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饭的恩情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ij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山月是我国著名画家。他创作的山水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清丽秀逸。在这位蜚声国内外的画家身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1930年,关山月在广州一所小学任教。当时,有个叫李小平的女生,父亲得病死了,被人追着讨债。女孩吓坏了,跑到珠江边,想要投河自尽。这时,学校的杂工杏姐及时赶到,将她救了回来。学校的老师们十分同情李小平的遭遇,開始集体帮助她。
  1935年,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关山月和李小平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爱情如阳光雨露,婚后的李小平,个子变高,人也出落得更漂亮,她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对丈夫十分体贴,让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画画。
  一次,关山月从外面回来,刚刚参观完画展的他饥肠辘辘,看到桌子上有三碗白米饭,他端起一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料,刚扒了两口,发现白米饭下赫然反扣着一个小碟!他不禁惊呆了:原来,为让他和弟弟吃饱饭,李小平居然在饭碗里做手脚,自己天天饿肚子!怪不得每次吃饭时,她常常借口要干活,一个人躲到厨房里去吃……关山月手捧这碗特殊的米饭,禁不住泪流满面。
  1939年秋天,广州沦陷,关山月千里迢迢到澳门寻找师父高剑父。最困难的时候,他每餐只能吃一个面包来充饥,有个叫慧因的和尚时常为他送食物,两人聊得非常投机,成为莫逆之交。而就在他离开后,李小平参加了妇女连,再无音讯。一次,慧因和关山月聊天,劝他出家。关山月思来想去,拒绝了慧因的提议,他说:“我妻子从小失去父母,无依无靠,跟着我从来没过上一天好日子,现在虽然失散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她!”
  1941年,李小平和关山月终于在桂林相会。三年分离,一朝团聚。从此,不管是漫长的八年抗战,还是艰难的“文革”岁月,他们患难与共,再也没有分开过。
其他文献
我吃过不少忆苦餐。  1970年年底,长沙飘起雨夹雪,小北风一吹,湿冷砭骨。  我们车间是在那天吃忆苦餐的。全厂四个车间,我们后面是卷烟车间、包装车间,此外还有维修车间。厂子人多,每个车间轮着吃。一到下午4点钟,车间指导员就拉下总电闸。各式机器———蒸烤机、抽梗机、切丝机、磨刀机……霎时停歇下来,有一阵寂静得耳膜发胀。灰尘迷蒙的车间上空,扯起了一条十分鲜艳的横幅:“忆苦思甜大会”。两边各是一条联语
1965年夏,我高中毕业,高考后回到家乡,成为生产队中的一名新兵。8月18日,我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到田里劳动了。约11时,弟弟跑来,说是学校来人了,叫我马上回家。我和弟弟一路小跑,到家时老师正在家门口等我,见面就说:“世焯,恭喜你,我给你送入学通知书来了!”我急忙接过通知书,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中央财政金融学校新生入学通知书”的字眼马上跃入眼帘,我考上了!那一刻,我的心几乎蹦出来了。我沉醉于欢乐
62年前我参加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在长津湖战役中获得二等功奖状。奖状为纸质,长27厘米,宽19.5厘米,发证单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司令部、政治部,发证时间为1951年7月15日。  这次立功纯属偶然。 1950年11月28日,志愿军27军所属三个师在朝鲜长津湖参加围歼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第七师的第二次战役。敌军被我军分割包围在新兴里、下碣隅里、柳潭里等战略要点。在我军强大攻势下,坚守新兴里
人生在世,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可是,生不逢时,青年时代我一直在“打饥荒”。  1959年春,生产队的粮食基本都上缴国家了,公共食堂还勉强撑着。吃什么呢?主要吃红薯和胡萝卜,用极少的麦面勾一下芡,根本闻不到面的香味。  我在枣阳二中读书,刮饭桶是丢人的事,却又不得不偶尔干一下。刮一个饭桶,可以装满一碗,一路走一路喝。因为刮饭桶颇费时间,必须抢在课前三分钟喝光碗里的凉粥。这是个黄金时间,因为同学们这时已
我插队在一公社茶场。这里有一百多号知青、一百多号本地农民,分三个工区六个队,负责近六千亩茶园和少许稻田。在地上劳动的时候,尤其聚在樹下或坡下工休的时候,聊天就是解闷的主要方法。农民把讲故事称为“讲白话”,一旦喝过了茶,点燃了旱烟,就会叫嚷:来点白话吧,来点白话吧。  像农民一样,知青中有些故事大王,相当于口头图书馆。邻近的某公社就有这么一位。据那里的知青说,此人头有点歪,外号“六点过五分”,平时特
这是上世纪50年代,28岁男青年写给23岁女青年的信。他在朝鲜,一个志愿军小军官;她在浙江某小城,一个小学女教员。1957年7月至1958年8月,历时一年,共50封信,15万余字,从第一封刚被人介绍认识开始,到第五十封确定关系为止。  当它们呈现于我面前时,我非常惊诧。  惊诧之一,初三的语文水平是如此之高,每封信都长达两三千字,格式规范,叙述流畅,字迹清秀,通篇无错别字。虽纸张劣质,年代久远,蝇
1968年冬天,正是“三忠于四无限”开展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在大巴山下一所农村中学教书,知道一些当地农村开展这项运动的真实情况。  有一个公社召开干部会议部署“三忠于四无限”运动,主要内容一是表忠心,把“忠”字贴到每家每户,造成全公社一片红;二是学习和演练请示仪式,要把这一仪式贯彻到社员每天出工前、收工后和三顿饭前。参加会议的社队干部们都明白,把“忠”字贴到各家门上没问题,但是要把饭前请示推广到分
马里留学生苏恩卡里1976年来到中国,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了一年汉语后,次年进入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1979年夏季,该校部分中外学生发生冲突。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作为市政府外办工作人员,我同一些外国留学生有过多次接触,苏恩卡里便是其中之一。起初他情绪十分对立,经过反复沟通,逐步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慢慢便“化敌为友”,最后如他所说,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加兄弟”。  1981年7月的一天,我
我在知青点干的最“惊世骇俗”的一件事,是私宰耕牛。  那时候肚子里油水少,汉族知青集体户能高价买到肉,我们回族知青很难买到牛羊肉。有一天,我正在地里干活,轮流做饭的那个同学跑来了———我们轮班留守一个人给大伙做饭,我是宁可下地干活也不愿意在家做饭的。轮到我了,我让给别人,我替他上工。他一脸紧张地说:“户长,咱那院里来了一头半大牛。”  我说:“是吗,是咱们屯子的吗?”  “没见过这头牛啊……”  
大哥六十多年前从上海震旦大学毕业后,多年来从事外事工作,在陪外宾去高级餐馆吃饭时,他总爱溜到厨房里,去看厨师炒菜,然后回到父母家露一手。在缺油少肉的日子里,他怎么能像大厨师那样用油、用肉?可是,他真有办法。  只见他一大清早就把一张菜单贴在厨房门口———冷盘,热炒,甜食。然后才开始切肉丝、肉片、肉丁,剩下的边边角角他都剁成肉糜。待到油热了,整个公寓都充满着葱香。那些本不上台面的素菜,都组成了盘中五