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清醒地看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校本研修虽然还是一个探索中的领域,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界定,但作为学校,只有给出一个为了学校、基于学校以及能够在学校中贯彻实施的定义,才能帮助教师从研修中养成习惯,并在习惯延伸中提升。
一、用问题构建搭起校本研修的框架
我校是一所成立未满一年的新校,师资层次结构不尽合理,新教师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学校很重视教师的校本研修,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如何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仍是一个重要问题。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内在因子,校本研修中的“与自我的对话、与同行的对话、与书本的对话”三个对话研究是有效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根据学校师资的现状,我们构想了一种“阅读思辨、课题研究、专家引领”为本位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方式。我们期望通过研究在理论与现实问题之间搭建桥梁,构想形成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的运行机制,使之成为教师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以应对课程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成长的要求。
二、让习惯形成引领校本研修的主题
前期进行的校本培训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培训理念是:使培训者发展变化;现在的理念是:使培训者随着学校的变化而变化。教师的成长来自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感悟,而当实践与感悟成为稳定的行为时,即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一个人每天的正常活动,90%都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而学校就是教育人、改变人的地方,身为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前提是教师要有良好的习惯,这包括教师的日常行为习惯、良好的教学习惯、善于获取知识进行探究的习惯。以习惯为行动导向,让教师的教育教学习惯提升到学研的高度是有其必要性和可取性的。
三、借创新形式突破校本研修的瓶颈
教师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校本研修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作为新办校当务之急就是在校本研修中找到创新点,让专业成长、让优秀在习惯中延续。
形式一:以片段教学为教研方式,培养教师自觉研读教材的习惯。
片段教学是当前学校教研中广泛开展的一项活动,在自主、创新的教研环境中,培养教师自觉持续研读教材的习惯很重要。
1.重文本细读,以模拟上课的方式深层探寻教材内涵
通过片段教学中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设计框架、教学设计意图、学生预设的思考以及解读教材后的困惑等问题的思考,努力使老师从关注教学前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转变为自我对文本对教材的深层理解,转变为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型新教师。
2.重个案解读,以集体研训的方式思辨个性化的设计思想
集体备课的行为终将转为个体自主研读,在深层理解了教材的意图,并形成了一定的研读方法后,我们仍需在一定的集体范围内进行操作,便于互动交流和持续进步。于是备课组集体研读的教研方式就产生了。这种形式具有大教研组集中教研所不具有的优点:范围小、参与面广、讨论内容相对集中、参与者的共性地方多。
3.重实证分析,以课堂教学的方式验证理想化的设计意图
片段教学是教师理想化了的教材解读,但在片段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上课时的临场发挥、处理与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因此,需要教师将个性化的解读和理想化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证分析才能判断教师的解读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形式二:以读书为精神需求,提升自我学科素养。
一个教师在他所教的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提升自我学科素养的有效路径就是读书学习。
形式三:以科研为后继力量,激发教师自觉研究。
教师在教学工作设计中,只有不断科研反思,才能从根源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突破校本研修的瓶颈。
教师的成长取决于自身在教学中的积累与感悟,而校本研修在其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的成长关键靠自己,但学校要积极帮助教师在良好的习惯中提升,让这种提升为教师成长提供良好的实践土壤和同伴相携的和谐气候。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
一、用问题构建搭起校本研修的框架
我校是一所成立未满一年的新校,师资层次结构不尽合理,新教师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学校很重视教师的校本研修,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如何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仍是一个重要问题。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内在因子,校本研修中的“与自我的对话、与同行的对话、与书本的对话”三个对话研究是有效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根据学校师资的现状,我们构想了一种“阅读思辨、课题研究、专家引领”为本位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方式。我们期望通过研究在理论与现实问题之间搭建桥梁,构想形成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的运行机制,使之成为教师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以应对课程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成长的要求。
二、让习惯形成引领校本研修的主题
前期进行的校本培训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培训理念是:使培训者发展变化;现在的理念是:使培训者随着学校的变化而变化。教师的成长来自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感悟,而当实践与感悟成为稳定的行为时,即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一个人每天的正常活动,90%都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而学校就是教育人、改变人的地方,身为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前提是教师要有良好的习惯,这包括教师的日常行为习惯、良好的教学习惯、善于获取知识进行探究的习惯。以习惯为行动导向,让教师的教育教学习惯提升到学研的高度是有其必要性和可取性的。
三、借创新形式突破校本研修的瓶颈
教师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校本研修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作为新办校当务之急就是在校本研修中找到创新点,让专业成长、让优秀在习惯中延续。
形式一:以片段教学为教研方式,培养教师自觉研读教材的习惯。
片段教学是当前学校教研中广泛开展的一项活动,在自主、创新的教研环境中,培养教师自觉持续研读教材的习惯很重要。
1.重文本细读,以模拟上课的方式深层探寻教材内涵
通过片段教学中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设计框架、教学设计意图、学生预设的思考以及解读教材后的困惑等问题的思考,努力使老师从关注教学前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转变为自我对文本对教材的深层理解,转变为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型新教师。
2.重个案解读,以集体研训的方式思辨个性化的设计思想
集体备课的行为终将转为个体自主研读,在深层理解了教材的意图,并形成了一定的研读方法后,我们仍需在一定的集体范围内进行操作,便于互动交流和持续进步。于是备课组集体研读的教研方式就产生了。这种形式具有大教研组集中教研所不具有的优点:范围小、参与面广、讨论内容相对集中、参与者的共性地方多。
3.重实证分析,以课堂教学的方式验证理想化的设计意图
片段教学是教师理想化了的教材解读,但在片段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上课时的临场发挥、处理与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因此,需要教师将个性化的解读和理想化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证分析才能判断教师的解读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形式二:以读书为精神需求,提升自我学科素养。
一个教师在他所教的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提升自我学科素养的有效路径就是读书学习。
形式三:以科研为后继力量,激发教师自觉研究。
教师在教学工作设计中,只有不断科研反思,才能从根源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突破校本研修的瓶颈。
教师的成长取决于自身在教学中的积累与感悟,而校本研修在其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的成长关键靠自己,但学校要积极帮助教师在良好的习惯中提升,让这种提升为教师成长提供良好的实践土壤和同伴相携的和谐气候。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