣赏》2016年第12期。
参考文献:
[1] 王飞绯. 《左传》婚姻观研究[D]. 南昌大学, 2013.
[2] 龚龑. 简·奥斯丁及其家人的择偶观[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8,(6).
作 者: 路晶,南宁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