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寓言专题阅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uexi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瑰宝。《战国策》无疑是瑰宝上的明珠。寓言是《战国策》的特征性文本。阅读书中寓言,学习古人借动物来说理,借他人来说理的方式,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戰国策》;寓言专题;说理方式;提升语言
  学完《荆轲刺秦王》,我开始读《战国策》。最吸引我的是其中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等。
  这些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有趣好玩,生动有感染力,含有深刻的道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非常好的阅读材料。
  寓言常用借喻的方法,通过一个鲜活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战国策》中的寓言多是士人或臣子为了说服君王等人,采用的一种浅显却十分有效的说服方式。故事的主人公有动物、人物。
  一、 借动物来说理
  动物寓言,借助某一些动物可笑愚笨的行为,让人在笑话动物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蚌在懒洋洋地晒太阳,鹬来啄食其肉,结果蚌夹住了鹬的喙。谁也不撒开,不肯退让一步。谁知道一位渔夫来了,将它们两个一起捉住带回了家。这个小故事,富有生活气息,好玩有趣。苏代用这个质朴的寓言说服了赵王退兵,保持燕赵两国友好关系,否则燕赵成了互相攻击的“鹬蚌”,秦国就成了那个不费吹灰之力而得利的渔夫。寓言采用借喻的方法,道理清晰,结果显而易见,赵王自然欣然接受了劝谏。
  “鹬蚌相争”:赵且(副词,将要)伐燕,苏代为(介词,替)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bàng)方出曝,而鹬(yù)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通假“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使……疲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楚宣王拿大臣昭奚恤的声威超过自己这件事而问群臣,江乙给他讲了一个狐假虎威的故事。山中老虎得到狐狸,却被聪明的狐狸欺骗。狐狸自称百兽之王,自己行走在路上,让老虎跟在后面,结果百兽跑。江乙把宣王比喻成老虎,告诉他,其他人不怕“狐狸”,怕你这只老虎,从而为宣王解惑。
  “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果真)何如(像这样)?”群臣莫(没有谁)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吃)我也!天帝使我长(做……首领)百兽。今子(你)食我,是(这)逆天帝命也!子以(认为)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跑)乎?”虎以为然(正确),故(所以)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那实际上)畏王之甲兵也!犹(就像)百兽之畏虎也!
  二、 借人物来说理
  人物寓言,某一些人的愚蠢行为或超出平常的行为,极力夸张,让人犹如在看漫画,思考,深省其中道理。
  鲜活生动的画蛇添足的寓言故事,文笔细腻,人物栩栩如生。第一个画完蛇的人,踌躇满志,已经拿起酒将要饮之,左手拿着卮。但因为又干了一件用右手给蛇画尾巴的事,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被第二个画完画的人夺了卮,终亡酒,好不遗憾!人生道理,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一杯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拿)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原来)无足,子安(怎么)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失去)其酒。
  季梁听闻魏王要攻打赵国,顾不上抻平衣服,顾不上弹去头上的尘土,急忙去见魏王。见面不是谈劝阻出兵攻打一事,而是和魏王话起家常,说起自己在路上看到的一个奇怪的人。想去楚国,去向北行。凭借他的各种资源和资本。但是再多的条件,方向反了,也不可能到达。他用这个故事告诉魏王,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称霸,靠的不是战争。
  “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返回),衣焦不申(来不及舒展衣服皱褶),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到)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什么)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威信)于天下。恃(依仗)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曾参杀人”:曾子是孔子的高徒,历史上著名的贤者。在曾参杀人的寓言故事中,杜撰这位贤者如果被多个人的流言诋毁,最终连他自己的母亲也会相信流言是真的。这是流言的力量。“人言可畏”,说的就是这个。此处甘茂用来说服秦武王相信自己,大获成功。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过了一会儿),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扔掉梭子,翻过垣墙)而走(跑)。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比)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仅仅)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
  有趣的故事,是道理安身之所;深刻的道理,是故事思想之魂;文言字词,是文言学习之基。
  作者简介:郝玲君,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七年级《师生交往》一课为例,讨论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运用生活情境丰富所学知识、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加以渗透、设置思辨问题激活批判思维,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生活情境;传统文化;思辨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综合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着重于道德品质、健康
摘 要:科学概念作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已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很难达成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重点在于执教者对学生相关前概念的理解上不到位,转化上不妥当。让“前概念”这座无形的思维冰山遮住了看清科学真相的双眸,挡住了通往科学真理的康庄大道。对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系统性地提出了“挖掘”“爆破”“重组”“完善”等四大策略,并详细阐明了从“挖掘前概念”到“达成科学概念”
摘 要: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对教学实践产生不同的影响。STEM理念是由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部分构成。STEM对于在教学实践和课程设计中的很多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通过学习基础概念进行工程或课题的设计,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融合以上四大门类的一种教育理念是STEM的核心。本文以《保护鸡蛋》一课为例,详细地论述STEM理念下的具有科学性的教学实践过程。  关键词:STEM;教学实践;保护鸡蛋  一
摘 要: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在语文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微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微课教学;传统课堂语文教学;辅助作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弥补不足  语文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的语言工具,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并获得相关知识的必要条件。国家在颁布的《20
摘要:不少家长因为害怕孩子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阅读与写作能力跟不上,便采用强制的手段,规定仍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读大量的图书,写大段的作文,并且还生硬地规定读书的方式和写话的要求。这些做法严重扼杀了孩子们阅读与写话的兴趣,对孩子们将来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弊无利。教师和家长都应掌握正确的培养孩子们阅读与写话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写话;兴趣;能力  小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语文上难以弥补的弱项往往
摘要:围绕“小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这一议题,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本进行比较、验证,建构对小小说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的结局较全面的认知。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教学;丰润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理念,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对群文阅读这一概念界定为:“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颠覆了人们对教学认知的理念,同时也推动了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在根本上的转变。而精细化的管理工作也正是新课程改革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它是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教学科学化管理以及衡量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响应教学改革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精细化的管理的新要求对教学中德育工作的落实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彻底落实好德育工作。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展语文教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事例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竖笛演奏及其他音乐,注重铺垫导入,创设情境,趣解文本,拓展积累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竖笛;运用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写作如做事,感兴趣就喜欢做,就会有动力,事情也就容易做好。同样,如果学生爱好写作文,提笔就会觉得愉快,当然也就容易把作文写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兴趣;情境;想象;亮点  纵观作文教学现状,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有的借口说没灵感,有的说没内容可写……总之就是提不起写作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摘 要:本文主要概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命题的趋势以及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希望能在深化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地了解诗歌,进而能摸索出一套完整的诗歌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更有效地进行诗歌鉴赏学习。  关键词: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命题趋势;教学有效性  最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目的考查趋势有所调整,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因而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之际,指导学生的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