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中学因为自身的教育定位,自上而下,对职中语文阅读存在偏见。本文就职中语文阅读导向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改善语文阅读的“四字方针”:正、活、全、宽,为职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提供正确导向。
【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阅读 导向 工具性 人文性
语文作为构架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即便是进入教育核心理念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职业中学里,语文课程也未淡出舞台。然而职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堪忧,语文阅读课的导向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职中语文阅读的导向问题
1.把语文阅读教学看做是专业技能学习外可有可无的点缀,这种认知一旦折射到阅读教学中,便直接演变成教师对着教材照本宣科,不顾及职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不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勤奋挖掘阅读对学生精神层面的积极的导向作用,这种消极的情绪也势必引起学生对语文阅读乃至语文课的探索欲望,进一步催化他们内心本已对语文不够重视的情绪。
2.把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偏移到应用文阅读上,即便看其他文体也不忘随时衍生到所谓的实用性上来,和现实工作挂钩,美其名曰为职中学生量身定做,却忽视了“工具性”背后的“人文性”特点,忽视语文的本质其实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此厚此薄彼的现象必将导致职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畸形发展,让语文课变得索然寡味,让学生能力增长与心灵成长呈现不协调性。
二、职中语文阅读导向问题的解决策略
1.正——摆正立场,尊重语文阅读。职中办学以就业为指向,这点无可厚非,然而不能一味倚重专业技能提升来为学生争取未来生活的可用资本,还要兼顾到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感价值观的存在意义。客观地说广泛的语文阅读——文质、思想俱佳的经典作品,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大有裨益,学生在阅读中情感得到熏陶,思想获得启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确立。此外,学生能从中学习到对就业有益的应用文知识、提升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而这些对于职场人员来说无疑是少不了的。所以,无论对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而言,对语文的立场必须明确,摆正姿态,尊重语文,给语文应有的地位,给语文阅读必要的空间,让阅读教学真正发挥效能,为学生赢得美好的前程增加筹码。这里着重要强调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以对语文的敬畏之心教导学生、感召学生认识到语文阅读的“必要性”。
2.活——激发兴趣,活化语文课堂。职中的学生大多是大浪淘沙后流到职中来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不尽如人意,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也不理想。语文教师要根据职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制定有效有趣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和方法,灵活处置课文,选择性地教学课文,巧妙地组织阅读课堂,把文本转换成课本剧、说故事、辩论赛、朗诵比赛等形式,让阅读不再枯燥。同时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增加发言机会,给予鼓励和指正,既能保护其自尊心,又能促使其信心的树立,安抚曾在初中受过伤害的心灵,帮助认识其错误。
3.全——紧抓本质,追寻和谐同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本质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职中重能轻文,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只看重它工具性的直观面,尤其是其中的应用文的阅读学习对就业实践的帮助,而忽视了背后深刻的人文性对成长的砥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力,要引导学生汲取书本中的正能量,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中的语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会掌握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发现、品析、领会书中意旨,从而看到文章思想深处的光芒,让人文教育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微妙作用。由此可见,紧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同构,做到“全面性”,对职中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利。
4.宽——深谋远虑,拓宽阅读领域。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导向不能只局限于课内阅读,那样的阅读太过狭隘,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延伸,应引导学生把目光引向更广阔的文学领域,诱导学生主动去阅读探究,获得自我独立的阅读体验,进行课外阅读。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开阔学生眼界,活化大脑思维,增加涵养素质,提高口语写作能力。职中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欠缺,语文教师要跟学生明确“宽泛性”阅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有效提升学生的重视度。为了督促学生课外阅读,教师不妨做出规定,要求学生定期读完一本课外读物,定时交上一篇读书报告,定性举办一场读书交流会等,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拓宽阅读领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成长。
总之,职中语文阅读导向需得抓住四字方针:正、活、全、宽,即给学生传输语文阅读的“必要性”、“趣味性”、“全面性”、“宽泛性”的理念,从根本上引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重视,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庆利.用心感悟阅读之美——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9).
