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he_8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任何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在科学技术促成教学手段日益发展的今天,课程资源呈现出了多样性与多质性等特点,并得到了广泛的开发。然而,作为最丰富的素材型资源——学生资源仍未受到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学生资源 数学课堂 作用
  
  深入教育阵线二十多年的我,深感利用学生资源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各种可行和有效的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主要概括为高效课堂的情境设计、生成资源的巧妙捕捉、沟通生活与数学桥梁的搭建以及养成教育的润物无声。
  学生资源无处不在,受到皮亚杰激进建构主义的启发,我认为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关键之一在于突显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地位,创设新旧经验互动的条件以及有效情境来促成认知的实现。
  创设教学情境无疑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点。我所带班级的孩子们太多能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内牢固掌握新知识,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课堂的高效——是因情境设计唤起了学生认知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人。情境引入非常关键,且方式多样。比如中低年级的孩子就适用于故事引入或者游戏引入,高年级的孩子可能喜欢有挑战性的设问引入或动手操作式引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课堂引入会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很快进入角色。
  比如在学习“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李伯伯有一片近似平行四边形的果园。他今天要请你们到他家去,帮他测量果园面积是多少。你们会怎么做呢?在这个情境中,孩子们觉得自己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情绪非常高涨。大家跃跃欲试,都想为“李伯伯”想出一个办法来。教师用一个巧妙的设计,让这群善良聪明的孩子学会了设身处地地解决问题,并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满足感和快乐。这正是利用了学生这个认知主体的激情和力量而达到教学目的,课堂变得商效,还增加了无限的乐趣。
  
  走出课堂,沟通生活与数学
  
  “种蒜苗?”孩子们都惊呼起来,小脸上挂满了问号和好奇。
  “对!老师就是让你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蒜苗。’利用元旦放假的5天时间种蒜苗,看它发芽、长大,然后每天把测量到的蒜苗身高的数据记录下来。5天后,把蒜苗和数据都带来。好不好?”
  这是我在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统计》这一课绘制统计图的内容前给孩子们布置的任务——种蒜苗。我在备课时就决定让学生亲自动手,回到生活中去收集和整理数据。
  孩子们回去后在爸妈的指导下亲手种下蒜种。据家长反映,孩子们每天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去给蒜苗浇水,拿把小尺子认真地测量蒜苗的高度,工工整整地记在纸上。
  5天后,我一走进课堂,孩子们就沸腾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展示手中花盆里葱绿可爱的蒜苗,还骄傲地扬起记录着自己一个星期劳动果实的纸片。我表扬了同学们的辛勤劳动,生活与数学的紧密结合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孩子在我课后布置的以“我的蒜苗”为题的作业中写到:“种下蒜苗种子的那天晚上,我都睡不着觉。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奔去看蒜苗,它终于长出了一颗小芽芽……”“我在家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通过这次数学课我终于知道了农民伯伯有多辛苦……”
  孩子们都写得非常认真,这些稚嫩的话语都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消除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真空,这也是我在数学课最常用的方式。它不但能让孩子们迅速、灵活地学到知识,也积累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生活的感受。
  
  润物细无声——养成教育在开发学生资源中的力量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好习惯”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养成教育往往被忽视,被认为是德育課的内容。而我认为,养成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资源的重点之一,尤其对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这种教育更为重要。
  小学生课堂常常会出现“该听课时吵闹,该讨论时安静”的现象。孩子作业比较潦草,不爱独立思考、不爱学习等行为比比皆是,让许多教师感到头疼。我在多年的从教经验中发现,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措施。
  
  1.学会倾听
  让孩子们懂得,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先学会倾听。在课堂中,互动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我总是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各种问题、建议,并及时做出点评。我还会注意上课时学生是否都在倾听,如果发现有开小差的现象,我总是及时用各种“无声的语言”示意,绝不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都以老师为榜样,认真听他人的建议,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良好的教学习惯
  教师同样要养成较为固定的、良好的教学习惯。“预习——提问与讨论——解决问题——应用与拓展”是我每课的主流程。要求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更是我数学课中重要的特色,能使孩子们的思维得到碰撞。擦出火花,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使许多疑难问题得到解决。
  
  3.举办优秀作业评选
  每个学期我和语文任课老师合作,分别评出各科优秀作业,并资以精神奖励。现在认真完成每次作业已经成为核子们的一个好习惯。
  除此之外,我会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如算题小赘跑等,来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表扬和鼓励相结合,永远是我上课的情感主旋律。只有将他们心中潜藏的力量唤起,才能使他们真正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学生是我们最大的一笔财富,学生资源存在于每个课堂中,不论山区或者城市的学校,也不论学生的智力水平高低,只要我们用心开发,就一定可以收获一座生机勃勃的花园。
其他文献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的多发病,其中25%的患者需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术后前列腺癌(PCa)国外1929年始见报道~([1])。我院自1990年至2014年,收治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
我非常赞成“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这种提法。过去人们是用脚走路,那是农业;后来人们用手走路,那就是工业;人们用机器走路,那就是技术;用脑走路,那就是网络;今天人们用心走路,那就是服务。教育要想改革好,教育要想得人心,就要真心实意地为孩子服务,为每一个孩子服务。为此,今天我想说一说这个话题:让每个孩子喊出“我能行”。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有一次我去一个地方演讲,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机地渗透美育,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笔者的做法是:    一、在听、说、读中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语言艺术的瑰宝,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传下来的珍贵的精神财富,给人以无穷的智慧。一部中学语文教材,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给学生展示了美的广阔天
据《新闻出版报》报道: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交流的精神及任职年龄的规定,对人民日报社、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华通讯社、光明日报社的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生活、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拓展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再现生活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
时间,是人类永恒的追问。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发明了种类繁多的计时器。从原始的太阳钟到现在的原子钟,计时器追随者人类的进步的步伐,经历了计时精度由模糊
据辽宁日报社报道:《辽宁日报》由过去的8版扩为16版,对编辑部的机构也作了重新调整。这次调整打破了传统的按工业、农业、政法、科教等战线分部的机构设置,而以版设部,以版带部。要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中国高中教育,经历了恢复重建、调整提高、快速发展的30多年,为高校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和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合格的建设者.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今
AIM: To evaluate the perioperative and long term outcomes of cystectomy in obese patients.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580 patients for whom radic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总是会遇到困难、产生一些疑惑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质疑之处,从质疑问难人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熟读精思、强化训练,以此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一、质疑入手,发挥质疑功能    学生所产生的困难和疑惑正是教师诱导学生进一步熟读精思的良机。抓住这个良机,引导学生释疑解惑,辅之以必要的讲解,这不但可避免“全盘授予”式的讲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