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意外数据,促进动态生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ib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数据则是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理解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相互之间的规律,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但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数据”,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置之不理还是一带而过?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处理不请自来、意想不到的实验数据,如何将这些意外转化为有效的课程教学资源。
  一、正确面对,捕捉意外数据
  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得出许多数据,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大部分数据是符合实验假设的,而时常会有一些数据不符合,就是所谓的“意外数据”。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油菜花开了》(教育科学出版社)这一课时,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六个小组,让他们分别进行实验:解剖油菜花,并观察一个油菜花的花瓣数、雄蕊数、雌蕊数以及萼片数分别是多少。经过解剖、观察和记录统计,学生们得出以下数据:
  仔细观察从表1,我们不难发现,六个小组学生实验观察的结果中各不相同。其中,花瓣数都是一样的,萼片数基本一致,而雄蕊数和雌蕊数的数据相差稍大,这两组数据便是本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意外数据”。又比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教师让学生们分成4个组做实验探究,分别用不同数量的垫圈拉动小车,让小车行驶同样距离的路程,所耗费的时间分别是多少,从而观察物体运动时拉力与速度的关系。通过实验观察,学生们记录了一下数据:
  认真对比分析表2中的数据,我们也很容易地看到:前3组实验结果一致,即悬挂的垫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速度就越快,而行驶所费时间则越短,这也是符合我们实验假设的。但是第4小组的结果中,挂10个垫圈数行驶所花费的时间却比8个垫圈数多,这显然与实验假设不符合,是一组“意外数据”。
  小学科学课本身是一门探究性质的活动课,实验过程中产生这样一些“意外数据”并不奇怪。按常规思维,我们往往会认为这些意外是实验的失败,是教学的瑕疵,给实验教学带去诸多干扰与困惑。事实上,科学探究本身就是一个从未知到了解再到慢慢深入的过程,探究科学的过程本就疑惑重重。与其忽略、漠视甚至害怕这些“意外数据”出现,我们倒不如正确面对,直视它们的存在。
  二、反思原因,促进动态生成
  当我们捕捉到这些意外数据之后,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当然,首先是分析它们出现的原因,然后顺势利导、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促进课堂动态教学资源生成。
  比如《油菜花开了》实验中学生们得出表1的数据,实验前教师已经让学生们将油菜花各部分的实物与书中图片名称进行了对比学习,可是为什么会出现2组意外数据呢?经过结果展示,原来由于萼片、雄蕊和雌蕊的颜色十分相似,有的小组学生错将萼片或雄蕊当作雌蕊了;甚至还有一个小组解剖时误把雄蕊夹成两半了,所以统计的雄蕊数最多……对此,教师立即抓住机会,让学生们反思,为什么解剖时会出现这些状况?正确的解剖方法应该如何操作?学生们众说纷纭:有的说“解剖时应该小心翼翼,不能太过用力把花蕊夹断”,也有学生说“解剖时应该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还有学生说“应该多做几次实验,因为一次实验有可能会有失误,结果不一定最正确”……的确,这次意外数据的出现原因在于教师未能要求学生进行规范的操作:解剖油菜花实验时,要做到仔细观察、小心行动,从外至内按顺序解剖,并且将相同形状相同颜色的部分放在一处,一边统计计数。
  又比如《我们的小缆车》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表2中第4组统计的意外数据呢?显然,我们还不能得出课本中的结论即“拉动小车的垫圈数量越多,小车的运动耗时越少,运动的速度越快;反之,拉动小车的垫圈数量越少,小车的运动耗时越多,运动的速度则越慢。” 于是,教师说,“从第一次实验结果,我发现有三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是支持这一结论的,而另外一个小组数据不支持。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呢?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加以证明。接下来,又让学生们做第二次、第三次实验,并且将垫圈数的变量提高,从“6-8-10”改为“5-10-15”,变量的距离拉大,得出来的实验数据差距将更为明显,实验结果也更加一目了然。借机,教师也让学生们反思一旦出现意外数据应该怎么办?是否应该检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过程是否严格规范操作?实验材料是否符合标准,对实验变量是否有效控制?面对意外数据,我们是否应该再次实验、多次实验,以寻找到最真实可信的实验结果?就这样,教师抓住这些意外数据加以引导,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智慧巧妙地运用好这些动态的生成性资源为教学服务,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意识和态度。
