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的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导入是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它使课堂处于一种有利于教师调控的状态,为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下面,我就如何优化课堂导入,和大家探讨自己的想法。
一、感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活。
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准,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创设有趣、生动的生活情境,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观察、体验、操作、思考,从而理解数学的价值,掌握数学知识。
创设贴切学生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例如,讲授“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课时,播放商场“跳楼大甩卖”的销售场景,引出问题:假如你是商场经理,如何定价才能使商场获得最大利润呢?这样就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进而感受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动手——创设操作情境,给学生动手的空间。
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例如,在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时,安排这样的活动引入: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折纸和剪刀,剪一个角,把剪好的纸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因此,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生多种操作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一起参加活动,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强化记忆和理解,探索数学知识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好奇——比赛式引起质疑,引发好奇心。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
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在讲解平方差公式一节时,教师展示出几个计算题:53×47、98×102、2001×1999,然后教师和学生比赛看谁算得快,很显然教师用平方差公式会很快算出答案,学生有很大的疑问,老师此时解密,告诉学生运用了一个特殊的公式,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好奇和疑问的情形下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又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借助几何画板画一个色彩斑斓的百变的勾股树,然后告诉学生这是根据勾股定理的知识设计出来的,引出新课,这样学生会充满好奇、兴趣浓厚的学习新知。
四、复习——温故而知新。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中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断(三)时,提出问题: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有哪些?“有SSS”“SAS”,除了这两个条件,满足另一些条件两个三角形是否也可能全等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些条件。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对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和恐惧心理,及时准确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五、解难——让学生自己突破难点的引入。
教材中的难点是学生最难掌握的,也是教师很难向学生讲清楚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像剥竹笋一样,一层层的揭开难点神秘的“面纱”,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地掌握难点。例如,在讲函数一节时,由于函数的意义本身含有运动变化、对应规则等内容,但此中的变量、对应等名词是学生很难透彻理解的,所以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对函数意义的理解。为了突破难点,可以选两位学生,第一位学生说出一个数(如1),第二个学生说出这个数的2倍是多少(2),这样学生说出几组数后,学生归纳,第二组数是第一组的2倍,教师说明,这种对应关系就叫函数关系,列出关系式是y=2x,x叫自变量,y是x的函数。接着再举出其他的函数做游戏,学生很容易理解函数的意义。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非常必要的。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阶段,一堂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节课的导入。但是导入的设计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1、课堂导入时间的控制,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2、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而定,不一定在每一个班级都使用同一个课堂导入,从班级状况、学生特性、学生认知结构着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3、要有选择地利用适当的导入方式;4、要认识到课堂导入的作用是为实际教学服务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形式。
总之,一名好的数学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就得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精心策划导入,给数学课一个精彩的开端。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第二中学)
一、感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活。
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准,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创设有趣、生动的生活情境,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观察、体验、操作、思考,从而理解数学的价值,掌握数学知识。
创设贴切学生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例如,讲授“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课时,播放商场“跳楼大甩卖”的销售场景,引出问题:假如你是商场经理,如何定价才能使商场获得最大利润呢?这样就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进而感受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动手——创设操作情境,给学生动手的空间。
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例如,在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时,安排这样的活动引入: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折纸和剪刀,剪一个角,把剪好的纸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因此,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生多种操作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一起参加活动,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强化记忆和理解,探索数学知识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好奇——比赛式引起质疑,引发好奇心。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
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在讲解平方差公式一节时,教师展示出几个计算题:53×47、98×102、2001×1999,然后教师和学生比赛看谁算得快,很显然教师用平方差公式会很快算出答案,学生有很大的疑问,老师此时解密,告诉学生运用了一个特殊的公式,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好奇和疑问的情形下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又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借助几何画板画一个色彩斑斓的百变的勾股树,然后告诉学生这是根据勾股定理的知识设计出来的,引出新课,这样学生会充满好奇、兴趣浓厚的学习新知。
四、复习——温故而知新。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中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断(三)时,提出问题: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有哪些?“有SSS”“SAS”,除了这两个条件,满足另一些条件两个三角形是否也可能全等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些条件。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对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和恐惧心理,及时准确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五、解难——让学生自己突破难点的引入。
教材中的难点是学生最难掌握的,也是教师很难向学生讲清楚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像剥竹笋一样,一层层的揭开难点神秘的“面纱”,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地掌握难点。例如,在讲函数一节时,由于函数的意义本身含有运动变化、对应规则等内容,但此中的变量、对应等名词是学生很难透彻理解的,所以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对函数意义的理解。为了突破难点,可以选两位学生,第一位学生说出一个数(如1),第二个学生说出这个数的2倍是多少(2),这样学生说出几组数后,学生归纳,第二组数是第一组的2倍,教师说明,这种对应关系就叫函数关系,列出关系式是y=2x,x叫自变量,y是x的函数。接着再举出其他的函数做游戏,学生很容易理解函数的意义。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非常必要的。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阶段,一堂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节课的导入。但是导入的设计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1、课堂导入时间的控制,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2、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而定,不一定在每一个班级都使用同一个课堂导入,从班级状况、学生特性、学生认知结构着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3、要有选择地利用适当的导入方式;4、要认识到课堂导入的作用是为实际教学服务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形式。
总之,一名好的数学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就得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精心策划导入,给数学课一个精彩的开端。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