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唱是高中阶段音乐课程中的表演性教学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习领域。歌唱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鲜明特点,是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平台。歌唱模块教学要把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学生的歌唱实践,丰富学生的歌唱感受,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一、重视歌唱感受,培养歌唱兴趣
教师应特别重视高中生歌唱模块的第一节课,与学生一起倾听音乐,一起演唱歌曲,一起弹奏乐曲,一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歌唱兴趣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充满音乐的激情,充满生命的活力。比如第二单元《赞美祖国》中的两首作品《祖国颂》《啊!中国的土地》都是学生熟悉的,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学习歌曲。每个小组选派歌手演唱,另几个小组提建议、进行歌唱指导,然后比赛。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二、高度尊重学生,凸显主体作用
深入挖掘教材,深化教学内容。高中《歌唱》模块每个单元由欣赏、知识、实践、拓展与探究四部分内容组成。知识容量大,内容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可分两个部分完成教学任务,即欣赏和实践。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欣赏和歌唱实践中,在欣赏和实践中掌握、巩固和提高知识和技能。如第三单元《芳菲田野》,欣赏曲目为《渔歌》《春之声圆舞曲》,知识和技能为“合唱艺术的种类”“歌唱的共鸣与咬字、吐字”,实践曲目为《踏雪寻梅》。在欣赏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部作品的风格特征、文化背景艺术表现力。聆听《渔歌》,判断其演唱形式,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或课外自主学习,了解合唱艺术的种类。歌唱的“共鸣与咬字、吐字”则在《踏雪寻梅》的歌唱实践中学习、体验并掌握。
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如学唱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课前让同学们下载两个以上版本的《槐花几时开》视频,以自主学习的形式反复观看、倾听、欣赏、学唱,感受歌曲的故事性,生活气息和自由爽朗风格;然后按学习小组交流倾听的感受和学唱的体验,并讨论歌曲中衬词“哟呵”“哟喂”的演唱方法;最后全体同学研究这首山歌的节奏、旋律特点及其艺术表现力。
三、注重技能训练,培养歌唱技巧
在歌唱实践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富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引导学生学习歌唱技巧非常重要。比如视唱乐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识谱能力好的同学带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既提高学生整体视谱能力,又学会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小组合作。技能训练中,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等,都要结合歌唱实践活动来展开。如在学唱《故乡的亲人》一曲时,练声曲即为歌曲本身。歌唱该作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知和分析歌曲的主题(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亲人)和情绪(怀念地、伤感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情境。如“我的故乡在斯瓦尼河畔,多么遥远”这句歌词,“遥远”一词的情绪是伤感、惆怅的,要用缓慢的速度、较弱的力度和暗淡的音色来歌唱。
四、拓展第二课堂,突出歌唱实践
第二课堂歌曲演唱的学习重点是感受与体验,要以演唱的歌曲为线索,适当渗透演唱知识。第二课堂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演唱兴趣,而不是系统学习演唱知识。所以,在第二课堂要以演唱的歌曲为中心自主活动。例如,我们排练《木叶吹呀吹》,作品和声丰富,大量衬词要求口齿伶俐,演唱灵巧精致,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新颖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要让学生学会用原汁原味又不乏现代气息的技巧来演唱作品。我们在排练这首歌时,让学生反复听录音、看录像,模仿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
第二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歌唱活动的主人,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演唱的歌曲、以及演唱形式,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演唱风格,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特点。第二课堂也给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几个喜欢独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分析歌曲内容、曲式结构、演唱方法,设计不同的演唱风格,在反复演唱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几个同学也可以合作演唱,比如小合唱、对唱、重唱等形式,自己组织,自己导演,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重视歌唱感受,培养歌唱兴趣
教师应特别重视高中生歌唱模块的第一节课,与学生一起倾听音乐,一起演唱歌曲,一起弹奏乐曲,一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歌唱兴趣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充满音乐的激情,充满生命的活力。比如第二单元《赞美祖国》中的两首作品《祖国颂》《啊!中国的土地》都是学生熟悉的,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学习歌曲。每个小组选派歌手演唱,另几个小组提建议、进行歌唱指导,然后比赛。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二、高度尊重学生,凸显主体作用
深入挖掘教材,深化教学内容。高中《歌唱》模块每个单元由欣赏、知识、实践、拓展与探究四部分内容组成。知识容量大,内容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可分两个部分完成教学任务,即欣赏和实践。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欣赏和歌唱实践中,在欣赏和实践中掌握、巩固和提高知识和技能。如第三单元《芳菲田野》,欣赏曲目为《渔歌》《春之声圆舞曲》,知识和技能为“合唱艺术的种类”“歌唱的共鸣与咬字、吐字”,实践曲目为《踏雪寻梅》。在欣赏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部作品的风格特征、文化背景艺术表现力。聆听《渔歌》,判断其演唱形式,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或课外自主学习,了解合唱艺术的种类。歌唱的“共鸣与咬字、吐字”则在《踏雪寻梅》的歌唱实践中学习、体验并掌握。
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如学唱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课前让同学们下载两个以上版本的《槐花几时开》视频,以自主学习的形式反复观看、倾听、欣赏、学唱,感受歌曲的故事性,生活气息和自由爽朗风格;然后按学习小组交流倾听的感受和学唱的体验,并讨论歌曲中衬词“哟呵”“哟喂”的演唱方法;最后全体同学研究这首山歌的节奏、旋律特点及其艺术表现力。
三、注重技能训练,培养歌唱技巧
在歌唱实践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富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引导学生学习歌唱技巧非常重要。比如视唱乐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识谱能力好的同学带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既提高学生整体视谱能力,又学会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小组合作。技能训练中,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等,都要结合歌唱实践活动来展开。如在学唱《故乡的亲人》一曲时,练声曲即为歌曲本身。歌唱该作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知和分析歌曲的主题(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亲人)和情绪(怀念地、伤感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情境。如“我的故乡在斯瓦尼河畔,多么遥远”这句歌词,“遥远”一词的情绪是伤感、惆怅的,要用缓慢的速度、较弱的力度和暗淡的音色来歌唱。
四、拓展第二课堂,突出歌唱实践
第二课堂歌曲演唱的学习重点是感受与体验,要以演唱的歌曲为线索,适当渗透演唱知识。第二课堂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演唱兴趣,而不是系统学习演唱知识。所以,在第二课堂要以演唱的歌曲为中心自主活动。例如,我们排练《木叶吹呀吹》,作品和声丰富,大量衬词要求口齿伶俐,演唱灵巧精致,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新颖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要让学生学会用原汁原味又不乏现代气息的技巧来演唱作品。我们在排练这首歌时,让学生反复听录音、看录像,模仿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
第二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歌唱活动的主人,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演唱的歌曲、以及演唱形式,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演唱风格,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特点。第二课堂也给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几个喜欢独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分析歌曲内容、曲式结构、演唱方法,设计不同的演唱风格,在反复演唱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几个同学也可以合作演唱,比如小合唱、对唱、重唱等形式,自己组织,自己导演,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