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启智聚德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 8月 17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中小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鉴于此,我通过分析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尝试将科技创新教育植根于德育工作中,使德育在新形势下更有实效。
  一、德育与科技创新教育
  德育指针对学生群体的道德教育与培养。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科技创新教育通过课程活动设计、引入时代广泛应用的软硬件平台以及参与工程挑战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帮助他们广泛接触科技知识,掌握常用工程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德育工作现状
  在 4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不遗余力地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献言献策,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应该认识到,仍有学校存在追求形式,重理论、轻实践,德育活动单一,缺少德育研究,重智轻德等问题。
  1.追求形式
  一次,某重点大学的三位学生来我市一所学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走进校园后,他们问我:“校内宣传的内容是针对高中生还是大学生?”这时正好有几名男生走过来,他们又问:“你们知道墙上的这些内容是做什么的吗?”
  “不知道。”几名男生回答。
  “你们参加过哪些政治教育活动?”
  “我们每天就是上课和考试。”
  其实,上述现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不深,宣传层次不明,流于形式,没有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重理论、轻实践
  2019年8月下旬,我在某校作科技创新讲座时启发、引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到了实验教学和科学实践活动。有学生提出:“我们很少做实验,从没进过实验室,老师在媒体教学中只播放实验视频。”还有的学生问:“什么是科学实践活动?”
  由此看来,一些学校在教育学生时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缺失的原因之一。
  3.德育活动单一
  在某些老师眼中,德育工作除了听从上级指示、做好文件的下达后,就是在大会或班会上向学生讲大道理,而能让学生亲力亲为的德育活动少之甚少。
  4.缺少德育研究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从骨子里珍爱教育,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有希望。
  一些学校虽然知道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仅限于口头上做文章,当出现问题时就手忙脚乱地抓一阵子,缺少对问题根源的分析与总结。
  5.重智轻德
  盲目追求分数是影响德育教育的原因之一。在高考指挥棒下,一些学校重智轻德,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道德、心理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新闻中出现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有的家长、教师忽略学生的德育培养,使学生过早地品味到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学生承受痛苦的同时,也给家人、社会造成了伤害。
  三、如何将科技创新教育植根于中小学校德育工作中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赶超发达国家,重点是育人,关键要靠创新,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创新型人才,从根本上扭转教育现状。
  之所以要将科技创新教育植根于德育工作之中,是因为科技创新教育非常符合德育的特点,有强大的育人功能。
  首先,科技创新教育的活动目标明确,活动过程长,体验性强,能很好地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从 2006年起,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共同组织开展了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通过设计巧妙、贴合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活动内容,吸引青少年参加,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其次,科技创新教育的特点之一是知识应用性好,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学到新知识和新方法,激发创新思维,结交新朋友,提高自信心。例如从 2008年开始,我校陆续开展了“节粮在我身边”“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爱绿色生活”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各方面技能得到很大提高,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德育功能得到延伸。
  再次,通过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大赛,学生能体会到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感受科技创新的氛围,看到别人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自身创新潜能。在倾听科技创新领域专家的授课时,学生还能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激发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
  根深成大业,德大立千秋。总之,德育工作任重道远,非一日之功,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呵护每一位学子,用科学的方法启智聚德。
其他文献
如果你询问研究中世纪史的历史学家迈克尔·麦考密克哪一年是最难熬的一年,他会给出答案:不是1349年(当时黑死病将欧洲近一半人口置于死地),也不是1918年(那一年的流感造成约4 000万人死亡),而是公元536年。迈克尔·麦考密克说:“即便那一年不是最难熬的一年,起码也是最难熬时期的开始。”   公元536年的夏季温度下降了1.5℃至2.5℃,爱尔兰编年史中记载着:“从536年到539年期间,人
提及语文训练,很容易想到机械、枯燥、单调、乏味的题海战术和课后练习。这是对语文训练极为狭隘的认识,我们很有必要来重新审视语文训练。    一、语文训练的“应然”教学情形:钱梦龙的《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各种特长与技能的获得与科学规范的“训练”密不可分,如驾车训练、运动训练、军事训练等,所谓“训练有素”是也。现代汉语词典对“训练”的解释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
20世纪末,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通过了“普九”验收,国家“两基”目标基本实现。然而,时隔不久,那些通过社会捐款、农民摊派以及政府借贷筹资兴建的大量农村学校便处于闲置状态。2004年,山东省平原县开始启动“初中进城”工程,将18处农村中学的初中教育全部集中到县城,让农村初中生全部进县城读书。到2007年,工程全部完成,1.8万名初中生全部进城,在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提高教育水
为实现新课改目标,真正使语文教学取得实效,许多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做了大量的探索,收到一定成效。但细观语文教学过程,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表现出“高密度、高容量、高节奏”的形态,语文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笔者就此问题从几个方面作一分析。  一、渐趋加快的语文课堂教学节奏  目前,快节奏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教育也烙上了快餐文化的印记:初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被压缩到两年
在大部分人眼中,小女孩都喜欢洋娃娃,成绩好的学生应该没有太多精力开展课外活动,爱好科技创新的人的梦想总与科学有点联系……  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一女生胡文盈却是个例外。小学五年级时,她就拿起螺丝刀、起子等工具捣鼓出了防夹手装置。上中学后,虽然学业任务繁重,但她的课外活动依旧很丰富:玩机器人、打架子鼓、设计球鞋、参加辩论社、体验极限运动……作为上海市十佳小研究员、上海市科技希望之星,她的梦想却是成为一名
学校社团举办的摄影比赛结果出炉后,我们整理照片时发现,尼康牌数码单反相机(以下简称尼康)拍的照片偏黄,佳能牌数码单反相机(以下简称佳能)拍的照片偏粉。  为什么两种相机在成像风格上出现这种差异?我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一、确定研究样本  1.白色被拍摄对象在两种相机上的成像差异  拍摄白纸,观察白色在两种相机上的表现并编号,找几名同学凭主观感觉评判后进行电脑分析,寻找规律。  2.拍摄模特  同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慢慢融入学科课程,目前大部分课程都已实现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整合的本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教学环境得以有效改善,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天文学中把由于重力梯度使天体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另一个天体的现象称为潮汐锁定。  潮汐锁定现象在宇宙中十分普遍,如太阳系中,地球锁定了月球,火星锁定了2颗卫星,木星锁定了8颗衛星,土星锁定了15颗卫星,天王星锁定了5颗卫星,海王星锁定了2颗卫星。  以上例子中行星的个头都远远大于其锁定的卫星,然而,潮汐锁定是一种相互的影响,不仅仅作用于个头较小的卫星,对于行星也有影响。比如地球潮汐锁定了月球,同时地球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1),无论是教材观念、结构,还是内容,同老教材相比,都有很大的改变,突出了知识的实用性、问题的探究性、内容的趣味性,更重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和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认真阅读新教材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与《课课练》后,觉得有些内容似有不当,与诸位同仁商榷。    一、 地理数据欠科学    课本中有些地理数据存在科学性问题,有些与对应图表中显示的数据差距较大,还有些地理数据的
一、历史情景题的概念和作用    近年来,上海、广东等地高考历史中出现大量历史情景题,凸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活力,广受各界好评。如何给历史情景题下定义呢?笔者认为,历史情景题的构成一般由创设情景的题干(透露时间、人物、事件、观点等有效信息)、驱动问题探究开展的设问(提出要解决的历史问题)、备选项(需要依据所学知识对其理陸辨析,去伪存真。非选择题不要此部分)三部分组成。其基本特征表现为:通过图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