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N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景教学法属于现代化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一个适合的情景,以情景为载体,实现知识的传授。文章对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先阐述了情景教学法的界定与作用,然后分析了情景教学的应用类型,最后结合案例对情景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
  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音乐审美处于初级阶段,换言之,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其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教师单一地进行音乐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采用情景教学法,以小学生熟悉的情景为载体,能够将音乐知识形象化,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接受程度。从学科本质角度来看,音乐是一门有意境、需要学生理解的学科,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创设适当的情景,引导学生拓展知识的深度。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一)情景教学法界定
  情景教学法是指利用外界的环境,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方法。这个环境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客观存在的[1]。情景越形象,效果越显著。情景教学属于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情景教学法就是在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基础上,通过生动的形象刺激学生情绪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教与学之间和谐发展。
  (二)情景教学法的作用
  情景教学法的具体作用如下。
  其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2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其音乐素养,丰富其精神生活。”[2]课程标准中阐述了兴趣教学的重要性。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就会变得被动。音乐作为一门抽象艺术,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二,发散学生的思维。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需要教授学生音乐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等。情景教学法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情景、故事情景等,通过情节发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是由一个个人构成的,每个人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在社会中生活,就需要与他人交流。小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曾经说,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即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可见,要提高小学生的能力,除了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之外,合作也是重要的途径。应用情景教学法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作用。
  二、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类型
  (一)游戏情景
  小学生具有年纪小、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因此游戏情景属于比较常见的情景类型。比如人教版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课程内容有小青蛙找家、野蜂飞舞和小蜻蜓等等。小学生对动物并不陌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池塘、青蛙等图片、视频,将学生引入自然环境中,然后要求学生分组,模仿小青蛙找家。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感受到小青蛙的情绪,从而达到在音乐中体会情感的目标。在游戏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做到在“乐中学”“学中乐”,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迎合小学生的天性[3]。
  (二)问题情景
  学习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小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学习,能够逐渐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创建问题情景,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逐渐深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火车跑得快》,在开头部分有音乐符号标识,如图1所示。
  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入问题情景中:“这一符号是什么意思呢?”然后向学生讲解:“火车在远处声音小,近处声音大,对吗?这就是由远及近的意思,小火车开过来时,声音一点点地变大。”问题情景易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故事情景
  故事情景一般以故事为主线,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比如《小白兔盖新房》,教师可以依据音乐书中的插画,将小学生引入到故事情节中:“小白兔一家幸福地生活在森林中,忽然有一天下起了暴风雨,把小白兔家的房子刮倒了。小喜鹊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向森林里的小动物传递消息。收到消息的小猴子、小松鼠、小狗等匆匆赶过来,一起帮助小白兔盖房子。”在故事情景中学习,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够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
  (四)表演情景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表演形式也比较多,如舞蹈、乐器和情景剧等等。人教版音乐教材一年级第五单元“动画城”中,有《一个师傅仨徒弟》和《唐僧骑马咚得咚》歌曲,这些内容与我国名著《西游记》相关,而且小学生对《西游记》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演《西游记》中的人物,在表演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对人物性格特点更加了解。小学生在表演故事情节时,既有趣味性,又能够将音乐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为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小学音乐课程情景教学法的实验分析
  (一)教学实验设计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一班。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课堂观察法。
  教学目的:证明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
  在采用情景教学法之前,教师对二年级一班小学生的音乐课堂表现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氛围比较沉闷,纪律良好,能够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开展学习,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教材中歌曲的唱法,但是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教师缺乏引导性教学,美育效果并不明显。基于此,对该班级采用情景教學法,然后继续观察小学生的课堂表现。   (二)教学过程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春天来了》为例。《春天来了》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描绘了春天小鸟歌唱,百鸟争鸣,小朋友们在田野上游戏歌唱的热闹场景。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小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以及身边大自然的美好,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除此之外,让小学生能够准确唱出歌曲的节奏[4]。上课开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入春天的景色,然后配上背景音乐,向学生提问:“大家来说说在树林中看到了什么?”小学生看着屏幕,积极配合教师,发现了鲜花、小鸟和蒲公英。教师继续引导:“大家能用手势表演种子发芽、花儿开放、小鸟飞翔的样子吗?”小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想象表演,课堂氛围逐渐活跃起来。教师继续提问:“大家仔细听,在树林中有哪些声音?”小学生纷纷聆听,有鸟叫、流水和风的声音。教师要求小学生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然后开始引入故事:“春天来了,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来到了美丽的树林中春游,树林中有各种动听的声音,小朋友吹着春风,心情很愉快,他们一起唱起了歌。”此时教师播放歌曲《春天来了》,让小学生认真聆听。播放完毕,教师提问:“春天来到了什么地方呢?”小学生回答“田野、山谷”等。教师说:“春天这么美丽,小朋友们的心情很愉快,让我们都变成春姑娘,跳起舞吧。”教师开始示范动作,小学生一起模仿,在舞蹈中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
  在课堂结尾,教师进行了拓展:“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来了,小草长出绿芽,大树长出新叶,我们校园里也有很多春天的景色,课后小朋友们一起去校园中观察春天吧。”
  (三)教学案例分析
  在《春天来了》这节课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将情景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和模仿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感受自然。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春天的景色,学习了歌曲,由始至终,教师向学生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并且开展了拓展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应用情景教学法,课堂氛围更加积极,学生更加主动,能够紧跟教师的引导,自主探索学习内容。由此可见,应用情景教学法使小学生的探索能力、审美能力等多项基本素养得到了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增强情景与音乐课程的融合性。在新课改背景下,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素养方面的作用愈发明显,在情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等均有了一定的改善。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周萍.關于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01):227.