[2]戴云峡.浅议职业中学语文美感教育[J].科技资讯.2011(21).
(作者单位:灵宝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阅读 导向 工具性 人文性
语文作为构架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即便是进入教育核心理念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职业中学里,语文课程也未淡出舞台。然而职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堪忧,语文阅读课的导向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职中语文阅读的导向问题
1.把语文阅读教学看做是专业技能学习外可有可无的点缀,这种认知一旦折射到阅读教学中,便直接演变成教师对着教材照本宣科,不顾及职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不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勤奋挖掘阅读对学生精神层面的积极的导向作用,这种消极的情绪也势必引起学生对语文阅读乃至语文课的探索欲望,进一步催化他们内心本已对语文不够重视的情绪。
2.把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偏移到应用文阅读上,即便看其他文体也不忘随时衍生到所谓的实用性上来,和现实工作挂钩,美其名曰为职中学生量身定做,却忽视了“工具性”背后的“人文性”特点,忽视语文的本质其实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此厚此薄彼的现象必将导致职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畸形发展,让语文课变得索然寡味,让学生能力增长与心灵成长呈现不协调性。
二、职中语文阅读导向问题的解决策略
1.正——摆正立场,尊重语文阅读。职中办学以就业为指向,这点无可厚非,然而不能一味倚重专业技能提升来为学生争取未来生活的可用资本,还要兼顾到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感价值观的存在意义。客观地说广泛的语文阅读——文质、思想俱佳的经典作品,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大有裨益,学生在阅读中情感得到熏陶,思想获得启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确立。此外,学生能从中学习到对就业有益的应用文知识、提升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而这些对于职场人员来说无疑是少不了的。所以,无论对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而言,对语文的立场必须明确,摆正姿态,尊重语文,给语文应有的地位,给语文阅读必要的空间,让阅读教学真正发挥效能,为学生赢得美好的前程增加筹码。这里着重要强调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以对语文的敬畏之心教导学生、感召学生认识到语文阅读的“必要性”。
2.活——激发兴趣,活化语文课堂。职中的学生大多是大浪淘沙后流到职中来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不尽如人意,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也不理想。语文教师要根据职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制定有效有趣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和方法,灵活处置课文,选择性地教学课文,巧妙地组织阅读课堂,把文本转换成课本剧、说故事、辩论赛、朗诵比赛等形式,让阅读不再枯燥。同时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增加发言机会,给予鼓励和指正,既能保护其自尊心,又能促使其信心的树立,安抚曾在初中受过伤害的心灵,帮助认识其错误。
3.全——紧抓本质,追寻和谐同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本质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职中重能轻文,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只看重它工具性的直观面,尤其是其中的应用文的阅读学习对就业实践的帮助,而忽视了背后深刻的人文性对成长的砥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力,要引导学生汲取书本中的正能量,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中的语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会掌握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发现、品析、领会书中意旨,从而看到文章思想深处的光芒,让人文教育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微妙作用。由此可见,紧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同构,做到“全面性”,对职中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利。
4.宽——深谋远虑,拓宽阅读领域。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导向不能只局限于课内阅读,那样的阅读太过狭隘,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延伸,应引导学生把目光引向更广阔的文学领域,诱导学生主动去阅读探究,获得自我独立的阅读体验,进行课外阅读。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开阔学生眼界,活化大脑思维,增加涵养素质,提高口语写作能力。职中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欠缺,语文教师要跟学生明确“宽泛性”阅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有效提升学生的重视度。为了督促学生课外阅读,教师不妨做出规定,要求学生定期读完一本课外读物,定时交上一篇读书报告,定性举办一场读书交流会等,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拓宽阅读领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成长。
总之,职中语文阅读导向需得抓住四字方针:正、活、全、宽,即给学生传输语文阅读的“必要性”、“趣味性”、“全面性”、“宽泛性”的理念,从根本上引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重视,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庆利.用心感悟阅读之美——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9).
[2]戴云峡.浅议职业中学语文美感教育[J].科技资讯.2011(21).
(作者单位:灵宝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