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个低年级老师,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考试习惯是首要任务,可现在的孩子个个个性鲜明,人人是家里的小皇帝,多数孩子娇气、自控能力差。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就必须严格要求,可严中如果少了爱,就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而有些伤害是教师不自觉、不自知的,一句粗暴的呵斥,一个过激的动作,都会让孩子脆弱的心灵遭受打击,而这种打击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必须理智施教,以爱打动孩子,以豁达的个性感染孩子,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孩子,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严 爱 自尊 理智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72-01
周三下午来到学校,刚放下车,我班小朋友就将我围住了 。“老师,于xx躲在厕所里哭呢。”“他脸上有一个好大好红的巴掌印。”“可能是被人打了。”孩子们七嘴八舌,争相报告。我听后吃惊不小,小于是个内向的小男孩,平时寡言少语。谁会下此毒手呢?我快步走向厕所,见厕所门口围了一群孩子,一个个伸长脖子往里看。几个调皮的男生正拉着小于往外走,小于则一手捂着脸,不肯挪步。我驱散开门口的孩子。走到他身边,轻轻拉起他的另一只手,低头对他说:“走,跟老师说说是怎么回事。”来到办公室,我掩上门,带着小于走到我的办公桌前坐下,小心翼翼地说:“把手拿开,让老师看看你的脸好吗?”小于慢慢地放下捂住脸的左手,我立刻看到一个触目惊心的红色巴掌印,五根手指印清晰可见,在原来白白净净的小脸上显得极为明显,而他的脸上还挂着未拭去的泪痕。我心疼地问:“还疼吗?”“不疼了。”“谁打的?”“……我妈妈打的……”“为什么打你?”“因为……因为考试看人的……”说到这里,小于的泪水又溢出了眼眶。我一把将孩子搂在怀里,摸着他那肿胀的脸,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原来那个刽子手却是我自己。上午单元测验,考前我反复强调考试纪律:不转头、不抬头,独立认真完成(认真读题,认真答题,认真检查)。直到每个孩子都能背出考试要求,才发试卷。可在考试过程中,我发现小于心神不定,几乎每道题都要看同桌的,我几次走过去,小声提醒他要相信自己。谁知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分钟,他又变本加厉,甚至扒开同桌的手,肆无忌惮地抄起来,一怒之下,我用手中的红笔在他试卷上画了个大大的三角形 。阅卷时,给他减了10分,以示警告。并让他回家告诉家长扣分原因,没想到由于我的不冷静,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面对老师的无情评判,家长的严厉责罚,同学的无知嘲弄,年幼无助的孩子无处可逃,臭气熏天的厕所竟成了他的藏身之地。家长的打骂痛在脸上,可老师同学的无情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比打骂更深的烙印。自责、懊悔,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一遍遍问自己,如此冲动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就能杜绝孩子的抄袭现象吗?孩子这样做是什么原因:是不会、还是不自信。
下午,我和小于的妈妈进行了一次长谈,从谈话中我了解到,小于来自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为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们在城里买了房,有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的生活,老人对孙子宠爱有加,事事包办代替,小家伙至今不会自己吃饭、穿衣,学习也很不理想。为此,他母亲只得辞职回家,专门照料他。爷爷、奶奶也因教育方法的分歧回了老家。在狭小的二人世界里,妈妈对孩子管教很严,孩子学会了看妈妈脸色,事事要经妈妈同意才可行动,可性急的母亲还是觉得处处不满意。致使孩子形成一种“自我无能感”。胆小怯懦、孤僻、产生无助与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而爷爷、奶奶的长期溺爱、迁就,遇事大包大揽,不仅使孩子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性,更学会了依赖,这种依赖的心理导致了他思维和行动上的惰性,一遇困难就不知所措。我和他妈妈一起分析孩子不能独立作业的原因,检讨了自己做法上的不对。建议孩子家长不仅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给予精神上的关怀,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性急,要给孩子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 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接触,多和小伙伴玩耍,创造其想说、敢说、爱说的和谐环境,以克服其羞怯感,激发自信心。
而我能做的就是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当他课上躲闪老师的目光,不敢回答问题时,我会挑比较容易的问题,先让他和我说悄悄话,稍加点拨后,鼓励他大声讲给全班小朋友听,答对了,全班给以热烈的掌声。大家的鼓励,使他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以后,只要能回答的问题,在我的鼓励下,他都会勇敢的举手回答。即使答错了,我也会从态度上加以肯定,并用多种手段引导他纠正错误,只要纠正对了就给予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独立作业时,我同样会关注他的表现,如发现他愁眉不展,举棋不定时,我会走过去,蹲下身子,轻轻问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并引导他自己解决困难。做对了,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他会羞涩地一笑。为彻底培养他的自信,我和他私下有个约定:每次考试不管考多少分,只要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我都会给他加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并奖励30分独立完成分。他遵守了约定,我信守了诺言。而且每次考试结束,我都会询问他哪些题目不会,及时给予帮助。小于在老师真诚信任和热心帮助下,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产生了一种成功的情绪体验,产生了“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自信心,学习和人际交往都有了可喜的进步。在期末单人单桌的考验中,他数学考出了97分的好成绩,我给他发了一张大大的奖状。
事情已过去一段时间,小于脸上的伤痕已渐渐退去,可他心底的伤痛何时才能愈合。我无法得知。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低年级教师工作的艰苦性,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七八岁的孩子,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着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等现象。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可如果严中少了爱,就容易伤害学生的心灵,而有些伤害是教师不自觉、不自知的。因为孩子的心就像幼稚的花瓣,脆弱得很,教师一句粗暴的呵斥,一个过激的动作都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而这种伤害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让尊重学生,理智施教成为习惯。少些埋怨,多些宽容,宽容孩子的“调皮捣蛋”,宽容孩子的“口不择言”,宽容孩子的“再三过失”,宽容孩子的“暂时抵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呵护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严 爱 自尊 理智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72-01