  王颖.巧用情境教学搭建小学音乐“新课堂”[J].黄河之声,2020(06):124.
  吴一波.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6(05):91-94.
  赵小燕, 贾一中.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的基本方式及其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0(06):50.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培智学校的教学质量,校本课程开发势在必行。竹竿舞属于广西壮族传统文化,把它引进培智学校当作一门课程来开发和运用,不仅能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学校的课程,而且对培智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关键词】竹竿舞;培智学校;辐射作用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A类课题“民族传统文化(竹竿舞)进培智学校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A07
【摘要】主题式教研活动是园本课程建设实践的需要,是教研品质提升的需要,同时是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主题式教研通过“共看、共研、共想”三部曲,实现了教研活动的整体改造和实践创新,提升了园本课程的质量。  【关键词】主题式教研;园本课程;专业成长  主题式教研是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富有共性,又难于解决的问题,通过主题式的研讨,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研活动形态。主题式教研活动突出教育教学
【摘要】研学课程与劳动教育在问题解决的目标上指向一致。加强研学和劳动教育的统筹设计、整合实施,是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的着力点之一。文章在课程统筹设计、整合实施的过程中,从突出学生主体参与,进行多课程联动深度开发研学项目,运用“3阶3 6项”研学旅行活动模式三大方面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研学课程;劳动教育;知行合一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手脑并用的教育,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动脑创新的机会,让学生
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在文化、信息多元并急剧演变的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日益频繁,尤其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如何使学生基于自身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体验,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培养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社会发展的洪流和冲击中得以发展,成为当前建构综合性课程的重要任务,其中社会课首当其冲,需要对此学科的价值取向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审视。    一、 对“价值”、“文化
【摘要】学校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积淀,而且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学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不是建立便于“控制”的规范,更不是为了“造势”或“展示”,其真正价值应该是点燃师生的心灵,促进学校自我发展。学校的办学思想决定办学特色,应在科学管理体系中发展壮大,创建具有示范性的精品学校。  【关键词】体系管理;特色教育;办学思想  学校的生存、发展、壮大以及立足于社会,离不开学校特色建设。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立
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的课堂实录(《人民教育》2006年2月)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的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正如编辑在刊首的按语所说,“她总能把一篇短小,甚至略嫌寡淡的课文演绎成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故事”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
《螳螂捕蝉》应该说是一篇老课文,说它老,原因有二,一是这篇文章在教材中已经很有些时候了;二是这篇文章已经被不少老师作为公开课教学过。所以对待它,我并不陌生,但是也一直没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教学的方法。过去不少教师更多地是把注意力放在“螳螂捕蝉”道理的体悟上,最多再拓展到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上,除此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更语文、更有实效的东西。  语文课之所以成为语文课,笔者认为它主要的功用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虽
知识源于人的生活实践,理应回归人的精神生命,但在实际的学校教学实践中,所传授的知识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脱节,远离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知识意义的丧失。出现这一现象,既有以课程内容为核心的客观上的缺失,也有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观上的缺失。本文分别从教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和教师主教学行为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师用主观努力去弥补知识意义的客观缺失的一些途径。  一、 知识意义的内涵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
一、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  (1)阅读《语文常谈》,学习用提炼关键词、标画关键句、绘制思维导图、做评点标注等方法阅读学术著作,积累学术著作阅读经验。  (2)通过梳理语文知识,使学生掌握介绍事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汉语的前世今生,提高學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语言表现艺术的敏感度,根植家国情怀。  2.学习内容  (1)阅读与积累:利用假期阅读《语文
【摘要】Scratch从2013年纳入了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和编程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Scratch编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如何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每个任教者都要面对的问题。文章以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青蛙过河”一课来分析如何在Scratch课堂中高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关键词】Scratch;三要素;计算思维;个性化创新  最新的《中小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