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英语课程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这为我们指明了英语教学的方向是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学生最基本的英语语言素质就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大方面。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设计、实施我们的英语教学了?总结几年来我在小学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好下几点:
一、从情感入手,营造良好的学习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课前问侯,“Hello ,how are you?My name’s… What’s your name?…I like…What’s your favourite…”? 对于这样的简单对话问侯,有的教师会采取生硬而直接的方式同学生一一进行,效率不仅低下而且还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有的教师则灵机一动,带上头套,将自己妆扮成学生们喜爱的米老鼠、Koko、Santa等角色,走近同学们和同学们握手问侯,待唤起同学们对话交流的欲望时,进而引导同学们和自己的同桌对话,无形中形成师生,生生友好的对话氛围,为师生和同学们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创造条件。因此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以热爱、关心、尊重、信任学生为前提,用孩子的方式积极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调动起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面对全体学生,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面对全体学生,首先要求我们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生活经验、知识能力基础、各种非智力因素都决定学生有着多种多样的精神世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不同学生构成的群体中也存在着共性,这个共性就是我们英语课堂的教学起点,英语教学应力求使全体同学得到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的个体水平得到充分发展。解决这样目标的最佳方式就是选择“任务型”教学途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我们在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时“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任务型”教学活动有角色扮演、合作对话、游戏、唱歌、朗诵歌谣、调查等。为贯穿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们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活动应注意以下两点(1)以教师为示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在我们的常规课、公开课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教师象个优秀的演员,学生象忠实的观众。一堂课中有的学生“累死”而有的学生却是“闷死”。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所致。因此我们在设计、实施任何一种教学活动时都必须从利于学生的学习这一角度来考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将每一个学习点都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处。例如有的教师在教授人体部位单词nose ear eye leg hand arm finger等单词时,设计了一个“摸鼻子”的游戏,教师快速说出这些单词,学生听到指令便用手触摸这个部位,最快最准的获胜。当学生做得非常熟悉后,逐渐增加难度,要求学生听到哪个单词不许摸哪个部位,待同学们已完全熟练后,教师便引导同桌学生一个说,一个做动作来完成这个游戏,最终让单词的学习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处。(2)活动应是贴近学生实际,有趣的活动,只有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趣,有意义的活动才能调动起全班学生参与的内在动机。同时活动要围绕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促进学习,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利用课堂评价的功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善于利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手段,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评价每位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成功,不断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评价时我们既要看大组的合作表现,又要看小组的合作表现,同时还要看个人的表现。评价主体除了教师以外,还应调动组内成员和同桌进行互评和自评,使每一位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处于评价和被评价之中,认识到自己和同学的优点和不足,达到互相监督和互相学习的目的。
四、加强对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渠道来达到学习目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家庭环境较好,家里配有电脑、VCD、DVD、点读机等学习设备,教师要积极地和家长配合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家长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向家长学习,大胆地用英语和家长进行交流。加强对学法的指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利用多种评价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
一、从情感入手,营造良好的学习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课前问侯,“Hello ,how are you?My name’s… What’s your name?…I like…What’s your favourite…”? 对于这样的简单对话问侯,有的教师会采取生硬而直接的方式同学生一一进行,效率不仅低下而且还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有的教师则灵机一动,带上头套,将自己妆扮成学生们喜爱的米老鼠、Koko、Santa等角色,走近同学们和同学们握手问侯,待唤起同学们对话交流的欲望时,进而引导同学们和自己的同桌对话,无形中形成师生,生生友好的对话氛围,为师生和同学们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创造条件。因此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以热爱、关心、尊重、信任学生为前提,用孩子的方式积极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调动起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面对全体学生,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面对全体学生,首先要求我们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生活经验、知识能力基础、各种非智力因素都决定学生有着多种多样的精神世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不同学生构成的群体中也存在着共性,这个共性就是我们英语课堂的教学起点,英语教学应力求使全体同学得到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的个体水平得到充分发展。解决这样目标的最佳方式就是选择“任务型”教学途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我们在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时“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任务型”教学活动有角色扮演、合作对话、游戏、唱歌、朗诵歌谣、调查等。为贯穿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们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活动应注意以下两点(1)以教师为示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在我们的常规课、公开课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教师象个优秀的演员,学生象忠实的观众。一堂课中有的学生“累死”而有的学生却是“闷死”。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所致。因此我们在设计、实施任何一种教学活动时都必须从利于学生的学习这一角度来考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将每一个学习点都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处。例如有的教师在教授人体部位单词nose ear eye leg hand arm finger等单词时,设计了一个“摸鼻子”的游戏,教师快速说出这些单词,学生听到指令便用手触摸这个部位,最快最准的获胜。当学生做得非常熟悉后,逐渐增加难度,要求学生听到哪个单词不许摸哪个部位,待同学们已完全熟练后,教师便引导同桌学生一个说,一个做动作来完成这个游戏,最终让单词的学习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处。(2)活动应是贴近学生实际,有趣的活动,只有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趣,有意义的活动才能调动起全班学生参与的内在动机。同时活动要围绕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促进学习,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利用课堂评价的功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善于利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手段,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评价每位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成功,不断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评价时我们既要看大组的合作表现,又要看小组的合作表现,同时还要看个人的表现。评价主体除了教师以外,还应调动组内成员和同桌进行互评和自评,使每一位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处于评价和被评价之中,认识到自己和同学的优点和不足,达到互相监督和互相学习的目的。
四、加强对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渠道来达到学习目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家庭环境较好,家里配有电脑、VCD、DVD、点读机等学习设备,教师要积极地和家长配合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家长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向家长学习,大胆地用英语和家长进行交流。加强对学法的指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利用多种评价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