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学生社团参观南唐二陵,谈起李后主的亡国原因。
甲:李煜只是词人,却偏偏当上了君王,他的亡国原因是“小材大用”的后果。
乙:“小材大用”是封建“家天下”的恶果,今天仍有肃清流毒的必要。
丙:哪一个人也不是天生的“大才”,即使是伯乐,很可能也是从养马工成长起来的。
丁:人才总是由“小材小用”到“小材大用”最后“大材大用”。不让“小材大用”恐怕一辈子也成不了“大才”。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南唐后主李煜给我们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精彩词句,作为词人,他无疑是成功的。但他又不单单是词人,更是一位皇帝,却又理政乏才、治国无方,以至于国破家亡客死异乡,这是典型的小材大用的例子,结出的苦果再苦也得自己咽下。
其实大到一个国家、社会,小到一个团体、组织,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但有人偏偏喜欢不走寻常路。坊间曾经流传一个段子,大意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就是典型的小材大用的用人哲学。这番话当然不无道理,毕竟史上“小材大用”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觉得自己有个能征善战的父亲,自己又是读了不少兵书的人,便认为自己也是一员名将了。赵王听信谗言杀掉了连却秦国的李牧,弃用了老成持重的廉颇,给赵括搭建好了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偏偏赵括除了夸夸其谈外并没几分真本事,致长平之战葬送了几十万赵国精锐部队,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被秦国统一的战车撞得粉身碎骨。这又是“小材大用”种下的苦果。
无独有偶,几百年后,备受后人推崇的蜀国丞相诸葛亮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诸葛亮一生知人善任算无遗策,但偏偏被马谡迷惑,让他去把守至关重要的街亭,偏偏马谡胸无经天纬地之才却又刚愎自用,死守着兵书上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谋,却真的把蜀军带入了十死无生的死地,以致街亭落入敌手。虽然最后马谡被杀,但诸葛亮终归要咽下自己识人不明小材大用的苦果,第一次北伐也只能草草收场。
用人是一门学问,我们否定“小材大用”,并不是要一棍子打死,而是要给“小材”以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所有的“大材”都是由“小材”成长而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时“小材大用”也是正常现象,但我们必须做好引导和培养,才能让人才由“小材小用”到“小材大用”再到“大材大用”。
本文紧扣材料内容提出中心论点,观点准确而鲜明。文章先整体分析材料,指出小材大用會带来极大危害,然后列举战国时期的赵括和三国时期的马谡两个小材大用的典型人物事例,进一步对小材大用的弊端和危害加以阐述;最后对“小材大用”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从整体来看,文章内容层层深入,说理十分透彻。
某学生社团参观南唐二陵,谈起李后主的亡国原因。
甲:李煜只是词人,却偏偏当上了君王,他的亡国原因是“小材大用”的后果。
乙:“小材大用”是封建“家天下”的恶果,今天仍有肃清流毒的必要。
丙:哪一个人也不是天生的“大才”,即使是伯乐,很可能也是从养马工成长起来的。
丁:人才总是由“小材小用”到“小材大用”最后“大材大用”。不让“小材大用”恐怕一辈子也成不了“大才”。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南唐后主李煜给我们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精彩词句,作为词人,他无疑是成功的。但他又不单单是词人,更是一位皇帝,却又理政乏才、治国无方,以至于国破家亡客死异乡,这是典型的小材大用的例子,结出的苦果再苦也得自己咽下。
其实大到一个国家、社会,小到一个团体、组织,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但有人偏偏喜欢不走寻常路。坊间曾经流传一个段子,大意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就是典型的小材大用的用人哲学。这番话当然不无道理,毕竟史上“小材大用”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觉得自己有个能征善战的父亲,自己又是读了不少兵书的人,便认为自己也是一员名将了。赵王听信谗言杀掉了连却秦国的李牧,弃用了老成持重的廉颇,给赵括搭建好了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偏偏赵括除了夸夸其谈外并没几分真本事,致长平之战葬送了几十万赵国精锐部队,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被秦国统一的战车撞得粉身碎骨。这又是“小材大用”种下的苦果。
无独有偶,几百年后,备受后人推崇的蜀国丞相诸葛亮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诸葛亮一生知人善任算无遗策,但偏偏被马谡迷惑,让他去把守至关重要的街亭,偏偏马谡胸无经天纬地之才却又刚愎自用,死守着兵书上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谋,却真的把蜀军带入了十死无生的死地,以致街亭落入敌手。虽然最后马谡被杀,但诸葛亮终归要咽下自己识人不明小材大用的苦果,第一次北伐也只能草草收场。
用人是一门学问,我们否定“小材大用”,并不是要一棍子打死,而是要给“小材”以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所有的“大材”都是由“小材”成长而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时“小材大用”也是正常现象,但我们必须做好引导和培养,才能让人才由“小材小用”到“小材大用”再到“大材大用”。
本文紧扣材料内容提出中心论点,观点准确而鲜明。文章先整体分析材料,指出小材大用會带来极大危害,然后列举战国时期的赵括和三国时期的马谡两个小材大用的典型人物事例,进一步对小材大用的弊端和危害加以阐述;最后对“小材大用”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从整体来看,文章内容层层深入,说理十分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