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要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应在分析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基础上,实行“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形成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2.5 0.5” 中职校 实践教学体系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明确提出中职校学生校内学习5个学期,校外顶岗实习不超过1个学期。中职校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培训,又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身心品质方面的养成教育,是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的统一体。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中职校有必要研究并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进行剖析。
一、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涵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指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中等职业教育知识、技术技能形成规律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结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如图1)可分析,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内涵是指在校内教学2.5年、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0.5年要求下,由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有关的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主要包含这些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要素内容。构建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既要发挥各自要素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发挥系统整体教学功能。
(二)实践教学组成环节
中职校实验、实训、实习是基于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而设置的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三个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如表1),同时也是相互关联和相通的,各自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不同的任务。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将三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形式按时间、内容等系统融合,并形成有效的各自子系统。
表1 中职校教学实践环节类别
二、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模型
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的不断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涉及公共课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即平台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即方向性课程)、创业创新拓展课程三种课程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程间保持不断线,校内2年实验实训有关实践教学与校外0.5年顶岗实习教学不隔离,从而既有利于学生的技术技能养成,同时又尊重各种知识、技术技能间的逻辑内在联系,按其知识、技术技能形成规律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有序地编排各自进程,使其紧密衔接,浑然一体。其中“三维四层一贯穿”的模型教学体系是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一种有效尝试。
(一)构建体系模型
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按照“三化五扣”原则(实训环境真实化、设备设施生产化、服务功能多元化;紧扣课程体系、紧扣实训任务、紧扣生产过程、紧扣真实工作、紧扣职业要求),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三维”发展(职业技能、技术精神、职业素养)为取向(如图2)、以“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岗位技能)为训练方式、以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贯穿融合于“四层”为一体的“相互平行”“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螺旋上升的“三维四层一贯穿”模型(如图3)。这种体系构建模型有效处理了中职校公共课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间的“职业活动发展”“学科知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动机发展”逻辑顺序关系,实现专业、学业、职业、就业和创业的实践教学“五业贯通”,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职业性、人本性、生产性与实践性特征。
图2 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三维”架构
图3 中职校“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模型
(二)模型解读
“三维”发展取向是指面向行业企业,以人的发展为培养取向,培养以“四层递进能级”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技能维”,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培养以职业技术精神(思维)为着力点的“精神维”,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本性;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为核心的职业素养的“素养维”,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岗位技能)培养,第一层次是基本技能训练层。通过边教边学边做和“做学合一”教学模式改革,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这是解决职业实践怎样做的“知其然”问题,主要是针对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选修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及构建的课程群在校内项目化实验室或实训室内完成的训练。第二层是专业技能培养层。通过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环境有机融合企业文化。这是解决职业实践做得好的“知其所以然”问题,主要是针对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选修课程)、专业技能平台课程及课程群在校内的仿真性实训基地内完成的训练。第三层是综合技能培育层。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岗位阶段性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以学为主的“工”,为校外以工为主的“学”奠定基础。这是解决“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问题,主要是针对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及其构建的课程群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完成的训练。第四层是岗位技能培训层。通过校外工作性顶岗实习基地的各个生产模块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充分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分层需求,保证每名学生都能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是解决“人”对岗位的适应性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问题,主要是针对专业方向课程及课程群间在校外真实职场氛围、工作性顶岗实习基地内完成的训练。“一贯穿”是指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融合于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之中。通过中职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成立创业创新转化中心,坚持立体式开发服务,将小发明、小技改、小创造等渗透融合在各层训练之中,在师生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中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实现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三年培养不断线的渗透融合。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的调试与检测专门化)为例(如图3),“三维四层一貫穿”实践教学体系中“相互平行”“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构建的内涵是:“相互平行”是指“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的各层级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的各层级的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与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 三、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
