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未成年的学生犯错误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努力体会和思考暴露的问题,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犯错误的学生。即便实施教育惩戒,也可以给孩子一张笑脸,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面对孩子无故违反规则,我们应对其实施合理的教育惩戒。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惩戒效果却并非那么容易。这其中,教师的良好心态是影响惩戒效果非常关键的因素。老师糟糕的心态有时会让事情变得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教育惩戒预期的目的,也损害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例如:
某小学曾有一位优秀教师,因班上一学生偷了另一学生的钱,一再询问但就是拒不承认,想到该学生平时的表现,为了使他记住教训,一气之下将学生叫到办公室,用圆珠笔在学生两只手上写了“贼”字,并且为了加深印象,又用红钢笔在“贼”字上涂了颜色,并叮嘱学生不得洗掉。受害学生的家长觉得这样损害了学生的人格,最后便将老师告上法庭,要求老师当众向学生赔礼道歉。
本来,老师是好心去教育学生的,可最后得到这样结果,究竟谁错了?在这里面,我们又该汲取怎样的教训呢?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教育却是需要用心的工作。有人把教师比做辛勤的园丁,比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在教育的幌子下伤害学生。面对孩子的错误,满腔怒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不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老师有时心情不能冷静,于是采用一些简单直接的方法,比如让学生在教室或到办公室靠墙罚站;直接领学生到政教处或保卫科处理;打电话通知学生父母或让其父母来学校领回家教育;写保证书,在班级对全体同学作公开检讨;有的还会对学生实施不同数额的罚款,并告知其改正后返还;做学生与家长工作,劝退或劝其转学等等。事实上,我们会发现这些直接刺激性的方法与其说是教育学生,有时可能更多的是宣泄老师心中的不满情绪,所以往往治标不治本。
那么,面对孩子破坏规则导致的错误,我们如何才能保证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呢?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错误观。古希腊的一位哲人说,现实世界中的圆总是不完美的,只有理念世界中的圆才是完美的。我们同样也可以说,教师心目中理想的学生是十全十美的,但在现实中这样的学生是不存在。可以说,天下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应该知道,求知是孩子的天性,犯错也是孩子的权利,好的表现是孩子的需要,求异、探索也是孩子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学生时,应该适当理解、宽容孩子的一些错误言行,师生之间的交往,也应该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对话,而不是冲突与对立。
2.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师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面对学生的错误,特别是面对一些问题学生的错误,老师容易将个人好恶、价值判断、情绪等强加到学生违规行为的处理中,对学生的惩戒表现出个人情感的宣泄、报复等非职业范围的心理,或表现为强烈地压制学生而非对其进行保护和教育,或不能根据学生的身心、性格、人际关系、平常表现、行为性质等做出理性判断和必要的引导与矫正,等等。这些行为均超越了教师职业活动的范围和目的限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关。作为人民教师,应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宽容、冷静地对待孩子的错误,对孩子施加教育惩戒决不能脱离教育的目的。
3.对学生的犯错要有心理准备。学生其实就是一群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人。我们有些老师常常害怕学生犯错,学生一旦犯错,自己就感觉脸上蒙羞、不可理喻、不可救药,因而表现出生气、责备、自责。有经验的老教师对学生犯错的态度是宽容、理解、站在学生的立场说话、想事、心平气和地处理,让犯错的孩子明理、知错、改错,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尊重自己、敬畏自己。这种处事态度最大的支撑心理来源于有经验老教师“对孩子犯错有心理准备”。有了对学生犯错的心理准备,老师就不会一味指责,一味惩罚,而是采取温暖、宽容的教育方法,因而效果会不错。
4.以朋友的身份去面对学生,多给予理解、信任。虽然我们是孩子的老师,但我们为了教育孩子,特别是面对犯错的孩子,如果我们以老师的身份居高临下,就会拉大与孩子的距离,那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极大的影响教育效果。我们做老师的,尽管是面对犯错的孩子,也应该以朋友的身份、朋友的心态、朋友的口气、朋友的感触去面对他们、教育他们、说服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知错改错,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才能富有成效的教育他们。
5.要对学生的错误有一个公正客观的了解。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是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老师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和训斥一顿,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对学生的错误要进行客观调查,因为任何错误的发生都不可能只是单方面的原因。了解犯错误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为何犯错误、犯了怎样的错误、怎么处理效果好等问题有了理解,处理也就有了针对性。别看这样一个过程,恰恰能让老师心态做到很好的调整,不是对犯错学生满怀偏见的去对待他们。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我想,只要用心去了解学生,努力使学生亲近教师,公正客观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他们自然愿意接受教育,承担责任。
