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计划提名华裔女性赵小兰为交通部长。2017年1月31日,赵小兰宣誓就任美国运输部长。现年63岁的赵小兰曾在小布什政府时期担任劳工部长,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同时也是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女性。
祖籍中国上海的赵小兰,出生于中国台湾,8岁随父母移居美国,曾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她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华裔的多个第一:首位华裔内阁、首位亚裔女性内阁、首位二度入阁的华裔女性。
赵小兰是家中长女,她下面有5个妹妹,个个不让须眉,学有专长,各有建树。
赵家6个女儿全都出自美国名校,其中有4个女儿毕业于哈佛大学。二女儿赵小琴是威廉和玛丽学院的硕士;三女儿赵小美出任过纽约州消费者保护厅厅长;四女儿赵小甫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是一位律师;五女儿赵小亭也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硕士,如今是大学教授;六女儿赵安吉,用3年时间读完哈佛学士学位,在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后,回到父亲的福茂航运公司挑大梁。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说:“我这个做爸爸的一天到晚在外面忙,女儿管得好,都是她们妈妈的功劳。”她们的母亲叫朱木兰,是安徽滁州来安人。她教女有方,将6个女儿都培养成才,她常说:“我们给女儿的嫁妆不是金钱,而是教育。”
处变不惊的气度
赵小兰在题为《平凡与伟大——献给我的母亲朱木兰》的文章里写道:“从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了我的母亲,我幸运地成为她的大女儿。许多年之后,她又相继成为我们姐妹6人的母亲。我叫小兰,就是源于母亲的名字。我是她的一部分,将传承她的血脉和精神,直至终生。”
母爱是什么?从赵小兰多次回忆母亲的口气中,大概可以得知:如果说父亲赵锡成为女儿们构建了遮蔽风雨的房子,那么母亲朱木兰就是这座房子的基石,它不显山露水,但支撑、呵护着6个女儿健康成长。
当年赵家在台北时,父亲赵锡成一年有9个月出海在外,在船上服务,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靠朱木兰一人打理。虽然赵先生的薪金比别人优厚些,但家里人口多,还得靠太太勤俭节约过日子,包括使用煤球烧火煮饭。来到异国他乡后,创业初期朱木兰整天想的都是怎样用有限的美元让全家人丰衣足食。她从不说自己的难处,以免扰乱全家的宁静。在赵小兰的记忆里,母亲总是那样从容不迫,为全家准备可口的一日三餐,家里也总是干干净净、舒适温馨。
赵小兰赴美一年后,看到周围朋友过生日时都会举办生日派对,于是也想举办一次自己的生日派对。妈妈完全赞成。于是,赵小兰邀请了许多同学,并和妈妈做了精心准备。可是那天晚上只来了两个同学,赵小兰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母亲自然将女儿的失望看在眼里,但她不动声色,照样为女儿高高兴兴地举办生日派对,照样切蛋糕、吹蜡烛、唱生日歌。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孩子灌输处变不惊、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的生活态度。
赵小兰曾这样概括母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母亲让我们爱惜自己,尊重自己,保持尊严,让我们保持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要为美好的事物而奋斗。因此,面对男孩或者其他什么人,我们都不会示弱。我们自重,言行得体,不做让自己难堪的事情。母亲让我们清楚地懂得,我们来自一个有教养的家庭,仪态要端庄,举止要正确。”
赵小兰出任美国劳工部长职位后,对母亲说的一席话令人回味:“妈妈,也许现在别人对我的看法不一样了,但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不同,我还是原来的我。其实,还有许多比我更优秀的人,只不过我的运气比较好而已。”
当了部长,赵小兰认为自己还是原来的赵小兰,这就是母亲的影响。
爱而不娇,严而不苛
朱木兰教女有方,传到了老布什总统的耳朵里。一次,老布什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夫妇和他们的6个女儿,并特地对夫人芭芭拉提起,要向朱木兰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朱木兰取中西方科学教育之精华,在中西文化和人生交叉的坐标中选择最佳点,中西合璧,因材施教。朱木兰治家,基本上沿袭中国的传统,并不洋派。她自我总结说:“我对孩子是严而不苛。规定的事,一定要做到,而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比如她们年幼时,晚饭后孩子的父亲处理公务,我就让孩子们做功课,大家都不可以看电视,我也一样。后来,家庭富裕了,请了佣人,但我规定孩子们必须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年轻人不能太早就被人伺候,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分担家务。”
每逢周末,她就和女兒们一起做家务,包括整理花园、清理游泳池,甚至家门口那条宽36米长120米的柏油车道,都是由小兰的父亲带领几个女儿一尺一寸铺设而成。在母亲的管教下,每个女儿的内务都由自己管理,睡前自己调好闹钟,第二天准时起床,赶校车上学。
赵家还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那就是父母请客,女儿们不上桌,但一定要出来见客,并为客人们上菜、添饭。朱木兰说:“人生并不是只会读书便足够的。招呼客人,其实也是一种训练,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常对女儿们说,人生做事好像开车,不能只会开直线,有时候必须左转右转。不要把伺候客人当辛苦事,当你们读书读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种放松和休息吗?”
