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写字指导研究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由此可见,写字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学生学习所有课程以及终身学习的基础。对此我们认为,写字教学应该重视指导学生进行写字训练,注重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系统指导写字;在每节阅读课中专门安排一定的时间指导,有机加强写字练习;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教给学生方法,系统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汉字
  写好字的第一步应学会观察和分析字的结构、形体、笔画,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并在观察中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写法特征。根据小学生感知的无意性及注意力相对不稳定的特点,我尝试在写字指导中采用细看、分析、识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汉字。
  细看,就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这样字的结构、笔画才能在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指导学生写“嫩”可从字的结构入手,“嫩”由左中右三个部件组成,即女字旁、“束”和反文旁组成。这样,学生写出的字才会结构合理。
  分析,就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各部件的笔画。如“嫩”, 女字旁最后一笔不穿过撇,“束”的最后一笔捺要写成点,反文旁第二笔横写得要稍长,不能与撇对齐,避免写成折文儿。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写错笔画的情况,把字写正确。
  识记,就是指导学生识记字的每一笔的起笔、收笔在田字格的位置。指导学生注意在横中线、竖中线起笔和收笔,根据这样的特殊笔画识记其他笔画、部件的位置。如“嫩”,左边的部件让右,写在竖中线的左边,中间的部件相对较窄,写在竖中线上,右边的部件写在竖中线的右边,三个部件相互连贯、呼应。
  2.指导学生善于对比
  要提高写字水平,必须一笔一划认真练写。如果在写字的时候能做到善于对比、反复推敲,写字水平必定会提高。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编排的特点,指导进行笔画对比。第一学段的教材,特别是学生写字刚刚起步的部分,“我会写”的字将相似的笔画编排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我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先对比,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明确写的时候要注意的要点,然后进行练写。如教写弯钩和卧钩,让学生反复对比两个笔画,进行讨论,教师小结,这两个笔画的相同点是起笔轻,行笔渐渐加重,钩处稍顿,向左上方轻快钩出。不同点是运笔的速度不同,卧钩轻快,弯钩稍慢;行笔的方向不同,卧钩向右下方行笔,弯钩向下行笔;弧度的大小也不同,卧钩弧度较小,弯钩略带弧度。这样进行笔画对比,笔画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写字的时候就能胸有成竹。
  其次可根据汉字的特点,指导进行部件对比。汉字从结构上看,可以分成“独体字”和“合体字”,大多数是“合体字”,有一部分字成为合体字规律性的构字部件,是部首的一部分,我们称之为成字部首。成字部首在构字的时候有时用本字,有时产生变形。如“至”最后一笔是横,在“到”中最后一笔横变形为提;“赞”中的上面部分的两个“先”,左边的“先”最后一笔变形为竖提;“月”的第一笔是撇,在“青”“背”等字中变形为竖。在写字训练时,指导学生有意识从这方面去对比,写字的准确性高,写出的字也更具协调性。
  二、课内外相结合,保证训练时间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1.在閱读课中安排写字时间
  据心理学家研究,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最佳时间是一节课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此后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状态。所以,课堂教学要把握好这段黄金时间,尽量把重要的内容设计在这段时间里。一节课后15分钟多读、多动手,因此,我就将练字的时间安排在这时,根据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写字训练,一般安排5个左右生字新词进行指导练写。
  练字的步骤设计如下。首先,教师板演示范,板演过程提醒学生重要的笔画笔顺,学生跟着书写。第二,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分析练习写的生字新词的间架结构特点,明确书写时注意的要点。第三,临摹书本上“我会写”部分的字。第四,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两三遍,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提醒订正,及时表扬鼓励。
  这样,既保证学生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写字练字的时间,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节,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指导学生了解书法常识、临摹笔画
  可以利用下午上课前的时间,根据《书法练习指导》一书,了解一些书法常识,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互相交流加深对书法的认识,并进行简单的临摹,为他们日后自己临帖习字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中无论是“学段目标”还是“具体建议”,都多次提到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规范的运笔方法更是提高学生写字技能的基本保证。因此,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必须从一开始练字就注重培养。
  可以运用儿歌,牢记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每次写字练习,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同时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足安”。教学生执笔时,把执笔的方法编成儿歌:“虎口成圆形,手心握鸡蛋,大拇指食指捏,中指后面跟着,无名指小指藏着,笔杆躺着,笔尖斜着,这样写,字宝宝漂漂亮亮。”练字时边示范边讲解,然后逐个指导到位,使学生明确写字的姿势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不断地纠正、提醒学生,特别对个别学生已经形成的错误姿势,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让他改正,而是要求逐步改正,以降低改正的难度,增强学生的信心,让他们最终能以正确的姿势、规范的握笔进行写字练写。
  在平时写字训练时,指导学生要讲究方法,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要讲究科学,每次的练习量要适中,用足够的时间找出结构、形体相近的字进行练写,做到一练一得,要抓好平时,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提高写字水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系统教给学生练字的方法,持之以恒指导学生进行写字训练,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才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台山市李星衢纪念学校(529200)
其他文献
在“未知课堂”里,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又一个未知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文本阅读、思考交流、问题提出、合作探究等一切学习活动均真实地发生,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真实地生长。怎样的学习才是真实的学习?笔者认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是真正感兴趣的,经历学习的过程往往就是真实的;反之,外在力量使其学,或者为了学而学,漫不经心地学,往往就是假学,或者被动地学,何谈真实?  兴趣从何而来?未知教学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它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现代诗歌还有着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学生学习现代诗歌是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一味地“满堂灌”显然已经不能再适应如今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诗歌是中
比较阅读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點的文章加以对比,进行有分析的阅读。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声声慢》,通过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刻理解相同意象的不同内涵,体会同样炼字的不同意蕴,发现一样题材的不同主旨。同时,同一个作者的不同风格进行比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一、比较诗的不同内涵  由于诗人的主观情感不同,相同的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中就有了不同的内涵。对比李清照的
2004年10月5日,汉机机床有限公司与桂林富达公司成功签订80台曲轴磨床购销合同,这是继1997年9月汉江机床有限公司向秘鲁一次出口150台曲轴磨床之后该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承接的又
河南影视文化产业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产业化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影视教育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影视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本土文化意识、社会与人文情怀和讲故事能力。
8月30日,位于沈阳工业开发区占地10万m^2的沈阳机床功能部件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机床数控刀架、机床数控系统、机床防护件三个首批入园项目也同时开工。该园区是我国目前规模
高效的课堂生态是什么样的?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高效课堂表现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质的新型课堂生态。无疑是对传统“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修正,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改革与创新。但如果这种改革与创新仅仅停留在课堂组织形式和活动设计上,则会因为流于表面而毫无意義。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围绕“教师、学生、文本”三个中心来实现课堂高效率。  一、教师主动引导,才有教学的高效
本文主要强调了内部审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如何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指导的措施,并指出了加强对内部审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每一单元都会有大量的古诗文,而这些作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古诗文中有古代文人的绝世名篇,也有耳熟能详的文学佳作。为增强
本文对海南岛西南地区腰果有关水分生理指标的测试与实地分析,结果表明生境背景水平不同,植株的水分状况(相对含水量、水分亏缺、需水程度)各层次叶位的水势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有差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腰果植株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