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试题中个性化评价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束缚和阻碍学生发展的绳索和障碍,其宗旨是点燃学生的“希望”,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展现自己的数学才能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出现关注学生个性化评价的倾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他文献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10年第10期刊载的“利用比例性质巧证斯坦纳—雷米欧斯定理”一文(下称文[1]),利用比例性质、反证法及正弦定理等,间接地从一个新的角度证明了众所周知的平面几何中的著名定理——斯坦纳—雷米欧斯(Steiner—Lehmes)定理. 斯坦纳—雷米欧斯定理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其情有独钟,潜心于不同证法的探究,醉心于形式多样的引申[2],凡此种种,屡见不鲜. 受文[1]的启发,
弦切角定理是:“弦切角等于所夹弧上的圆周角”,其逆定理是什么?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迎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事实上,课本中的例题、习题都是经过专家尽心筛选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内涵丰富,拓展性强,在教学中,若能对其进行适当的归纳、变化、拓展,就能进一步揭示其潜在的价值,对于培养应变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
例1 如图1所示,是由六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已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数学建模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问题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解答它们时,除必须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外,还要具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和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学生通过数学建模,既能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认真求实、崇尚真理、追求完美、讲求效率、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此,加强数学建
贵刊2008年第12期刊发了金绍鑫老师《从两道雷同的中考题答案截然相反谈起》一文,文章对两道中考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文中给出的一道有趣的例题,用树形图求出的概率与问题本身的答案不一致,对此金老师作了正确的说明,本文关注的是,能不能通过画树形图求出问题的结果,并借此阐述在利用树形图法(或列表法)求概率时的一个常见缺失,同时对文中两中考题作更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