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先生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吕老话中的“活”字深深震撼着我的思想。是啊,任何成功的教法无不打上“个人”的印记,如果照搬硬套,任何人都不能成功。我把吕老话中的“活”字充分实践到语文课堂的第一步——导入环节上。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激动学生的心灵,触发学生的情思,放飞学生尘封的情愫。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尽力寻找每篇课文的突破点、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最佳境界,让语文学习充满灵气和活力。经过不断的探索,我积累了以下五种导入方法,下面以拙笔写出,与同仁共勉。
一.激情渲染,神思灵动
著名的情感派教师于漪曾深刻地指出:“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她编写的导语不仅激情四射,而且耐人寻味。那充满激情的导语引人入胜,极易将学生导入艺术的境界,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悬泉瀑布,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到:‘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艺术赐给了西湖,秋和冬的艺术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共同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教师引古博今,声情并茂,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此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趣高涨,思维活动处于高度的激发状态,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名人名例,情思飞扬
在一节以“用真情去观察感受生活”的作文训练课上,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相传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写到‘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时,竟悲苦地大叫一声,呕血倒地以至昏厥;相传曹雪芹夜伴孤灯撰写《红楼梦》时,写着写着不禁号啕大哭,泪如泉涌,睡熟的妻子被惊醒,问他何事伤怀。他掩面哭泣说:‘晴雯被他们害死了……’”说到这,我发现学生已经被两个事例深深吸引,我继续引导:“文章本是有情物,正是由于作者情真意切地感受了生活中的大悲大喜,饱尝了人间的冷暖炎凉,才写出了一部部名传万世的绝唱。所以,用真情去观察感受生活,那悲欢离合的场景将激发你作文的兴致,那爱憎分明的情愫将化为你笔下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以‘用真情去观察感受生活’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两则名人事例有力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的情绪被充分的感染,写作的激情充盈于他们的胸际,就会奔腾欲出。课堂效果不言而喻了。
三.故事导入,灵思涌动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出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讲授《陋室铭》一文时,讲述了一个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在纽约大街上遇见一位朋友。这位朋友说:“爱因斯坦先生,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的穿着多么旧呀!”爱因斯坦回答说:“这有什么关系,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数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了。这时,愛因斯坦已经成为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但仍旧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不厌其烦地劝他换一件新大衣。“何必呢!”爱因斯坦说,“这里每一个人都认识我了。”
这则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和《陋室铭》所体现的主题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这个故事引申到课文,课文思想内容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导入的方法很多,教师在选择导入方法、设计导语时,应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和学情灵活处理。使导语成为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让我们在课始四五分钟的方寸天地里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让我们走“活”语文课堂的第一步——导入!
于翠丽,教师,现居山东文登。
一.激情渲染,神思灵动
著名的情感派教师于漪曾深刻地指出:“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她编写的导语不仅激情四射,而且耐人寻味。那充满激情的导语引人入胜,极易将学生导入艺术的境界,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悬泉瀑布,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到:‘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艺术赐给了西湖,秋和冬的艺术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共同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教师引古博今,声情并茂,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此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趣高涨,思维活动处于高度的激发状态,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名人名例,情思飞扬
在一节以“用真情去观察感受生活”的作文训练课上,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相传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写到‘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时,竟悲苦地大叫一声,呕血倒地以至昏厥;相传曹雪芹夜伴孤灯撰写《红楼梦》时,写着写着不禁号啕大哭,泪如泉涌,睡熟的妻子被惊醒,问他何事伤怀。他掩面哭泣说:‘晴雯被他们害死了……’”说到这,我发现学生已经被两个事例深深吸引,我继续引导:“文章本是有情物,正是由于作者情真意切地感受了生活中的大悲大喜,饱尝了人间的冷暖炎凉,才写出了一部部名传万世的绝唱。所以,用真情去观察感受生活,那悲欢离合的场景将激发你作文的兴致,那爱憎分明的情愫将化为你笔下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以‘用真情去观察感受生活’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两则名人事例有力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的情绪被充分的感染,写作的激情充盈于他们的胸际,就会奔腾欲出。课堂效果不言而喻了。
三.故事导入,灵思涌动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出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讲授《陋室铭》一文时,讲述了一个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在纽约大街上遇见一位朋友。这位朋友说:“爱因斯坦先生,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的穿着多么旧呀!”爱因斯坦回答说:“这有什么关系,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数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了。这时,愛因斯坦已经成为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但仍旧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不厌其烦地劝他换一件新大衣。“何必呢!”爱因斯坦说,“这里每一个人都认识我了。”
这则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和《陋室铭》所体现的主题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这个故事引申到课文,课文思想内容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导入的方法很多,教师在选择导入方法、设计导语时,应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和学情灵活处理。使导语成为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让我们在课始四五分钟的方寸天地里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让我们走“活”语文课堂的第一步——导入!
于翠丽,教师,现居山东文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