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198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使得文化基础课学习已经没有普通高中那样重要,退之而成为“副课”。目前在很多中职学校教学工作重心由文化课教学向专业实践教学过渡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外生活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我多次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加选择地从街头租书摊弄来大量的武打、言情及网络次品书,不分时间、场合地抱读,沉浸于其中。这些低级趣味的书刊侵入校园,当然有多方面的因素,更与语文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教育指导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以为:中职语文教学应突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教育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和健康的读书习惯。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对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应有作用,这是语文教师需要永远探讨的课题。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了解现状,强化认识
  
  要想抓好有效阅读这一关,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和普遍心态,这是十分必要的。毋庸讳言,当前中职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量偏少,在我所了解的学生中,不少学生一学期的课外阅读量仅为1-2本,有的甚至一学期中连一本课外书都没读过,这些学生对书根本没有兴趣。二是阅读内容片面,这部分学生的阅读量不小,他们阅读的重点大多是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和警匪小说,有的甚至是黄色书刊,无效阅读较多。造成这种阅读状况的原因,除了一些社会的客观的原因外,主要还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少中职生缺乏应有的文学素养和起码的文学鉴赏能力,甚至于连识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都没有(这也是有效阅读量少造成的);二是青少年独特的阅读心态所致。
  不少学生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认为自己的专业和语文没有什么关系,以后的工作也不会接触到语文,只要语文课的考试通过就没有必要再去看什么课外书了。殊不知,语文的最大外延就是生活,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不在工作学习中用到语文,不但工作之后的报告、总结、计划要用到语文的写作知识,就是阅读相关的产品说明也是对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的考验,更不用说如今的社会是个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都需要通过阅读来掌握,如果你没有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要想在今后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那是相当困难的。如果学生了解到课外阅读对他们有如此重要的作用,相信他们也会重视课外阅读的。
  
  二、注重指导,突出效果
  
  根据中职学生语文实际水平,中职语文教材充分体现:既要达到高中阶段语文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标准,又要利于体现职教特色和学生特长。因此,十分强调“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就阅读教学方面,教材把整个中职阶段的阅读分成三个层次,即:接受性阅读——欣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语文教师精心组织,指导学生广泛开展语文课外接受性阅读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第一,要严格按照阅读课堂教学要求训练学生,通过范文教学,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认识阅读学习的重要性。第二,从阅读教学的目标出发,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组织阅读实践,我觉得十分有必要先从初中教材入手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让学生用另一种心态再读这些经典文章,一方面可以弥补以前学习的空缺,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先读这些文章,对他们来说是轻车熟路,易于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第三,教师应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每天读记一则成语、一句格言;每周一首小诗、一段优美的散文;每月一部好书等。以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像蜜蜂采蜜那样,广采百花,酿出甘甜的蜂蜜。
  
  三、掌握方法,科学评价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他还说:“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写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不少职中生读书只会囫囵吞枣,不知道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因此,笔者就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交给学生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法、略读法、读书卡片法、读书笔记法、朗读背诵法,等等。学生在学会了这些阅读方法之后,读书就不再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日复一日,他们已经在这样的读书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要让学生能真正阅读并收到效果,必须建立课外阅读制度,笔者是这样做的: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检查阅读内容是否合适,材料摘抄是否准确,数量是否充分,书写是否清楚,并将检查情况和课外阅读成绩反馈给学生,计入学期成绩中。实践证明,这样做对促进和完善课外阅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但希望自己有所得,还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配合课外阅读检查工作,笔者每学期都要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读书笔记交流会、文摘简报评比、复述情节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配合学校的文学社团举行征文比赛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得到了锻炼,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
  经过笔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很多学生开始喜欢上阅读,在阅读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活跃了自己的思维,也慢慢感觉到自己的课余生活越来越充实。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为他们身上的变化而感到无比欣慰。■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要“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高考《考试大纲》也要求写出“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深刻”的文章。简单而言就是作文创作具有时代性、哲理性、人文性。    一、“时代性”是指能紧跟社会生活    不难发现,高考作文话题、材料等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从现实而发。具体如倡导公平竞争、学会沟通、注重团结协作、遵循社会公德、注重自我修养等
对很多学生来说,作文是很头痛的事。每到上作文课时,学生就眉头紧皱,怨声载道。诚然,学生平时生活枯燥,每天三点一线,单调重复,材料积累很少,再加上生活阅历浅,对自然和生活缺乏观察和体验,当然感到无话可写,即使有,也常常是语言平淡,构思无奇,让老师失望,使自己遗憾。学生是多么渴望能得到妙手指点,以便走出困境,拥有一方亮丽的天空啊!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的思路就会开阔,思维就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过敏蛋白、隐地蛋白等新型微生物蛋白农药的研究进展,首次介绍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微生物蛋白农药--激活蛋白,并对几种微生物蛋白农药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自实施以来,广大师生从中汲取到我们这个伟大的诗歌国度的营养精华,可以说唐诗宋词就是一部中国文人的精神史诗,所以,如何解决承载如此厚重的文化的课堂教学难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如何才能把学生带入如此美妙的知识殿堂,就需要我们不仅有只可意会的领悟,还需要有可以言传的功力。  笔者在教授唐诗宋词的实践中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认为要真正领略唐诗宋词的魅力,养成终身
语言是构筑文章大厦的材料,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反复推求、揣摩领悟、仔细品味,才能领会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体会语言的感情和表达作用,进而真正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一句话,语文课离不开对语言的涵咏品味。  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并进行语言品味。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    一、联系语境进行品味    因为语境时时处处地干涉语言表达,所以在阅读教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专家、语文老师都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当有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呢?应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什么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呢?那就是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的课,即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课,亦谓之原生态的语文课。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语言,感悟出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程少堂老师在《语文味研究回顾》一文中所说的有“语文味的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字词。能力目标:1.细品香菱学诗、谈读诗体会和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