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堂行动转型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m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十月,清风送爽。我参加聊城大学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12次学术年会,参观了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行动,收获颇丰。杜郎口中学语文课堂行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以及教材观上颠覆了传统旧观念,向新课程课堂行动转型。
  一、“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课堂行动转型
  “知识本位教育”特别重视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结构,只重视“物”的层面,而忽视“人”的层面,把知识传授等同于教育本身。传统的语文课堂以知识为本位,以教材所负载的知识传授与掌握为宗旨,根本不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杜郎口中学“关注生命,以人为本”,注重人,培养人,语文课堂是学生主动展示的乐园,学生在这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成功的愉悦,由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课堂行动转型。
  二、“强制灌输”向“自我建构”的课堂行动转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杜郎口中学 “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打破传统教师强制灌输教育,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讨论问题,讲解课文,修改作业,处处呈现学生展示的机会,由强制灌输向自我建构的课堂行动转型。
  三、“教师霸权”向“学生主体”的课堂行动转型
  “传道、授业、解惑”,只见教师,不见学生。传统的课堂中,教师话语霸权使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是由学生和师生共同创造的,杜郎口中学课堂,腰杆笔直地听讲的学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几乎可以自由走动,但却神情专注的学习者。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积极主动,争先恐后;讨论辩论,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学生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协同学习,由教师霸权向学生主体的课堂行动转型。
  四、“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课堂行动转型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把教材当成《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是一味追寻教材的本意。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师转变教学立场,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以教材为平台,在掌握教材知识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杜郎口中学语文课堂《陋室铭》中,学生不仅展示从教材中学会的字词句篇等知识,还能够将课文编成相声,小品,顺口溜,“三句半”以及吟唱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还能够写作出丰富多彩的铭,如:交友铭,教室铭,拔河铭,向教材之外拓展延伸,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由教教材向新课程用教材教的行动转型。
  总之,杜郎口中学语文课堂实现了从传统课程向新课程的行动转型,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作者通联: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一堂优秀课,需要打磨的地方有很多,在选定教学内容、确定课堂结构之后,主要工作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打造教学亮点,润滑教学环节。在教《囚绿记》一文后,本人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雕琢板块,巧妙衔接    关于课堂板块之间的勾连设计,笔者的设计初衷是:语文课堂采用板块式教学,尤其要注重板块之间的衔接。如果衔接不紧密,就会给人僵硬的感觉;如果能够巧妙地将各板块有机联系到一起,课堂就会给人
有人曾评价中国旧社会的传统女性为“小女人”,她们柔弱而又感情丰富,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的濡养,被伦理、礼教束缚,在爱情婚姻上,她们是可怜的,她们执意追求平等的地位与自由的感情,而结局往往是血泪零如雨,要么是情感被扭曲,要么是生命遭扼杀。于是乎,粱山泊与祝英台成为封建爱情的绝唱,刘兰芝与焦仲卿成就了爱情的悲壮;于是难免有了“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的喟叹。正因为这样,我们不能忽视在文学领域中,有
议论文以理性美见长,立意讲究思辨,语言讲究精炼,而结构与内涵则皆需讲究逻辑之美。逻辑美应成为议论文之大美,表现为内容的浑然一体,结构的环环相扣,或层层推进,或峰回路转,或多角度展开,无论哪一种逻辑,皆需缜密有序,紧扣一点——中心论点展开。  一、结构的深入有序  单纯的并列式与对照式的议论文,结构清晰简明,但易走向极端——死板僵化,需要详实的、内容精美的语言为其支撑,使之以内涵与情思弥补结构过于简
在我们现实情境中,学生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名言,心灵深处也对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充满向往,但对“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认识是模糊的。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大道之行也》这样的文章,局限于理解字面意思,仅仅了解原作的思想是比较可惜的。并且如果不联系更多的相关文本来研究,想要比较真切地理解“大道之行”“大同社会”的意思,也是难度较大的。  所以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确立了一个
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山东临沂市教研室朱成广老师持守着这样一种特有的姿态,即作为一个有使命感的语文教研探索者,站在对学生成长与生命价值关怀的立场上,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现实、改革和发展进行拷问和思考,为把握语文教学的真义和实现语文教学的追求,从未离开教学一线的前沿探索阵地。近几年来,他基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进行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启了高中语文学习评价的智慧之门,
福斯特说:“小说就是讲故事。”意思即为小说是一种叙事艺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在叙事上的成就是非凡的,读者可以感受到这独特的叙事技巧带来的艺术魅力。毛纶、毛宗岗父子《读三国法》一文中写到“《三国》叙事之佳,直与《史记》仿佛,而其叙事之难,则有倍难于《史记》者”,高度肯定《三国演义》一书的叙事艺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节选自《三国演义》的《空城计》,自古以来传唱广泛,小说、戏曲剧本流传甚多
我猜想,每一个教师有了多年的专业教学经验后都会对自己的学科有一定的感悟和概括。如果,让我说说对语文教学的概括,那么我只有一个词就是“朗读”!如果要多几个字,那么就是:疯狂地朗读!中国有“疯狂英语”的培训品牌,为了表明我的观点,姑且这里也让我们“疯狂”一回吧!  语言的学习无非就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运用过程的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自然而然。语文的学习方法,一直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字。这四个字,
形式自由,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意境深远,看似不经意地抒写自我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却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往往会有许多值得思索的生活哲理和令人回味的审美价值,这些都是散文的主要特点。这种“集诸美于一体”的文学样式,它的美不仅有其外显的语言美,也有其内含的意蕴美,还有其亦藏亦露的情感美。笔者以为,有些散文由于受创作的时代背景、文化特质、作者心境、表现风格等因素的影响,对多数初中学生而言,要真正读懂、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课程内容建设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工作,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知识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些知识。中美在作文课程内容建设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美国以写作知识为主线组织、处理、呈现课程材料,我国则淡化写作知识、以说促写、以人文主题为核心构建作文课程体系。  一、差异情形比较  (一)美国作文课程内容建
《背影》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内涵丰富,尤其是父子间那种难以言状的情感表达独具特色,使之得以成为中国20世纪的散文经典名篇之一。  一、“真美”的感情和感情的“真美”  《背影》的主旨和对主旨阐释的手法赋予了文章特殊的内涵,使《背影》的主题既属于父子之爱的普遍范畴,同时又极具典型化的特殊意义,它让读者感受到无比震撼的心理力量。  (一)“真美”的感情——跳出窠臼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大陆作家张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