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增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使之能够真正成为高校学生乐于接受的一门优质课程,关键在于高校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的重心从“文本”向“人本”转换,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转变他们过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态度,采用新的教学范式,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文本”向“人本”转换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使得这种转化更加符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提升高校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增强他们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人本;转换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更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于当今高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而在高校各类学科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实却是在长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教学始终围绕“文本”展开,课堂上中经常出现“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这就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对于这门重要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普遍感到“厌烦”,甚至经常出现旷课的现象。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使得这门重要课程能够更好的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那就需要广大教师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从“文本”向“人本”转变,教学中要做到以大学生为主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大学生的需求,改善教学方式,促进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科学理论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
1、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厌恶”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这么课程。作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学生为本,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教师自己要努力专研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并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深入了解党的思想理论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这样,才能更加便于教学。其次,就是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转变教学中的旧观念。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利用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中必须以大学生为主体,发挥好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像过去一样,教学中照本宣科,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观念的转变要坚持原则,既不能脱离党的科学理论作指导,也不能脱离教学的实际情况。如果在教学中一味迎合学生的想法,那就容易违背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认真学习,刻苦专研,寻找到合适的结合点。
二、积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范式
1、明确“范式”的概念。 “范式”(paradigm)最初由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作为研究科学方法论的一种概念引入我国学界。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就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的理论、模型、方法和经验等的总和。简而言之,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这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的一套“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体系,然后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这套理论去指导实践。
2、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由于教材的理论色彩过于浓厚,单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运用,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将教材中的理论体系结合实际的社会现实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方式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然后进一步继续深入研究。
3、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就需要做到三个要求。首先,作为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掌握党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以此作为基础,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的发挥,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推进自己的教学计划。其次,在学生的需求和教材之间找准切入点,并以此为根据,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实际案例,带领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可以得到具体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于科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再次,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中,积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新范式,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围绕学生展开,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的观念,降低姿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帮助他们提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的认识程度,改变他们过去错误的思想意识。同时在教学中,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和想法,教师应该认真听取,详细分析。不能忽略学生的意见和观点,这就容易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关注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以此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课堂上,要建设“以人为本”的教学范式,就是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与时俱进,推动教学方式的革新
在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也需要不断革新原有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1、围绕“典型案例”展开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本身就已经使得很多大学生望而却步,如果在课堂上,依然还是围绕理论展开论述,肯定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反感,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今天,尤其是面对90后的年轻人,肯定是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围绕“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中的问题逐步展开,层层推进,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掌握教学的要点。最后就是要做好总结工作。对于课堂案例的选择,学生的反映,以及课程的进展效果,都要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学生,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2、注重实践,培养能力。尽管高校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理论色彩比较浓厚,但是教师应该在教学观念中懂得,传授学生的知识,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不论是理论的讲解,还是案例的分析,都需要培养学生自己去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对社会热点问题、民生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分析,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这样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升华,更加便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日后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通过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高了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虽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直在大学生的学习中不被重视,并且很多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感到“反感”,但是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从“文本”转向“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积极采用新的教学范式,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在课堂上围绕“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革,主要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完成新时期的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龙溪虎,汪荣有,王诚德.从独白走向对话: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转向[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6月:103-109.
[2] 许瑞芳,高国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8月:25-32.
[3] 梁大伟.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话语范式”长效机制的现实诉求[J].才智,2016年7月:49.
[4] 肖应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变研究[J].学理论,2013年第29期:352-354.
[5] 骆迎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探究[J].《传承》,2010 年第1 期:70-71.
[6] 张海琳.从文本到人本 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J].科教文汇,2010年10月:38-39.
[7] 陶辰.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展望, 2016年4月:338.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人本;转换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更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于当今高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而在高校各类学科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实却是在长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教学始终围绕“文本”展开,课堂上中经常出现“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这就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对于这门重要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普遍感到“厌烦”,甚至经常出现旷课的现象。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使得这门重要课程能够更好的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那就需要广大教师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从“文本”向“人本”转变,教学中要做到以大学生为主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大学生的需求,改善教学方式,促进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科学理论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
1、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厌恶”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这么课程。作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学生为本,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教师自己要努力专研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并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深入了解党的思想理论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这样,才能更加便于教学。其次,就是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转变教学中的旧观念。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利用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中必须以大学生为主体,发挥好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像过去一样,教学中照本宣科,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观念的转变要坚持原则,既不能脱离党的科学理论作指导,也不能脱离教学的实际情况。如果在教学中一味迎合学生的想法,那就容易违背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认真学习,刻苦专研,寻找到合适的结合点。
二、积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范式
1、明确“范式”的概念。 “范式”(paradigm)最初由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作为研究科学方法论的一种概念引入我国学界。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就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的理论、模型、方法和经验等的总和。简而言之,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这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的一套“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体系,然后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这套理论去指导实践。
2、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由于教材的理论色彩过于浓厚,单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运用,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将教材中的理论体系结合实际的社会现实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方式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然后进一步继续深入研究。
3、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就需要做到三个要求。首先,作为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掌握党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以此作为基础,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的发挥,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推进自己的教学计划。其次,在学生的需求和教材之间找准切入点,并以此为根据,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实际案例,带领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可以得到具体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于科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再次,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中,积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新范式,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围绕学生展开,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的观念,降低姿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帮助他们提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的认识程度,改变他们过去错误的思想意识。同时在教学中,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和想法,教师应该认真听取,详细分析。不能忽略学生的意见和观点,这就容易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关注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以此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课堂上,要建设“以人为本”的教学范式,就是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与时俱进,推动教学方式的革新
在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也需要不断革新原有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1、围绕“典型案例”展开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本身就已经使得很多大学生望而却步,如果在课堂上,依然还是围绕理论展开论述,肯定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反感,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今天,尤其是面对90后的年轻人,肯定是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围绕“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中的问题逐步展开,层层推进,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掌握教学的要点。最后就是要做好总结工作。对于课堂案例的选择,学生的反映,以及课程的进展效果,都要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学生,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2、注重实践,培养能力。尽管高校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理论色彩比较浓厚,但是教师应该在教学观念中懂得,传授学生的知识,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不论是理论的讲解,还是案例的分析,都需要培养学生自己去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对社会热点问题、民生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分析,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这样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升华,更加便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日后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通过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高了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虽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直在大学生的学习中不被重视,并且很多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感到“反感”,但是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从“文本”转向“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积极采用新的教学范式,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在课堂上围绕“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革,主要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完成新时期的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龙溪虎,汪荣有,王诚德.从独白走向对话: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转向[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6月:103-109.
[2] 许瑞芳,高国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8月:25-32.
[3] 梁大伟.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话语范式”长效机制的现实诉求[J].才智,2016年7月:49.
[4] 肖应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变研究[J].学理论,2013年第29期:352-354.
[5] 骆迎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探究[J].《传承》,2010 年第1 期:70-71.
[6] 张海琳.从文本到人本 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J].科教文汇,2010年10月:38-39.
[7] 陶辰.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展望, 2016年4月: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