上述“三维四层一贯穿”模型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五个子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主要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等三大领域。一是职业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职业知识与技能,并在理实一体学习中对知识与技能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二是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分阶段逐步提高单项能力、模块能力、综合能力和扩展能力,“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创业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表现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形成。三是职业实践情感与观念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四层递进能级培养始终。“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贯穿于“三种课”之中,形成“三课”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第一种课堂: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种课堂:各类培训、学生社团、考证考级、自主实践、技能竞赛与创业活动等;第三种课堂:社会实践、工学结合教育等。
(三)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一是教师队伍条件。学校建有由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名师(专家)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 “双师型”师资队伍。二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共建、校企联动等方式,学校建有与专业相适应的一批教学与实训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工厂”“企业课堂”“技能教室”或“技术设计服务区”,形成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和实训生产化。
(四)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一是组织管理。学校建立“校—系(部)”两级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各系部作为教学(办学)实体,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二是运行管理。抓好准备工作、初期安排落实、中期开展检查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等环节,做到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三是制度管理。制定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和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分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社会贡献评价学校。实行书面的评价、统一的评价要与现场的评价、个性化的评价相结合;学校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要与社会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相结合;结论性的评价、单项评价要与过程性的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
四、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践感悟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职业岗位定位、职业意识形成、职业规划确立、职业素养熏导,形成职业语言、职业知识、职业思维、职业技术和职业道德,实现学生“职校人-准职业人-职业人”角色的自然转向。
(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三维”架构融合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系统培养学生现代意义上的职业素质综合能力(主要涵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在三维四层一贯穿”教学中实现学生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的培养。
(三)内化学生技术精神
“三维四层一贯穿”實践教学体系,不仅要注重学生实用技术技能的训练,还注意加强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有关信仰、价值、态度和人性等的人本教育,形成职业技术精神(探索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实证精神、独立精神、求效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而这种技术精神的养成既是在从事职业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更是在从事工作实践前的教学实践中。
(四)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创业创新拓展课程等三位一体、教学与创业基地建设、创业与实践活动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格局,突出创业技术选修课,模拟创业过程的活动课程,展示创业业绩的环境课程,有效培养了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教学工厂’背景下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案例研究——以灌南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课题号:20131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2.5 0.5” 中职校 实践教学体系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明确提出中职校学生校内学习5个学期,校外顶岗实习不超过1个学期。中职校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培训,又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身心品质方面的养成教育,是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的统一体。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中职校有必要研究并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进行剖析。
一、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涵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指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中等职业教育知识、技术技能形成规律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结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如图1)可分析,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内涵是指在校内教学2.5年、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0.5年要求下,由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有关的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主要包含这些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要素内容。构建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既要发挥各自要素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发挥系统整体教学功能。
(二)实践教学组成环节
中职校实验、实训、实习是基于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而设置的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三个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如表1),同时也是相互关联和相通的,各自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不同的任务。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将三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形式按时间、内容等系统融合,并形成有效的各自子系统。
表1 中职校教学实践环节类别
二、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模型
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的不断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涉及公共课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即平台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即方向性课程)、创业创新拓展课程三种课程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程间保持不断线,校内2年实验实训有关实践教学与校外0.5年顶岗实习教学不隔离,从而既有利于学生的技术技能养成,同时又尊重各种知识、技术技能间的逻辑内在联系,按其知识、技术技能形成规律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有序地编排各自进程,使其紧密衔接,浑然一体。其中“三维四层一贯穿”的模型教学体系是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一种有效尝试。
(一)构建体系模型
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按照“三化五扣”原则(实训环境真实化、设备设施生产化、服务功能多元化;紧扣课程体系、紧扣实训任务、紧扣生产过程、紧扣真实工作、紧扣职业要求),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三维”发展(职业技能、技术精神、职业素养)为取向(如图2)、以“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岗位技能)为训练方式、以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贯穿融合于“四层”为一体的“相互平行”“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螺旋上升的“三维四层一贯穿”模型(如图3)。这种体系构建模型有效处理了中职校公共课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间的“职业活动发展”“学科知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动机发展”逻辑顺序关系,实现专业、学业、职业、就业和创业的实践教学“五业贯通”,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职业性、人本性、生产性与实践性特征。
