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开放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放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行开放型教学,通过改革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语文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文将作如下论述。
一、开放教学目标,突出个性
改革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首先必须紧密联系新教材,改革传统教学中过于狭隘的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朝多元化方向拓展,强化语文观念,增强语文应用意识,把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语文教育的策略性、创造性及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等方面。首先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要求,制定出全体学生普遍要求达到的基本认识目标,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认知、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性、情感性、情意性目标。如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 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2.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3. 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3. 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由于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是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应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这种差异,作为教师则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而共同性目标是为所有学生预设的,是基本的教学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预设的。除此之外,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开放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使用新教材教学,必须开放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求新求异,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
1. 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设计需要,可以把教学地点安排在室外,也可以安排在室内,可组织学生到草地上大树下教学,也可以带学生到公园观赏。如在室内教学,可进行座位排列的重组、创新。座位不能是统一的“秧田式”,可排成马蹄形,也可安排成“蜂窝状”,还可围成了圆、半圆,座位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等等;如在室外,可分组阅读,也可以集体讨论。这些形式的变化,目的在于打破以往呆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展多向交流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为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条件。
2. 建立开放型师生关系
在开放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鼓励、平等和宽容。上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
用商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开展探讨。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我相信你能行。”等等。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如,有的学生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3. 营造开放型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因此,在新教材教学中,要联系语文教育教材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一方面,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说话,自主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巧妙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主体的成功体验,善于发现不平凡的、有价值的问题或见解,给予坦诚、真切的鼓励,发挥教学“促进者”的作用。
三、开放教学内容,扩展创新空间
新教材内容的选用上,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余地,教师可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欲。
1. 课内外结合,优化教学资源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翠鸟》一课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给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社会)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以往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 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创新兴趣
新教材语文教学内容的编排更注重音乐、美术、常识等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联系,因此,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如教课文时,可提出“我们怎样学习这篇文章,请大家出出金点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课文内容设计学习方法,绘画、朗读、表演、书法等等均可,让学生从中体验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
开放性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学科的相互融合,体现了新教材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放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行开放型教学,通过改革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语文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文将作如下论述。
一、开放教学目标,突出个性
改革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首先必须紧密联系新教材,改革传统教学中过于狭隘的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朝多元化方向拓展,强化语文观念,增强语文应用意识,把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语文教育的策略性、创造性及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等方面。首先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要求,制定出全体学生普遍要求达到的基本认识目标,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认知、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性、情感性、情意性目标。如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 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2.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3. 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3. 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由于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是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应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这种差异,作为教师则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而共同性目标是为所有学生预设的,是基本的教学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预设的。除此之外,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开放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使用新教材教学,必须开放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求新求异,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
1. 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设计需要,可以把教学地点安排在室外,也可以安排在室内,可组织学生到草地上大树下教学,也可以带学生到公园观赏。如在室内教学,可进行座位排列的重组、创新。座位不能是统一的“秧田式”,可排成马蹄形,也可安排成“蜂窝状”,还可围成了圆、半圆,座位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等等;如在室外,可分组阅读,也可以集体讨论。这些形式的变化,目的在于打破以往呆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展多向交流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为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条件。
2. 建立开放型师生关系
在开放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鼓励、平等和宽容。上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
用商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开展探讨。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我相信你能行。”等等。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如,有的学生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3. 营造开放型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因此,在新教材教学中,要联系语文教育教材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一方面,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说话,自主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巧妙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主体的成功体验,善于发现不平凡的、有价值的问题或见解,给予坦诚、真切的鼓励,发挥教学“促进者”的作用。
三、开放教学内容,扩展创新空间
新教材内容的选用上,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余地,教师可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欲。
1. 课内外结合,优化教学资源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翠鸟》一课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给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社会)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以往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 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创新兴趣
新教材语文教学内容的编排更注重音乐、美术、常识等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联系,因此,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如教课文时,可提出“我们怎样学习这篇文章,请大家出出金点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课文内容设计学习方法,绘画、朗读、表演、书法等等均可,让学生从中体验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
开放性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学科的相互融合,体现了新教材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