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保持住了良好的心态,能给孩子一个笑脸,那么我们的教育惩戒就不会总是冷冰冰的处罚。这样的笑脸,就成了学生以后自觉遵守规则的磁石!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肖茂红
面对孩子无故违反规则,我们应对其实施合理的教育惩戒。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惩戒效果却并非那么容易。这其中,教师的良好心态是影响惩戒效果非常关键的因素。老师糟糕的心态有时会让事情变得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教育惩戒预期的目的,也损害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例如:
某小学曾有一位优秀教师,因班上一学生偷了另一学生的钱,一再询问但就是拒不承认,想到该学生平时的表现,为了使他记住教训,一气之下将学生叫到办公室,用圆珠笔在学生两只手上写了“贼”字,并且为了加深印象,又用红钢笔在“贼”字上涂了颜色,并叮嘱学生不得洗掉。受害学生的家长觉得这样损害了学生的人格,最后便将老师告上法庭,要求老师当众向学生赔礼道歉。
本来,老师是好心去教育学生的,可最后得到这样结果,究竟谁错了?在这里面,我们又该汲取怎样的教训呢?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教育却是需要用心的工作。有人把教师比做辛勤的园丁,比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在教育的幌子下伤害学生。面对孩子的错误,满腔怒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不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老师有时心情不能冷静,于是采用一些简单直接的方法,比如让学生在教室或到办公室靠墙罚站;直接领学生到政教处或保卫科处理;打电话通知学生父母或让其父母来学校领回家教育;写保证书,在班级对全体同学作公开检讨;有的还会对学生实施不同数额的罚款,并告知其改正后返还;做学生与家长工作,劝退或劝其转学等等。事实上,我们会发现这些直接刺激性的方法与其说是教育学生,有时可能更多的是宣泄老师心中的不满情绪,所以往往治标不治本。
那么,面对孩子破坏规则导致的错误,我们如何才能保证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呢?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错误观。古希腊的一位哲人说,现实世界中的圆总是不完美的,只有理念世界中的圆才是完美的。我们同样也可以说,教师心目中理想的学生是十全十美的,但在现实中这样的学生是不存在。可以说,天下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应该知道,求知是孩子的天性,犯错也是孩子的权利,好的表现是孩子的需要,求异、探索也是孩子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学生时,应该适当理解、宽容孩子的一些错误言行,师生之间的交往,也应该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对话,而不是冲突与对立。
2.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师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面对学生的错误,特别是面对一些问题学生的错误,老师容易将个人好恶、价值判断、情绪等强加到学生违规行为的处理中,对学生的惩戒表现出个人情感的宣泄、报复等非职业范围的心理,或表现为强烈地压制学生而非对其进行保护和教育,或不能根据学生的身心、性格、人际关系、平常表现、行为性质等做出理性判断和必要的引导与矫正,等等。这些行为均超越了教师职业活动的范围和目的限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关。作为人民教师,应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宽容、冷静地对待孩子的错误,对孩子施加教育惩戒决不能脱离教育的目的。
3.对学生的犯错要有心理准备。学生其实就是一群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人。我们有些老师常常害怕学生犯错,学生一旦犯错,自己就感觉脸上蒙羞、不可理喻、不可救药,因而表现出生气、责备、自责。有经验的老教师对学生犯错的态度是宽容、理解、站在学生的立场说话、想事、心平气和地处理,让犯错的孩子明理、知错、改错,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尊重自己、敬畏自己。这种处事态度最大的支撑心理来源于有经验老教师“对孩子犯错有心理准备”。有了对学生犯错的心理准备,老师就不会一味指责,一味惩罚,而是采取温暖、宽容的教育方法,因而效果会不错。
4.以朋友的身份去面对学生,多给予理解、信任。虽然我们是孩子的老师,但我们为了教育孩子,特别是面对犯错的孩子,如果我们以老师的身份居高临下,就会拉大与孩子的距离,那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极大的影响教育效果。我们做老师的,尽管是面对犯错的孩子,也应该以朋友的身份、朋友的心态、朋友的口气、朋友的感触去面对他们、教育他们、说服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知错改错,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才能富有成效的教育他们。
5.要对学生的错误有一个公正客观的了解。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是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老师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和训斥一顿,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对学生的错误要进行客观调查,因为任何错误的发生都不可能只是单方面的原因。了解犯错误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为何犯错误、犯了怎样的错误、怎么处理效果好等问题有了理解,处理也就有了针对性。别看这样一个过程,恰恰能让老师心态做到很好的调整,不是对犯错学生满怀偏见的去对待他们。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我想,只要用心去了解学生,努力使学生亲近教师,公正客观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他们自然愿意接受教育,承担责任。
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保持住了良好的心态,能给孩子一个笑脸,那么我们的教育惩戒就不会总是冷冰冰的处罚。这样的笑脸,就成了学生以后自觉遵守规则的磁石!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肖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