朱木兰教育孩子,既注重中国传统“忠孝节义”儒家思想的教育和中国固有文化价值观的培养,也注重通过西方民主的沟通方式和孩子们获得共识,使孩子遵守与父母间的协议和共识,并渐趋智慧和成熟。
1986年10月,赵锡成夫妇参加三女儿赵小美的婚礼。
三女儿赵小美结婚,晚上亲友们到赵府吃夜宵,赵小兰亲自为大家盛饭。她的大姨父张祥霈先生打趣道:“今天这碗饭价值连城,真不敢当,有劳副部长(当时赵小兰任联邦政府运输部副部长)来端饭。”家规如山,持续至今。
还有一条家规,女儿们在外面的花费,要拿收据回家报账。
赵小兰念大学的学费,曾向政府贷款,暑假时打工赚生活费。朱木兰常对女儿们说:“我主张俭省,但如果你们要学东西,绝对不省。只是既然要学,就有责任学好。”
祖籍中国上海的赵小兰,出生于中国台湾,8岁随父母移居美国,曾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她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华裔的多个第一:首位华裔内阁、首位亚裔女性内阁、首位二度入阁的华裔女性。
赵小兰是家中长女,她下面有5个妹妹,个个不让须眉,学有专长,各有建树。
赵家6个女儿全都出自美国名校,其中有4个女儿毕业于哈佛大学。二女儿赵小琴是威廉和玛丽学院的硕士;三女儿赵小美出任过纽约州消费者保护厅厅长;四女儿赵小甫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是一位律师;五女儿赵小亭也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硕士,如今是大学教授;六女儿赵安吉,用3年时间读完哈佛学士学位,在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后,回到父亲的福茂航运公司挑大梁。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说:“我这个做爸爸的一天到晚在外面忙,女儿管得好,都是她们妈妈的功劳。”她们的母亲叫朱木兰,是安徽滁州来安人。她教女有方,将6个女儿都培养成才,她常说:“我们给女儿的嫁妆不是金钱,而是教育。”
处变不惊的气度
赵小兰在题为《平凡与伟大——献给我的母亲朱木兰》的文章里写道:“从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了我的母亲,我幸运地成为她的大女儿。许多年之后,她又相继成为我们姐妹6人的母亲。我叫小兰,就是源于母亲的名字。我是她的一部分,将传承她的血脉和精神,直至终生。”
母爱是什么?从赵小兰多次回忆母亲的口气中,大概可以得知:如果说父亲赵锡成为女儿们构建了遮蔽风雨的房子,那么母亲朱木兰就是这座房子的基石,它不显山露水,但支撑、呵护着6个女儿健康成长。
当年赵家在台北时,父亲赵锡成一年有9个月出海在外,在船上服务,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靠朱木兰一人打理。虽然赵先生的薪金比别人优厚些,但家里人口多,还得靠太太勤俭节约过日子,包括使用煤球烧火煮饭。来到异国他乡后,创业初期朱木兰整天想的都是怎样用有限的美元让全家人丰衣足食。她从不说自己的难处,以免扰乱全家的宁静。在赵小兰的记忆里,母亲总是那样从容不迫,为全家准备可口的一日三餐,家里也总是干干净净、舒适温馨。
赵小兰赴美一年后,看到周围朋友过生日时都会举办生日派对,于是也想举办一次自己的生日派对。妈妈完全赞成。于是,赵小兰邀请了许多同学,并和妈妈做了精心准备。可是那天晚上只来了两个同学,赵小兰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母亲自然将女儿的失望看在眼里,但她不动声色,照样为女儿高高兴兴地举办生日派对,照样切蛋糕、吹蜡烛、唱生日歌。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孩子灌输处变不惊、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的生活态度。
