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水乡,水为生命之源。流过晨曦、落日、乡间、田野、街坊、城市,淌过乡音、柴米油盐,始终无法忘却的是水石清华——朱家角。
千年古镇朱家角,为上海首推的江南水乡名镇,地处江、浙、沪交界处,是长三角一体化重要市镇。
历史的河
据史料记载,早在1700年前的三国,朱家角原是一个小村落,叫朱家村。先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捕鱼而生。
这里属于吴越地带。在宋朝时它还是一个小集镇,水路便捷;至明代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清嘉庆年间将珠里定为镇名,俗称角里;明清以来,这里已商贾云集、灯火万家,为繁华集镇。
如今沿着古镇市河漕港河行走,漕港穿镇而过,流经青浦城区,北上汇入苏州河。漕港河把镇分成两片,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犹如此岸与彼岸。两岸有老街、旧弄堂,曲径通幽,石板路逶迤不断。街长三里多,挂着匾额的酒肆、茶楼、店铺,千余家。
古镇茶楼尤其多,每日清晨5点,茶楼最先拉开古镇的晨幕。
南岸的“江南第一茶楼”,清时建造,全部采用木结构,有“百口衙门”的俗称。茶楼临河的百米长廊上,常有评弹演出。
一路行走,兴许会听到在课植园内有悠长平平仄仄的唱词:“ …… 赏心悦目,谁家院?”
北岸的“阿婆茶楼”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为明清建筑。登楼远眺,三面环水,东眺放生桥,西望小淀山;又同时是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的展馆,藏有明清状元匾、民国要员匾、家族堂号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匾额。
出门过石桥往南走是“水乐堂”,水乐堂是由作曲家、指挥家谭盾等设计改建明清老宅而成的音乐建筑,在这里,音乐是看得见的,而建筑也是可以演奏的乐器。
水乐堂的南岸是圆津禅院,演奏时融入禅院清华阁上的钟声还有晚课声。禅院为名刹,院内藏有文徵明手书的“多心经”,董其昌等三十二人合写的“金刚经”,赵孟頫、董其昌的匾额,刘墉、梁同书、郑板桥、吴梅村等人写的对联。
南岸北大街上的明清建筑,白墙黛瓦,鳞次栉比,街且悠长,又称一线街,上二楼传一只竹篮,可递到对面的窗口。若石板路上有一撑伞的穿旗袍女子孑孓而行,雨淅沥沥地落下,石板湿漉漉的,便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地古风清
古镇以水为脉,以石为骨,以桥为魂。这里的桥历代建造有36座,明清古桥有20多座。
最有特色便是“沪上第一桥”四百多年的五孔放生桥,横跨漕港河。拾阶而上,站在桥头,犹如凌空而起;平波玉带连接天虹,一片湖光与四月的石榴树的颜色相同;回首,笑声已经过了桥东;五孔桥两岸,行人穿梭,古镇风烟有接天涯之感。
此桥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五孔石拱桥,也是包括周庄、乌镇、同里等在内的“江南十大名镇”中唯一的大型古桥。
家家临水,户户同舟,桥下行舟,靠石埠,缆船石镶嵌其内。不同的缆石能看出住户人家的门第,五步一个,十步一双:平(瓶)升三级(箭)、万事如意、吉祥(象)如意、必(笔)定(锭)如意、居家福禄(葫芦)等等,镂刻精细、寓意美好。
从放生桥下桥左拐往前50余米,右拐过桥便是镇北首的西井街。往北再一路行走,兴许会听到在课植园内有悠长平平仄仄的唱词:“……赏心悦目,谁家院?”这是十多年来,由昆曲王子张军领衔演绎的《牡丹亭》,每年会选一个时段在课植园实景演出,吸引世界各地的昆曲爱好者前来观赏。
课植园为庄园式的园林,其内一亭一阁、一山一水、一石一木都令人玩味。整个庄园由厅堂、假山区、园林区三大部分构成。院内有共四进的厅堂建筑。在迎贵厅南侧有一条约20多米的碑廊,镶嵌明代江南四大才子的三位的诗文:文徵明的题咏“游西山寺”十二首、祝枝山的“梅花诗”、唐寅的手札。
名人印痕
名镇,自有名人、雅士、趣事、文儒辈出。就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坊间流传进士18人,有待进一步考证)、举人40人。
明嘉庆年间有刚直尚书——陆树声;乾隆时期出现“吴中七子”之一的学者——王昶;清末民初的上海城市预言家——陆士谔;清光绪时的御醫——陈莲舫;热心教育的蔡氏望族;南社才女——陆灵素;创办并主持南社的柳亚子,其别墅……
高耸的风火墙、幽深的庭院,有着许多待考证的故事。就现今在东湖街的一处落魄的席家弄——席氏厅堂,就已引发不少人关注。
这是一座明代民宅,高墙深院,古朴精致,席氏厅堂仪门为砖雕,至今有四百五十年的历史,与放生桥相等的年岁。
席氏原籍苏州洞庭东山,明嘉靖礼部尚书席永培告老还乡,避战乱,迁此。祖上“资累巨万”,所建宅邸坐南朝北,气势宏伟,前后不止五进。解放前一场大火,使得宅邸毁掉大半,现仅剩前厅集两个天井。仪门上方,有“乐且有仪”四字,仅存砖雕纹饰有走兽、飞禽、花鸟植物、云纹。砖雕工艺融细刻、高浮雕、透雕与一体,从栩栩如生的砖雕画中,隐约可以看到秉承读书业儒与经商行贾不悖的家训。
从这面走出了不少商业巨子,诸如:民间书坊的翘楚——扫叶山房开办人席世臣,朱家角商务分会第一任会长席裕寿,清末数学家席淦,再是报业巨子席裕祺、席裕福兄弟。
席裕福是申报的创始人,字子佩,清末买办。1872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其兄席裕祺任经理,病故后由其任经理。1909年,美查回国,席裕福出资收买了申报馆,成为中国人自己办报第一人。1912年,《申报》转让。席裕福返回朱家角后,创办轮船公司衔接京沪铁路,便利商贾往返。
前往探访席氏厅堂,游客寻幽,街景深静。老远望去,电线从白墙的屋檐下伸出,一截一截连接着,街窄显得有些交错,居民的棉被衣服晾在路边,有耄耋老人拿着古铜色的被拍慢慢拍着被子,不远处有几位弄堂里的老人靠在藤椅里晒太阳。旁边挂着鲜艳的衣服,想必是年轻的外地租客。
老镇的居民,坐在自家的屋里,推门临水、枕桥而眠、看行舟、听流水,一览古镇千年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