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我们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加强名著阅读。
开设阅读指导课
不同的人往往能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学生阅读同样的材料,也会由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对材料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时,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就可能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不同类型的名著,应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爱的教育》《童年》等小说,学生最易为其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但不能就此止步。教师可以帮助他们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掌握故事的大概,然后引导他们关注其中人物性格和小说的深层内涵,以及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色,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其文学欣赏能力。另外,在阅读方式上,教师也不应强求统一,而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默读、朗读、浏览式、赏析式、圈点式、摘录式、批注式等等。
以“影视阅读”为引子
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开发课外的文化资源,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设更有效果的途径。比如,可以以经典的课文作为引子,通过影视这个媒体,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激发起阅读名著的兴趣。“影视阅读”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阅读理解,从而熟悉名著的基本情节。比如,在学习了施耐庵《智取生辰纲》、曹雪芹《香菱学诗》等课文以后,让学生观看由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并要求学生针对其内容撰写影评,从而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要循序渐进
名著一般都有一定的篇幅,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阅读完的,很多学生都缺少耐心去进行长时间的阅读,往往是虎头蛇尾。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读书计划,帮助学生减轻阅读名著的心理压力和畏惧感。
新课改下的困惑
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几年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逐渐深入教学的日常工作中,我作为一名一線的语文老师,不免在心中产生一些困惑。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可行度有多少?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农村的中学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惰性强,老师牵着鼻子都不走,学生累不说、老师也累。老师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看上去,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很有效的方法,可是,时间久了,学生又渐渐回到了原点;老师久了,创设情境也就流于表面。
二、“小组学习”的效率到底有多高?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能够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互相交流的机会。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看似简单,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大多时候,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表面上很热闹,但实际上早已经离开课堂,成了茶话会。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优生积极活动,学困生成为看客,小组合作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有多少?
在现代的课堂,老师背后的黑板和手中的粉笔在逐渐被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代替。观摩过的课堂,都有多媒体的身影。放下多媒体的神奇,先说在农村的中学里,怎能做到堂堂多媒体呢?硬件设备都难以满足需求,怎能要求老师一定要现代化呢?每次教育局来人检查、听课,都会把多媒体作为评价的一个标准,难道,黑板和粉笔就不能教学吗?一块黑板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大费周章吗?
“书越来越难教了”,成为老师们共同的心声。教的,学生不喜欢;成绩,家长不满意;教学评估,教育局不满意。这可真是难住老师们了。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加强名著阅读。
开设阅读指导课
不同的人往往能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学生阅读同样的材料,也会由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对材料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时,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就可能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不同类型的名著,应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爱的教育》《童年》等小说,学生最易为其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但不能就此止步。教师可以帮助他们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掌握故事的大概,然后引导他们关注其中人物性格和小说的深层内涵,以及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色,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其文学欣赏能力。另外,在阅读方式上,教师也不应强求统一,而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默读、朗读、浏览式、赏析式、圈点式、摘录式、批注式等等。
以“影视阅读”为引子
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开发课外的文化资源,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设更有效果的途径。比如,可以以经典的课文作为引子,通过影视这个媒体,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激发起阅读名著的兴趣。“影视阅读”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阅读理解,从而熟悉名著的基本情节。比如,在学习了施耐庵《智取生辰纲》、曹雪芹《香菱学诗》等课文以后,让学生观看由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并要求学生针对其内容撰写影评,从而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要循序渐进
名著一般都有一定的篇幅,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阅读完的,很多学生都缺少耐心去进行长时间的阅读,往往是虎头蛇尾。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读书计划,帮助学生减轻阅读名著的心理压力和畏惧感。
新课改下的困惑
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几年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逐渐深入教学的日常工作中,我作为一名一線的语文老师,不免在心中产生一些困惑。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可行度有多少?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农村的中学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惰性强,老师牵着鼻子都不走,学生累不说、老师也累。老师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看上去,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很有效的方法,可是,时间久了,学生又渐渐回到了原点;老师久了,创设情境也就流于表面。
二、“小组学习”的效率到底有多高?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能够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互相交流的机会。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看似简单,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大多时候,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表面上很热闹,但实际上早已经离开课堂,成了茶话会。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优生积极活动,学困生成为看客,小组合作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有多少?
在现代的课堂,老师背后的黑板和手中的粉笔在逐渐被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代替。观摩过的课堂,都有多媒体的身影。放下多媒体的神奇,先说在农村的中学里,怎能做到堂堂多媒体呢?硬件设备都难以满足需求,怎能要求老师一定要现代化呢?每次教育局来人检查、听课,都会把多媒体作为评价的一个标准,难道,黑板和粉笔就不能教学吗?一块黑板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大费周章吗?
“书越来越难教了”,成为老师们共同的心声。教的,学生不喜欢;成绩,家长不满意;教学评估,教育局不满意。这可真是难住老师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