赵小兰曾这样概括母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母亲让我们爱惜自己,尊重自己,保持尊严,让我们保持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要为美好的事物而奋斗。因此,面对男孩或者其他什么人,我们都不会示弱。我们自重,言行得体,不做让自己难堪的事情。母亲让我们清楚地懂得,我们来自一个有教养的家庭,仪态要端庄,举止要正确。”
赵小兰出任美国劳工部长职位后,对母亲说的一席话令人回味:“妈妈,也许现在别人对我的看法不一样了,但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不同,我还是原来的我。其实,还有许多比我更优秀的人,只不过我的运气比较好而已。”
当了部长,赵小兰认为自己还是原来的赵小兰,这就是母亲的影响。
爱而不娇,严而不苛
朱木兰教女有方,传到了老布什总统的耳朵里。一次,老布什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夫妇和他们的6个女儿,并特地对夫人芭芭拉提起,要向朱木兰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朱木兰取中西方科学教育之精华,在中西文化和人生交叉的坐标中选择最佳点,中西合璧,因材施教。朱木兰治家,基本上沿袭中国的传统,并不洋派。她自我总结说:“我对孩子是严而不苛。规定的事,一定要做到,而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比如她们年幼时,晚饭后孩子的父亲处理公务,我就让孩子们做功课,大家都不可以看电视,我也一样。后来,家庭富裕了,请了佣人,但我规定孩子们必须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年轻人不能太早就被人伺候,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分担家务。”
每逢周末,她就和女兒们一起做家务,包括整理花园、清理游泳池,甚至家门口那条宽36米长120米的柏油车道,都是由小兰的父亲带领几个女儿一尺一寸铺设而成。在母亲的管教下,每个女儿的内务都由自己管理,睡前自己调好闹钟,第二天准时起床,赶校车上学。
赵家还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那就是父母请客,女儿们不上桌,但一定要出来见客,并为客人们上菜、添饭。朱木兰说:“人生并不是只会读书便足够的。招呼客人,其实也是一种训练,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常对女儿们说,人生做事好像开车,不能只会开直线,有时候必须左转右转。不要把伺候客人当辛苦事,当你们读书读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种放松和休息吗?”
朱木兰教育孩子,既注重中国传统“忠孝节义”儒家思想的教育和中国固有文化价值观的培养,也注重通过西方民主的沟通方式和孩子们获得共识,使孩子遵守与父母间的协议和共识,并渐趋智慧和成熟。
1986年10月,赵锡成夫妇参加三女儿赵小美的婚礼。
三女儿赵小美结婚,晚上亲友们到赵府吃夜宵,赵小兰亲自为大家盛饭。她的大姨父张祥霈先生打趣道:“今天这碗饭价值连城,真不敢当,有劳副部长(当时赵小兰任联邦政府运输部副部长)来端饭。”家规如山,持续至今。
还有一条家规,女儿们在外面的花费,要拿收据回家报账。
赵小兰念大学的学费,曾向政府贷款,暑假时打工赚生活费。朱木兰常对女儿们说:“我主张俭省,但如果你们要学东西,绝对不省。只是既然要学,就有责任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