周三下午来到学校,刚放下车,我班小朋友就将我围住了 。“老师,于xx躲在厕所里哭呢。”“他脸上有一个好大好红的巴掌印。”“可能是被人打了。”孩子们七嘴八舌,争相报告。我听后吃惊不小,小于是个内向的小男孩,平时寡言少语。谁会下此毒手呢?我快步走向厕所,见厕所门口围了一群孩子,一个个伸长脖子往里看。几个调皮的男生正拉着小于往外走,小于则一手捂着脸,不肯挪步。我驱散开门口的孩子。走到他身边,轻轻拉起他的另一只手,低头对他说:“走,跟老师说说是怎么回事。”来到办公室,我掩上门,带着小于走到我的办公桌前坐下,小心翼翼地说:“把手拿开,让老师看看你的脸好吗?”小于慢慢地放下捂住脸的左手,我立刻看到一个触目惊心的红色巴掌印,五根手指印清晰可见,在原来白白净净的小脸上显得极为明显,而他的脸上还挂着未拭去的泪痕。我心疼地问:“还疼吗?”“不疼了。”“谁打的?”“……我妈妈打的……”“为什么打你?”“因为……因为考试看人的……”说到这里,小于的泪水又溢出了眼眶。我一把将孩子搂在怀里,摸着他那肿胀的脸,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原来那个刽子手却是我自己。上午单元测验,考前我反复强调考试纪律:不转头、不抬头,独立认真完成(认真读题,认真答题,认真检查)。直到每个孩子都能背出考试要求,才发试卷。可在考试过程中,我发现小于心神不定,几乎每道题都要看同桌的,我几次走过去,小声提醒他要相信自己。谁知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分钟,他又变本加厉,甚至扒开同桌的手,肆无忌惮地抄起来,一怒之下,我用手中的红笔在他试卷上画了个大大的三角形 。阅卷时,给他减了10分,以示警告。并让他回家告诉家长扣分原因,没想到由于我的不冷静,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面对老师的无情评判,家长的严厉责罚,同学的无知嘲弄,年幼无助的孩子无处可逃,臭气熏天的厕所竟成了他的藏身之地。家长的打骂痛在脸上,可老师同学的无情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比打骂更深的烙印。自责、懊悔,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一遍遍问自己,如此冲动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就能杜绝孩子的抄袭现象吗?孩子这样做是什么原因:是不会、还是不自信。
下午,我和小于的妈妈进行了一次长谈,从谈话中我了解到,小于来自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为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们在城里买了房,有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的生活,老人对孙子宠爱有加,事事包办代替,小家伙至今不会自己吃饭、穿衣,学习也很不理想。为此,他母亲只得辞职回家,专门照料他。爷爷、奶奶也因教育方法的分歧回了老家。在狭小的二人世界里,妈妈对孩子管教很严,孩子学会了看妈妈脸色,事事要经妈妈同意才可行动,可性急的母亲还是觉得处处不满意。致使孩子形成一种“自我无能感”。胆小怯懦、孤僻、产生无助与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而爷爷、奶奶的长期溺爱、迁就,遇事大包大揽,不仅使孩子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性,更学会了依赖,这种依赖的心理导致了他思维和行动上的惰性,一遇困难就不知所措。我和他妈妈一起分析孩子不能独立作业的原因,检讨了自己做法上的不对。建议孩子家长不仅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给予精神上的关怀,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性急,要给孩子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 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接触,多和小伙伴玩耍,创造其想说、敢说、爱说的和谐环境,以克服其羞怯感,激发自信心。
而我能做的就是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当他课上躲闪老师的目光,不敢回答问题时,我会挑比较容易的问题,先让他和我说悄悄话,稍加点拨后,鼓励他大声讲给全班小朋友听,答对了,全班给以热烈的掌声。大家的鼓励,使他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以后,只要能回答的问题,在我的鼓励下,他都会勇敢的举手回答。即使答错了,我也会从态度上加以肯定,并用多种手段引导他纠正错误,只要纠正对了就给予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独立作业时,我同样会关注他的表现,如发现他愁眉不展,举棋不定时,我会走过去,蹲下身子,轻轻问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并引导他自己解决困难。做对了,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他会羞涩地一笑。为彻底培养他的自信,我和他私下有个约定:每次考试不管考多少分,只要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我都会给他加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并奖励30分独立完成分。他遵守了约定,我信守了诺言。而且每次考试结束,我都会询问他哪些题目不会,及时给予帮助。小于在老师真诚信任和热心帮助下,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产生了一种成功的情绪体验,产生了“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自信心,学习和人际交往都有了可喜的进步。在期末单人单桌的考验中,他数学考出了97分的好成绩,我给他发了一张大大的奖状。
事情已过去一段时间,小于脸上的伤痕已渐渐退去,可他心底的伤痛何时才能愈合。我无法得知。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低年级教师工作的艰苦性,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七八岁的孩子,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着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等现象。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可如果严中少了爱,就容易伤害学生的心灵,而有些伤害是教师不自觉、不自知的。因为孩子的心就像幼稚的花瓣,脆弱得很,教师一句粗暴的呵斥,一个过激的动作都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而这种伤害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让尊重学生,理智施教成为习惯。少些埋怨,多些宽容,宽容孩子的“调皮捣蛋”,宽容孩子的“口不择言”,宽容孩子的“再三过失”,宽容孩子的“暂时抵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呵护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