图2 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三维”架构
图3 中职校“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模型
(二)模型解读
“三维”发展取向是指面向行业企业,以人的发展为培养取向,培养以“四层递进能级”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技能维”,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培养以职业技术精神(思维)为着力点的“精神维”,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本性;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为核心的职业素养的“素养维”,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岗位技能)培养,第一层次是基本技能训练层。通过边教边学边做和“做学合一”教学模式改革,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这是解决职业实践怎样做的“知其然”问题,主要是针对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选修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及构建的课程群在校内项目化实验室或实训室内完成的训练。第二层是专业技能培养层。通过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环境有机融合企业文化。这是解决职业实践做得好的“知其所以然”问题,主要是针对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选修课程)、专业技能平台课程及课程群在校内的仿真性实训基地内完成的训练。第三层是综合技能培育层。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岗位阶段性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以学为主的“工”,为校外以工为主的“学”奠定基础。这是解决“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问题,主要是针对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及其构建的课程群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完成的训练。第四层是岗位技能培训层。通过校外工作性顶岗实习基地的各个生产模块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充分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分层需求,保证每名学生都能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是解决“人”对岗位的适应性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问题,主要是针对专业方向课程及课程群间在校外真实职场氛围、工作性顶岗实习基地内完成的训练。“一贯穿”是指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融合于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之中。通过中职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成立创业创新转化中心,坚持立体式开发服务,将小发明、小技改、小创造等渗透融合在各层训练之中,在师生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中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实现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三年培养不断线的渗透融合。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的调试与检测专门化)为例(如图3),“三维四层一貫穿”实践教学体系中“相互平行”“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构建的内涵是:“相互平行”是指“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的各层级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的各层级的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与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 三、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
上述“三维四层一贯穿”模型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五个子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主要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等三大领域。一是职业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职业知识与技能,并在理实一体学习中对知识与技能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二是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分阶段逐步提高单项能力、模块能力、综合能力和扩展能力,“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创业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表现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形成。三是职业实践情感与观念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四层递进能级培养始终。“四层”递进能级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贯穿于“三种课”之中,形成“三课”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第一种课堂: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种课堂:各类培训、学生社团、考证考级、自主实践、技能竞赛与创业活动等;第三种课堂:社会实践、工学结合教育等。
(三)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一是教师队伍条件。学校建有由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名师(专家)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 “双师型”师资队伍。二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共建、校企联动等方式,学校建有与专业相适应的一批教学与实训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工厂”“企业课堂”“技能教室”或“技术设计服务区”,形成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和实训生产化。
(四)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一是组织管理。学校建立“校—系(部)”两级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各系部作为教学(办学)实体,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二是运行管理。抓好准备工作、初期安排落实、中期开展检查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等环节,做到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三是制度管理。制定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和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分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社会贡献评价学校。实行书面的评价、统一的评价要与现场的评价、个性化的评价相结合;学校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要与社会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相结合;结论性的评价、单项评价要与过程性的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
四、基于“2.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践感悟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职业岗位定位、职业意识形成、职业规划确立、职业素养熏导,形成职业语言、职业知识、职业思维、职业技术和职业道德,实现学生“职校人-准职业人-职业人”角色的自然转向。
(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三维”架构融合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系统培养学生现代意义上的职业素质综合能力(主要涵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在三维四层一贯穿”教学中实现学生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的培养。
(三)内化学生技术精神
“三维四层一贯穿”實践教学体系,不仅要注重学生实用技术技能的训练,还注意加强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有关信仰、价值、态度和人性等的人本教育,形成职业技术精神(探索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实证精神、独立精神、求效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而这种技术精神的养成既是在从事职业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更是在从事工作实践前的教学实践中。
(四)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创业创新拓展课程等三位一体、教学与创业基地建设、创业与实践活动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格局,突出创业技术选修课,模拟创业过程的活动课程,展示创业业绩的环境课程,有效培养了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教学工厂’背景下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案例研究——以灌南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课题号:20131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