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注学生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关系着新课改是否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其中合作式学习就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也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素质。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且恰当地运用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素养。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有效运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其对教师教学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普遍存在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够明确,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探讨了相关的应用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性不强。
有些老师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不明确,讨论急于求成,只是为了活跃气氛,讨论之前没有安排独立学习,就讨论学习目标,有些学生不是围绕学习目标来讨论,而是在随便闲聊,白白浪费了时间,看上去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花的时间多,收效却甚微。
(二)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不到位。
多数教师还不能完全放下权威的架子,还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其指导作用不明显。只过分强调学生的“学”的意义,教师常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不能积极参与并导向学生“学”的全过程,以至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由于教师的评价能力、应变能力低,所以面对有创意的答案,缺少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面对不切实际的答案,也没有及时在反馈中提出质疑或引导学生自我否定。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学生组合,关注学生差异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培养合作意识,确保合作成效
许多科学实验证明,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观念和意识的支配,甚至可以说,行为就是由人的观念意识所支配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合作,就必须要积极地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念。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去做呢?首先,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切实地抓住语文教材中与合作相关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让学生从课文中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及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提升。其次,开展具有合作性质的教学活动。有时候语言的表达比不上实际的行动更让学生感同身受,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确保小组合作教学的成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专门开设具有合作意义的语文教学活动,以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小马过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完之后,教师除了要给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外,还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合作引导,即对学生说:“在这次表演中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好,但是让我们想一想,如果你们没有和其他人相互合作的话,是不是就不能成功地出演这个舞台剧呢?”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都陷入了思考,进而形成了“合作十分重要”的意识。
(三)及时精准指导,利用多元评价。
只要有学习,就要有评价,无评价就没有标准和方向,也就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多样性,奖惩有度,奖惩分明。对于学生的展示和成果,做得好的,要及时鼓励,好在哪里,要点评到位,以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发扬;不好的要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问题在哪里,如何改进,标准是什么,一定要明确,具有指向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切忌片面笼统和“一竿子打死”。评价方式要摆脱教师“一言堂”的习惯,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部互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语言要精准、真诚,注意说话方式。评价的结果最终一定要落实到奖惩机制上,科学合理的奖惩,能在小组内部以及小组间形成一种积极的、热烈的竞争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当今的课改中得到了广泛而积极的运用,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对于很多地区的很多教师而言,合作学习还属于新生事物,因而在实际的认知和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笔者旨在通过自身的深入学习和实践调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鑒,期望与致力于合作学习教学的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枝.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周刊,2018(21):134-135.
[2]律晓丽.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8(14):48-49.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有效运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其对教师教学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普遍存在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够明确,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探讨了相关的应用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性不强。
有些老师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不明确,讨论急于求成,只是为了活跃气氛,讨论之前没有安排独立学习,就讨论学习目标,有些学生不是围绕学习目标来讨论,而是在随便闲聊,白白浪费了时间,看上去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花的时间多,收效却甚微。
(二)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不到位。
多数教师还不能完全放下权威的架子,还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其指导作用不明显。只过分强调学生的“学”的意义,教师常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不能积极参与并导向学生“学”的全过程,以至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由于教师的评价能力、应变能力低,所以面对有创意的答案,缺少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面对不切实际的答案,也没有及时在反馈中提出质疑或引导学生自我否定。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学生组合,关注学生差异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培养合作意识,确保合作成效
许多科学实验证明,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观念和意识的支配,甚至可以说,行为就是由人的观念意识所支配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合作,就必须要积极地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念。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去做呢?首先,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切实地抓住语文教材中与合作相关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让学生从课文中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及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提升。其次,开展具有合作性质的教学活动。有时候语言的表达比不上实际的行动更让学生感同身受,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确保小组合作教学的成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专门开设具有合作意义的语文教学活动,以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小马过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完之后,教师除了要给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外,还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合作引导,即对学生说:“在这次表演中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好,但是让我们想一想,如果你们没有和其他人相互合作的话,是不是就不能成功地出演这个舞台剧呢?”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都陷入了思考,进而形成了“合作十分重要”的意识。
(三)及时精准指导,利用多元评价。
只要有学习,就要有评价,无评价就没有标准和方向,也就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多样性,奖惩有度,奖惩分明。对于学生的展示和成果,做得好的,要及时鼓励,好在哪里,要点评到位,以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发扬;不好的要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问题在哪里,如何改进,标准是什么,一定要明确,具有指向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切忌片面笼统和“一竿子打死”。评价方式要摆脱教师“一言堂”的习惯,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部互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语言要精准、真诚,注意说话方式。评价的结果最终一定要落实到奖惩机制上,科学合理的奖惩,能在小组内部以及小组间形成一种积极的、热烈的竞争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当今的课改中得到了广泛而积极的运用,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对于很多地区的很多教师而言,合作学习还属于新生事物,因而在实际的认知和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笔者旨在通过自身的深入学习和实践调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鑒,期望与致力于合作学习教学的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枝.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周刊,2018(21):134-135.
[2]律晓丽.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8(1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