  总之,课堂是鲜活的,学生们的思维是活跃的,科学实验课中任何“意外”都不是“意外”,都是我们最好的教学资源。正如伟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在发现”。意外数据也并不预示着我们实验的失败,而只是推动我们发现科学真谛的另一条路径。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课的教师,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意外数据”,借“意外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研究方法,让学生们的认知和理解在各种意外之中得以升华,将意外数据转化为宝贵的课程动态性生成资源。
  【作者单位: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浙江】
其他文献
网友战颜界问:我喜欢一个人已经7个月了,最近发现他脚踏两只船,怎么办?  不曾早恋的白鸟答:在情感的海洋里,稚嫩的水手经受不起风浪;在情感的旋涡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为了安全起见,建议你把青春的小船驶回那个风平浪静的学习港湾,先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智慧擦亮自己的眼睛,做一个真正能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毕竟,如梦如幻的青春是春意盎然的季节,是芬芳四溢的季节,也是耕耘理想的季节……但还不是收获爱情
活动背景:  每周我们大班幼儿在水池区玩水时,我看到很多孩子每次都特别喜欢把积木、塑料瓶、玻璃弹子等各种不同的材料反复地放在水池中,用手按下去再松开,观察那些东西是如何浮起来或沉下去的,并且孩子们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讨论,会发现物体在水中有几种不同的现象:浮、沉、半浮。这些知识的感知与获得,是孩子们通过自身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感受而得到的,而不是源自于教师的说教。在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现象,都渗透着各种有
一天,辅导班老师正给学生布置作业。末了,他随口说:“做错一题罚两题,做对两题奖励一题。”  全班同学都不淡定了……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皮亚杰认知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基于以上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立足于城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发动家长和孩子多途径收集各种自然材料,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积极创设具有乡土特色的区域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能力的自主发展。  一、乡土材料在数学区,绽放孩子的思维能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具
漫图腾工作室/编绘
作为课程实施的基层小学,应该深刻理解课程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培养小学生应有的核心素养出发,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幸福成长。文萃小学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新办的一所高标准、高起点直属完全小学,自2011年创办起,学校就坚持把课程改革放在育人工作首位,建构学校课程体系,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年多来,文萃小学在推进小学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
受到苏迪罗台风的影响,2015华夏赛车大奖赛揭幕站在8月9日一天完成了正式练习、排位和正赛三个项目。台湾CTMSA队名将林帛亨凭借对大鹏湾国际赛车场的熟悉,击败了卫冕总冠军朱戴维,取得冠军。林帛亨取得了杆位,正赛中一路领先。比赛其他名次在中国FASC队的车手中展开激烈争夺,最后FASC队的朱戴维和江腾一取得亚军和季军。香港HKAA队的女车手杨嘉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终排名第四。华夏杯第二站香港站将
今天,我在写作业时,听到一阵声音,很像小孩的哭声。我很好奇,连忙跑去问妈妈:“妈妈,这是哪家小孩的哭声?真像一只大猩猩在叫。”  妈妈温柔地说:“这不是小孩在哭,是猫在叫。”  妈妈刚说完,我的脑海里就开始胡思乱想:“难道这只猫是一只大猩猩变的吗?”
一个班级里,总有一些学生显得“与众不同”,他们可能有着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可能学习成绩始终不能及格,更有可能总是在校内外惹是生非,这样的学生,常常令老师既头疼又无奈,甚至有时会认为,这样的孩子是天生的,无法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变。但是,在教学中不能真的就对他们放任不管,所以,在承认其“与众不同”的基础上,老师还是要积极的帮助他们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和进步。要帮助他们,我认为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纠正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深化我市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虽然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已经在一些院校开设出来,但是小学科学教师的课程设计方案还在探索之中。  2.加强我市小学科学学科整体建设的需要  我市自新课改以来,小学科学学科队伍建设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与重视,改变了原来专职教师队伍以“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