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回归语文课堂的本色探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给人的最直观感受,也是一种美的享受。现今的语文课堂却是在升学压力下,师生疲于大量的练习题中不能自拔,又或是在层出不穷的新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中走上极端,从而舍本逐末毫无美感可言。旨在从课堂朗读教学的时间着手,注重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为目的,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充满美。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朗读教学 美 回归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05
  众所周知,汉语语音具有音乐美的特质,汉语文字适宜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其中的“读”是指朗读或诵读。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把朗读教学定位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盛行的“习题训练”因其“高效出成绩”而被广大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奉若至宝,广泛采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师以精于讲解为荣,总害怕讲得不够深;学生以善于答题为荣,总担心记得不够全。这样的语文课堂充斥着习题和训练,课文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没有了琅琅书声,没有了语文的本味。
  一、让学生读出声音
  古时的课堂推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的这种学习方法在现在的人看来必是不切实际和低效率的,但这恰恰是强调“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读,既是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语文的重要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读出声音,这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在鲁迅先生的印象中,朗读是幼时学习的主要方式,“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笔者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回想一下,自己的语文课堂中,恐怕“读书声”是少得可怜。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都认真遵循着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古训,把课文完全用“传”“授”“解”的方法“讲”给学生,严重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权利,在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多不过七八分钟,少不到三五分钟,反而急不可耐地转入对课文的讲解和大量的习题训练中去。殊不知,学生连熟读课文的机会都没有,字词都还生疏,如何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呢?
  二、让学生读出自信与美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那些课堂上总是沉默寡言的学生往往表现为不爱学习,精神不振,他们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从而失去自信,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朗读可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作为语文教师,想让自己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那就从让他们大声朗读开始吧。
  自信对学生来说很重要,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特别是平时少受关注的学生创造大声朗读课文的机会。科学研究表明,朗读时会引起胸腹大幅运动,这就是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可以使大脑得到放松,心情也就变得爽快起来,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养成。自信是学习的加速剂。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应多正面评价大声朗读的学生,让学生早日走出羞答答不好意思的心理困境。只有爱读书,主动大声朗读,学生才会越读越有自信,越有自信越主动学习。
  教育家叶圣陶称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句话告诉我们朗读的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与作者的心灵沟通。笔者认为除了“美读”还要“读美”,即是除了读出作者的感情还要读出自己对美的感受。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既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还要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让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朗读中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读出节奏美、音韵美、情感美。
  三、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朗读是一种“再创活动”。朗读者通过自己的声音形式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的音韵美,同时融入自己的分析、理解,感受作品时所产生的真实感情、鲜明态度,经过这种转化,一个书面形式存在的艺术品,便成为口头形式存在的新的艺术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项目里面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是理解了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读中获得人生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
  作者通过文本想要告诉我们的那些人生感悟和生活启迪,需要我们不断去读,反复吟诵才能有所收获。课堂上通过朗读,我们收获的是朱自清先生《背影》一文中的那份父子真情;通过朗读,我们收获的是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对社会辛辣、尖锐、深刻的洞悉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通过朗读,我们收获的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高洁志向和人生理想。许多作品由于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就更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读,一点一滴去体会,去感同身受并最终内化成自己的人生感悟,指导今后的人生道路。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成了高中语文的一大亮点,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发展活力与蓬勃生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就综合实践活动之于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化与积极促进作用进行了一番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认知 视野范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20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
[摘要]  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应注重知识的专业性、常识性,注重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分析,引领学生探究社会常识性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社会,适应社会。通过对《师说》中“传道”具体含义的分析,进而探究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之古代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以期中职教师及学生更快理解传统文化及其思想进而适应当下。  [关键词]古代教育政治功能社会意义“嵌入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我国调结构、稳增长的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对开创中国美好未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从该视角出发,充分考虑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资源分配的问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从金融结构视角着手,对我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分析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现存金融发展方式的不足,并提出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的
[摘要]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在当前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实际对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优化。主要就新课程下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问题加以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初中英语教学优化策略进行详细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初中英语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改革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41  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行下,
[摘 要]“要素组合”是EEPO方式最基本的课型方式,合理运用要素组合,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想”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们反复探讨的话题,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关键词]EEPO 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09  要素组合方式是指在教学中使用七个基本要素“看、听、讲、想、做、动、静”
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历史价值在于耦合了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图式,确立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界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
国内外研究发现,反思性教学理论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有效途径。介绍了该理论指导下,在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L2写作实践中实行反思性教学取得的效
【正】 理性,是哲学认识论中传统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当今哲学研究中使用率最高的一个时髦概念。无论是关于传统的或现代的理性主义哲学的讨论,还是对当代最热门的非理性主义
1862年洋务运动初期开设的北京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意义的学校。随后1863年与1864年在上海与广东分别设立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东同文馆,它们同属一个类
从英语听力教学入手,探讨如何借助网络以学生为中心来学习听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随着语言教学越来越趋向交际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局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