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是以专题组织单元的,单元的各个部分都统一于单元专题,共同组成单元整体。这种教材设计,要求教学发挥单元的整体效应,实现1 1﹥2。以下是我日常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导读引路,整体入手。导读,阐述了单元主旨及学习的要求方法,在学习每组课文之前,先学习导读。四年级下册第三组导读,告诉我们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学习这组课文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并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六年级下册第一组导读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这组课文的要求和方法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重点是抓住重点句段和联系生活实际。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即学习作者的写法。
二、贯穿始终,突出专题。学完导读,要把学习所得贯穿整组课文教学始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让学生体会全组课文都蕴含着大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不能轻易去改变它,违背自然规律,会好心办坏事的道理,以及阅读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进行一些发明创造的实例。让学生查阅有关大自然奥秘的资料,阅读揭示大自然奥秘的书,观察大自然,收集仿生学的例子等。“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六年级下册第一组《桃花心木》当中的重点语段,是全文的主旨,让学生体会这段话的含义,理解“不确定”这个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前面种树人给树浇水没有规律,明白这里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再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有那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应该怎样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
三、圆融贯通,资源整合。教材的使用策略还体现在词语盘点、日积月累、习作等方面。每篇课文中的生词,进行词语盘点时,对在学习课文时理解不够透彻的词语,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再次理解,并掌握其用法。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中“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为一只五色斑斓的蝴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学习本单元积累运用中有关生命的格言警句时,可以用这段话引出。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范例,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第一组课文,教学课文时,要让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品味文章语言及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匆匆》、《顶碗少年》这两篇课文,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是蕴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的;《桃花心木》、《手指》这两篇课文,作者表达人生的感悟的方法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白,给人启示。《桃花心木》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在学习课文写法的基础上,在习作教学中,以课文为范例,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
四、全面整合,注重创新。教师使用教材还可以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先让学生学习导读,明白这组课文是围绕描绘乡村生活画面,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展开的。提前预习语文园地六的展示台,启发学生一开始学习课文就酝酿如何为展示做准备:收集农村风光图片;了解农村儿童生活,讲他们的故事;如何写一首描写乡村景色的小诗;怎样制作一个农家小制作等等,选好一项学生就边学习课文边准备,学生既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又能使单元学科知识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融合。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是六年级第二单元习作内容,在教学本组课文当中《詹天佑》这一课时,让学生从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所作所为中感受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课后练习中设计一则小练笔:当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塑像下时,会想些什么?学生具体感知了爱国精神,爱国激情得到了激发;紧接着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讲述爱国英雄的故事,朗读爱国诗歌,歌颂祖国家乡建设新成就等,学生写作演讲稿的素材就丰富详实了,同时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有了倾吐的愿望;教学写演讲稿时,让学生回忆本组课文当中的诗歌——《中华少年》的写作思路:我们都是中华少年—共同的家园—中华文化、中华精神—中华的未来 少年去开创,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想想自己写演讲稿要选取什么思路。最后强调写演讲稿时,可以用上本单元积累的语言、事例等。
大单元教学,把语文教学中的相关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有对整个单元的共性的掌握,又有一篇一篇课文个性的领悟。总之,学生从单元之中,从一篇一篇课文的有机联系之中,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从整体入手,是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利用集合的办法,使知识聚集成“块”。新贮存的信息与大脑已经贮存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成为更加复杂的,更加有序的结构,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地址: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周正旺
一、导读引路,整体入手。导读,阐述了单元主旨及学习的要求方法,在学习每组课文之前,先学习导读。四年级下册第三组导读,告诉我们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学习这组课文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并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六年级下册第一组导读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这组课文的要求和方法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重点是抓住重点句段和联系生活实际。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即学习作者的写法。
二、贯穿始终,突出专题。学完导读,要把学习所得贯穿整组课文教学始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让学生体会全组课文都蕴含着大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不能轻易去改变它,违背自然规律,会好心办坏事的道理,以及阅读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进行一些发明创造的实例。让学生查阅有关大自然奥秘的资料,阅读揭示大自然奥秘的书,观察大自然,收集仿生学的例子等。“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六年级下册第一组《桃花心木》当中的重点语段,是全文的主旨,让学生体会这段话的含义,理解“不确定”这个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前面种树人给树浇水没有规律,明白这里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再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有那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应该怎样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
三、圆融贯通,资源整合。教材的使用策略还体现在词语盘点、日积月累、习作等方面。每篇课文中的生词,进行词语盘点时,对在学习课文时理解不够透彻的词语,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再次理解,并掌握其用法。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中“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为一只五色斑斓的蝴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学习本单元积累运用中有关生命的格言警句时,可以用这段话引出。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范例,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第一组课文,教学课文时,要让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品味文章语言及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匆匆》、《顶碗少年》这两篇课文,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是蕴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的;《桃花心木》、《手指》这两篇课文,作者表达人生的感悟的方法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白,给人启示。《桃花心木》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在学习课文写法的基础上,在习作教学中,以课文为范例,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
四、全面整合,注重创新。教师使用教材还可以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先让学生学习导读,明白这组课文是围绕描绘乡村生活画面,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展开的。提前预习语文园地六的展示台,启发学生一开始学习课文就酝酿如何为展示做准备:收集农村风光图片;了解农村儿童生活,讲他们的故事;如何写一首描写乡村景色的小诗;怎样制作一个农家小制作等等,选好一项学生就边学习课文边准备,学生既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又能使单元学科知识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融合。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是六年级第二单元习作内容,在教学本组课文当中《詹天佑》这一课时,让学生从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所作所为中感受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课后练习中设计一则小练笔:当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塑像下时,会想些什么?学生具体感知了爱国精神,爱国激情得到了激发;紧接着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讲述爱国英雄的故事,朗读爱国诗歌,歌颂祖国家乡建设新成就等,学生写作演讲稿的素材就丰富详实了,同时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有了倾吐的愿望;教学写演讲稿时,让学生回忆本组课文当中的诗歌——《中华少年》的写作思路:我们都是中华少年—共同的家园—中华文化、中华精神—中华的未来 少年去开创,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想想自己写演讲稿要选取什么思路。最后强调写演讲稿时,可以用上本单元积累的语言、事例等。
大单元教学,把语文教学中的相关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有对整个单元的共性的掌握,又有一篇一篇课文个性的领悟。总之,学生从单元之中,从一篇一篇课文的有机联系之中,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从整体入手,是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利用集合的办法,使知识聚集成“块”。新贮存的信息与大脑已经贮存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成为更加复杂的,更加有序的结构,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地址: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