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 价值观教育是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文在澄明价值观教育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对价值观教育的三阶段:价值感知-价值理解-价值体验进行了分析,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陶冶法、探讨法和角色扮演法三种教学实践策略。 【關键词】 语文 价值观教育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
其他文献
【摘要】 初中语文阅读课中,教师要注重對学生归纳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感知力的提升。但是,以上能力的培养,仅通过语言这种抽象的符号向学生传递,是很难帮助学生感知理解的,更无法将直观化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无法帮助学生理清新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可视化。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论述,提出
【摘要】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及重点考查的范围,它始终处在知识的交汇点上,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紧密联系,在高考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往年一般的题型是两个小题(选择、填空题)或一个大题(解答题)。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数列平均分值约占总分的13%~16%,事实上,数列已经成了数学高考的“晴雨表”,数学命题的“试验田”。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政治教师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依托进行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学生的兴趣激发为教学切入点,以实现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最终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现状的改善和政治教学效果的提高。 【關键词】 高中政治 兴趣切入点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高中生物是理综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所包含的知识点多且内容比较纷繁复杂,这对于学生的记忆能力是一个考验。怎样能够通过好的教学方法加深对生物概念的记忆呢?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启发式学习方法就是创新教学方法的一种。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知识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启发式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求老师能够实行有效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会有问题出现,所以需要老师去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本文主要
【摘要】 中国是“诗教”的国度,诗歌教学是培养青少年人文精神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诗歌属于一种最纯粹、精致、优美的文体,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修养,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所以,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可以看出个人文学素养的高低,尤其是古典诗歌,更可以反映个人的国学修养和学问功底。本文立足于高中生古典诗歌情感教育的现状,阐述探讨古典诗歌情感教学的内涵及其实施的方法,力争情景教学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
【摘要】 由于欠缺正确的方法,不少音乐爱好者搜集到民间歌曲后只记下了唱词,没能转化成有效的歌谱。文章以广州吕田客家地区原生态山歌《调鸡歌》为例,用中国民族音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歌曲中的偏音,演示中国民歌歌谱整理的基本过程。中国民歌歌谱的整理应运用民族音乐思辨的方法。 【关键词】 原生态 客家山歌 偏音 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当前形势下,新课程改革落实的力度与实效因教师专业素养的参差不齐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势在必行。课堂观察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课中“文艺复兴”部分的教学为例,谈一下通过课堂观察,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感悟。 【关键词】 历史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摘要】 通过梳理今年和往年的化学高考题,研究化学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 化学高考题 化学史教育 化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169-010 高考是高中教育的目标导向和考核机制,研究化学高考题对明确化学史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考
舟船作为共享交通工具,以景区湖面或渡口最为多见,南方水乡则更为普遍。唐朝时,租船游西湖便已十分兴盛,唐朝诗人白居易就曾租船夜游西湖并留下《湖上夜饮》 诗:“郭外迎人月,湖边醒酒风。谁留使君饮?红烛在舟中。” 宋朝时最出名的“共享船”,也是臨安西湖的游船。西湖的游船多为一种叫“瓜皮船”的小舟,北宋文人苏东坡曾两度到杭州做官,常乘瓜皮船游西湖,其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一次久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